《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让知识和日常生活交融。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彼地学习。
1. 从生活实际中引入。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入新课时,我这样引入:首先在投影仪上出现一个人,这个人在分物品,而且分得很均匀;接着让学生每人也来分物品(各自准备),要求分得一样多:人分物品,“人→分→份(得到份)”,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2. 联系实际探索。
如学习“相遇问题”应用题,在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时,教师布置一个活动: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应用题中的情节作表演,并口头编应用题,再解答。在活动时,两位同学站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两地),面对面地站着,喊“预备走”,一齐面对面走来(同时相向),经过一定时间,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相遇)……那么,如果没有同桌帮忙,你一个人可以表演这个节目吗?学生兴趣很浓,纷纷举手示范:将两手掌竖直,掌心对掌心,慢慢靠拢,经过一会儿两手掌合在一起。经过活动,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对)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
二、到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1.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
例如:“百分数的应用(二)”中编入了利息和成数,在教学后可设计一道实践题,即“利息税的计算”。因国务院规定个人储蓄存款还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其纳税额为利息的20%。要求学生到附近银行了解当前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帮助爸妈算一算存款所得利息和利息税是多少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纷纷向银行职员提出:为什么交利息税?有什么意义?目前主要有哪些储蓄方式?本金、利息、利率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存款到期的利息税?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了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2. 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小采购员”这一实践活动,教学时要求结合班级联欢会采购物品这一题材,让学生设计一个采购计划。于是学生必须确定需要买什么物品,为什么要买这些物品,买多少,再要想办法了解各种物品的单价,做出预算,然后计算出一共要花多少钱,手里有多少钱,够不够,等等。通过这种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活动,学生兴趣倍增,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3. 用数学的方法去调查和推断社会现象。
例如,学习“统计图”后,我们安排了“交通中的数学问题” 小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到市区各主要交通路口调查统计非机动车辆违规情况,然后将收集来的数据制成“市区主要路口非机动车辆违规行车统计图”,将调查分析结果写成一份研究报告。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在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的活动中,学到的将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带着孩子们走进数学的天地,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做到课内外知识与生活相连,让学生感知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再创造”的过程。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