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编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课本第45页在锋与天气部分安排了一个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的一段文学描写判断天气变化过程。鉴于一些师生反映理解上有困难,现围绕该主题作一简要说明。
一 故事发生地和文言解释
小说讲述宋江兵打大名城,被守将索超击败,吴用利用大雪设陷阱抓捕索超。据《宋史?地理志》载“大名府,魏郡。庆历二年(1042),建为北京”。北宋时“大名”也称北京,俗称魏府,位于今河北东南的大名县(地处冀、鲁、豫交界)东北。
文中的“朔风”即北风。汉代史岑《出师颂》有“苍生更始,朔风变楚”,朔即北方。唐诗中“朔”和“北”通用,如孟郊《羽林行》云“朔雪寒断指,朔风劲裂冰”。“仲冬”为夏历(农历)11月。按兄弟排序,长为孟,次为仲,末为季。仲冬原指冬至节气,后为月份。《尚书·尧典》载“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四句话,说的就是观测鸟、火、虚、昴四颗恒星在黄昏时正处于南中天的日子,来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以作为划分一年四季的标准。据推算,“日短星昴”大约是公元前2000年时的实际天象,其他天象均为后人作书时假推尧时的天象。
到了公元前239年,《吕氏春秋·十二纪》首章《月令》以12月各为1纪,用“孟、仲、季”和“春、夏、秋、冬”组合为月名,“仲冬”是冬季的第2个月即11月(阳历为12月)。汉初刘安《淮南子·天文训》(140B.C.)首次列出二十四节气名称。反映降雨量的有小雪(阳历11月21~23日)和大雪(12月6~8日),前者表示黄河流域开始下雪,后者表示下雪季节,黄河流域渐有积雪,天气进一步严寒,俗话说“小雪封冻,大雪封河”。应该说节气属于统计概念,是基于古人的经验,反映着一般趋势和规律,并不代表确定的降雪日期。
我国文学家素来喜欢用仲冬大雪来烘托气氛,他们依据鲜活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文史遗产,在作品中对冬雪多有描述。例如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9回叙说纣王残暴,“此时正值仲冬天气,严威凛冽,寒气侵人。正饮之间,不觉彤云四起,乱舞梨花。”梁羽生《江湖三女侠》第21回讲吕四娘等人赴京华,“到了京城,已是仲冬季节,鹅毛似的雪花下得正紧。”
最为精彩的要数施耐庵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写风雪,反映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其中讲道一介武夫林冲忍辱苟安,在沧州(今沧州北距北京195千米,古沧州在其东南20千米)困守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最后豹子头怒火爆发,杀恶贼上梁山。这些状景语句一步步交代了大雪从酝酿到发生到发展的全过程,它推动情节发展,逐步将故事引向高潮。情随景生,景为情染。
下面就华北冬季大气环流形势和降雪过程作一说明。
三 冬季华北环流形势──受冷高压控制
在由夏转冬的过程中,亚洲大陆北部对太阳辐射最敏感。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少,夜间散失热量多,热量收支不平衡。西伯利亚东北部在9月份平均温度就已在0℃以下,并开始积雪。雪面的反射能力比无雪地区高出一倍多,因此这里迅速冷却,成为东亚地面寒冷冬季风的源地。
从季风变化上看,冬季是冬季风(近地面2千米以内)最稳定的季节。这是因为我国在冬季受西伯利亚反气旋(高压)强烈影响,从海平面气压场图(图1)看,自12月到翌年2月极地大陆(西伯利亚)气团势力雄踞亚洲大陆,低纬海洋气团远避重洋。
图1 1月世界地面(平均海平面)气压分布
四 冷空气入侵──不平静的扰动
冬季,北半球高纬和极地地带气温很低,干冷空气堆积形成密度大的冷空气团。在中高纬度高空一般均盛行偏西气流,西风或西北风将冷空气输送到西西伯利亚地区(70°~90°E,43°~65°N)后,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等地形组成一道半圆形大坝,将一股股冷空气拦截在此集聚(图2),往往厚约1~2千米,辐射冷却进一步加强,温度持续下降。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在适当的天气形势下就要向较低纬度地区流动,即冷空气活动,强度大或季节适合的话就形成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冷空气爆发就像水库决口,给所经之地带来强风、雨雪和剧烈的大幅度降温和霜冻天气。华北、黄淮多为偏北大风,会有罕见低温暴雪。
图2 冷空气入侵路径示意(张家诚,1985:36)
入侵我国的强冷空气路径大致分为三类(图2)。注意有时三类路径很难区分,而且没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
1.偏西类(占10%):从欧洲的英格兰、冰岛沿着同一纬度往东由新疆经河套西部(100°E以西)南下,到达我国中部和南部。在冬季会带来明显降水,华北地区下雪多。3月解冻以后往往带来沙尘天气。
2.偏北类(占65%):由西西伯利亚经贝加尔湖和蒙古附近过河套(100~115°E之间)直冲长江下游.此路势力最强,危害最大,原因是行进路程短,冷空气中途耗散少,加上地势北高南低,犹如瀑布一样倾泻而下。一般带来大风。
3.东北类(占25%):由贝加尔湖附近或蒙古东部经东北或华北东部(115°E以东)从黄海南下,直冲长江下游。
冷空气南下途中,尽管比源地时温度略有升高,但相对我国纬度而言毕竟十分寒冷。因此我国冬季气温不仅反映大陆性气候的低温,而且反映北面大陆更低的温度。这使得我国冬季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最冷的地方。例如我国漠河和英国利物浦纬度相当,前者1月均温-35℃,后者0℃以上,相差约35℃。
五 冷空气与生活
强冷空气有利于洁净大气,消灭害虫。特别是降雪能蓄水抗旱,防寒保温,让冬小麦好好越冬,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不利影响在于大风影响交通运输安全;寒冷刺激人体血压上升,会使胃液分泌过多诱发胃溃疡,局部关节血液不畅造成关节炎发作。感冒、哮喘、心脑血管等发病率升高。患冠心病的老人容易发生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
六 华北仲冬降雪──冷锋雨
冬季冷空气入侵,常常急驰南下,排除原地变性极地气团,迫而上之,因为前者即新鲜的极地大陆气团性质类似冰洋气团,因此两者间界面具显著的冷锋性质(图3),也称冰洋锋,冰洋锋活动决定了中国冬季天气变化。
图3 我国北方冬季冷空气活动模式
冷锋来临前气温略有上升。因为冷锋前常有一个低气压作向导,前锋迫近时,并非刮强烈西北风,而是锋前自低层到高层均盛吹微弱偏南风,带来较暖空气。冷锋过境时风向突变。温度剧降,气压很快升高。在长江下游地区,冷锋过后常出现持续1到2天的偏北大风,春秋常伴有降水。
就华北来说,冰洋锋过境时与极地大陆气团交绥的多为大陆变性冬季风,禀性干燥,虽然经过强烈抬升,仍然罕见雨雪,偶有沙尘蔽天的景象。但是不能排除极端气候事件,例如2002年12月的一次强冷空气活动,使北京地区连续降雪10天之久。
a500毫巴等压面状况 b地面天气状况
(图上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等温线)(图上数字加1000为实际气压数值)
图4 12月1次强冷空气活动过程高空和地面环流形势(周淑贞,1985:162~163)
从降水性质上看,仲冬大雪多属冰洋锋波动引起的气旋雨(图4)。我国大部处于温带,气旋(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和主要降水形式。气旋前部为暖锋,势缓而持久,后部为冷锋,势急而短促。从全年降水来看,由于冬季气旋生于冰洋锋上,上行的气团禀性寒燥,所以气旋过境频繁但降水稀少。但从冬半年来看,冷气团极盛,所以冷锋雨(图4a)相对极为发达,雨雪时气压升高,风向多偏北。
下面再结合图3分析课文中的天气过程。“连日大风……铁甲如冰”是说此时正值寒冬季节,北风呼啸。“彤云压阵……云势越重……降下一天大雪”是说冷锋到来前,天气转坏,先是云后为雪。“那雪……已没过马膝”是说冷锋已经过境,天气转好,大风降温出现(作者没有交待)。从行文来看,因为降雪前气温已经很低,降温幅度应该不会很大,因此不宜将此次冷锋天气判为寒潮。
附:版本一节选
第六十四回呼延灼月夜赚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其时正是仲冬天气,时候正冷,连日彤云密布,朔风乱吼。……
当晚彤云四合,纷纷雪下,吴用已有计了,暗差步军去北京城外,靠山边河路狭处,掘成陷坑,上用土盖。是夜雪急风严,平明看时,约有二尺深雪。
版本二节选
第六十三回呼延灼月夜赚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铁甲如冰。……
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索超独引一支军马出城冲突。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觑战:他若追来,乘劫便退。因此,索超得了一阵,欢喜入城。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吴用便差步军去大名城外靠山边河狭处掘成陷坑。上用土盖。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