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何谓非地带性因素?
解析:地带性现象是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的现象。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如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叫做非地带性因素。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变化叫做非地带性,如绿洲的分布,是呈现为局部的、特殊的非地带性。
问题二、非地带性因素有哪些?
解析:总的来说,非地带性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
1.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3.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4.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5.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6.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7.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问题三、地带性因素与地带性因素有何关系?
解析:两类因素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2.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如澳大利亚大陆,其东部受大分水岭的阻挡和沿岸暖流影响,分布着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森林,但从整体讲,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3.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如我国处在同纬度的两广地区和横断山区,前者因受东南季风影响,属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后者因受地形影响而成为高山植物区。地表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所在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典型题例
分析下列各种自然现象A~G的地理分布。
A.南半球高纬地区没有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
B.横断山区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C.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西侧为森林,东侧为沙漠。
D.中纬地区自沿海到内陆由森林带变为草原带、沙漠带。
E.河西走廊的绿洲。
F.非洲自然带呈带状分布,并且南北对称。
G.我国东部自南往北可以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温度带。
以上自然现象的形成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将代表自然现象的数字顺序号写在其影响因素后面的括号内。
1.受纬度地带性影响的是( )。
2.受经度地带性影响的是( )。
3.受垂直地带性因素影响的是( )。
4.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的是( )。
解析:题目所列举的自然现象都处在一定的地理位置,并且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环境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规律。答题时要从这些规律入手,去探知地理现象产生的本质因素。
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原因主要是受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也就是说这一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而产生的。选项F、G是符合这一规律的。从非洲情况看,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非洲南北半球部分获得太阳的能量,从赤道向高纬依次递减,出现了南北对称分布的自然带。该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
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选项D中提到的从森林到草原,植被类型的变化明显地符合经度地带性规律。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垂直地带性:此规律的产生主要是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因而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气候带。选项B是符合这一规律的。一般来说山体越高,垂直自然带越明显;高山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复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往往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形起伏影响,因而属非地带性现象?对于这样的问题,是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水平地带性是基于“理想大陆”的基础上,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影响。因此山地本身的存在是对水平地带性的干扰和破坏,是一种相对于水平地带性的非地带性因素。而山地的垂直带谱,是一种连续的、有规律的分布,因此应属地带性现象。也就是说,山地的垂直分布自然带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非地带性: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除了会受到上述三种地带性因素影响外,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选项A,如从纬度因素来看,应该大致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一样存在着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但由于南半球的同纬度地区绝大部分是海洋,因此没有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选项C由于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使山脉东侧降水减少,成了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这是由于受地形起伏这一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选项E,从纬度地带性因素和经度地带性因素影响结果来说,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自然带应属于温带荒漠带,具有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其植被应为荒漠。但由于受地形和地质构造的影响,为我国劳动人民长久以来利用高山雪水和引地下水灌溉提供了便利,建成了绿洲。因此,河西走廊的绿洲可以看成是地带性因素的规律受到了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而形成的。
答案:1.F、G 2.D 3.B 4.A、C、E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