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对地理概念的误解与混淆
什么是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概括性知识,是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理解地理概念的必要性
1.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地理科高考考试说明中考试能力要求第2条“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
2.正确理解地理概念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了解地理原理、分析地理特征、总结地理规律等都需要以掌握地理概念为前提。
3.地理高考试题量小,因此对正确理解概念的要求比较高的。
4.高考中许多考生因不能准确理解和使用地理概念而丢分。
应该达到的水平
能够理解全部基本概念;完全没有误解与混淆;能完整地把概念的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形式。
对策1:
(1)要有意识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
重点区分的概念:地形与地势、地形与地形区、山地与山脉、土地与耕地、土地与土壤、区时与时区、气候与天气、降水与降雨、水利与水力、风蚀作用与风蚀地貌、油棕与棕油、黄麻蕉麻亚麻剑麻、中心商务区与中心商业区、新城与卫星城。
(2)注意概念的层次:一般概念:指同类地理事物或地理过程的一般属性。特殊概念:某一特定地理事物或地理过程的本质属性。集合概念:只同类地理事物群体所共有的本质特征。
(3)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避免混淆;内涵、外延都不同的概念;内涵不同,外延相关的概念;内涵不同,外延相同的概念。
(4)图像辅助理解地理概念。
问题2:对地理特征的描述不准确
什么是地理特征
地理特征主要反映各种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它为认识现象的本质属性,形成地理要领提供了可能。
准确描述地理特征的必要性
近年高考题要求考生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越来越多,能够正确运用地理术语描述地理事物;能准确、完整地把地理事物的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形式,特别是图文的转换。
应该达到的水平
不仅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规律和原理,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既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判断、归纳或演绎。
对策2:
(1)要研读近年高考题的答案,掌握考试对地理事物特征描述的方法和用语的要求。
(2)进行区域特征比较,先明确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应该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方面描述,再明确其中要素的应描述的方面和内容。
问题3: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掌握不牢,应用不灵活
什么是地理规律和原理
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和相互间的联系等。
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地理规律的必要性
1.它是经过对无数地理现象的高度抽象、归纳而成的地理原理知识,是地理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系统。
2.《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应该达到的水平
不仅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规律和原理,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既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判断、归纳或演绎。
对策3:
(1)在彻底理解地理规律形成原理的前提下掌握地理规律,尽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和表述地理分布规律和演变规律。
(2)重视对规律性地理知识的归纳整合,采取分类、归纳、整理、比较、图示等方法将复习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内容,从部分到整体,从一般到特殊,逐步加以归纳分析,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以达到应用自如的目的。
问题4:对地理成因的理解错误
什么是地理成因
地理成因是反映地理事物现象的因果联系,揭示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形成原因的地理知识。
积极探求地理成因的必要性
1.《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关键是要让学生做到对学科内的内容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
2.地理事物的形成是各种地理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应该达到的水平
能够正确解释重要地理事物特征、分布和变化规律的成因;能够正确解释重要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的因果联系。
对策4
(1)要注意地理事物成因的层次性。凡事问一个为什么,找出成因,再问一个怎么样,建立起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2)要注意地理事物成因的多样性。
问题5:对地理图像的运用欠佳
什么是地理图像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1.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地理科高考考试说明中考试能力要求第4条要求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
2.地理图像运用能力是地理能力的特色,包括地理图像的判读、再现、填绘和分析能力,尤其是读图、析图和用图能力。
应该达到的水平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对策5:
(1)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理图像和图表,要明确图像提供的是什么信息,有意识地从图像中收集、筛选地理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而综合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并做出正确判断。
(2)养成用图习惯,尽可能地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到各类图形中去理解和掌握,通过读图、绘图、图形转换,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和相互联系。
(3)对读地图要重视区域基础,训练空间思维。
(4)对读坐标图来说,定量描述是非常重要的,定量一要看坐标,二要看单位,三要看数值。
结束语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