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修订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修辞句式。修辞是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亮点、教学中难点,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和写的各个环节的实践中,很少能够恰当理解或使用各种常见的修辞格式。本文以新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修辞句式为例,探讨了几种常见的修辞格式。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引言 修订版高中英语教材(SEFC,2003)的使用已进入高三阶段。这套教材无论在编写的形式还是在内容上无不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富于了较强的时代感。其语言地道,信息量大,词汇覆盖面广,句式灵活,促进了学生的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这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版高中英语教材里,出现了大量的修辞句式,这对学生的理解难度大大加大。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有必要对教材中的修辞句式进行分析讲解,了解修辞运用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语言表现技巧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有力提高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普通高中新《英语课程标准》在学习策略目标(8 级)关于交际策略的第2点指出:“能在必要时使用委婉语言来表达意思或想法”(P.21)。这便是要求学生能够在表达中会用温和或模糊的说法替换难听或生硬的语句,既学会运用修辞中的Euphemism(婉言)。选修课程的系列Ⅱ中开设的关于“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内容是:“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英汉初级笔译、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与辩论 (P.4)” 。显然,掌握初级的修辞知识已经跨入新《课标》的学习日程。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和写的各个环节的实践中,很少能够恰当理解或使用各种常见的修辞句式。普遍存在:听力实践中不能准确领会一些极其夸张的修辞言语;口语表达中不会用温和或模糊的说法替换难听或生硬的语句;阅读中而无法领会很多作者真实的用意,更是很难领会其引申的内涵;写作中更无法使自己的文章能激发读者的想象,使得自己的描述鲜明而有力度。长期以来我们广大中学英语教师主要从规范语法和措词的准确性等显性手段来进行研究和反馈。在反馈点评的过程中,也很少能够从修辞的各种手法等写作技巧进行分析指导。 修辞作为一项基本的语言表现方式,一直是英语学习与应用中的盲点。修辞学已经成为当今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学校便以修辞学校为主。据可查证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 2500 年左右的埃及。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 1000 多年的商代,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学校都有一些共同特征:以修辞学校、文法学校等古典学校为主(教育学基础/2002)。在欧洲的中世纪大学,文学科的学制三四年,需学完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之后,才可以当助教,也就是学士。1917 年 6 月,26 岁就任北京大学教授的胡适博士专门讲授英文修辞学课程。从古至今,修辞在中外文科学习中占有重要一席。 二、修辞的定义 修辞(rhetoric),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现代汉语词典,2002)。词可以有两种用法:一种是遵循本来的意思来使用;另一种就是按引申的意思来用。后一种用法便是使词句鲜明而生动的比喻用法,目的便在于激发读者或听众的想象。例如“chip 与 block”本来的意思分别为“(木、石等)碎片与整片(块)”;但在 You are really a chip off the old block.(你真像你父亲。)这个谚语里,“chip 与 block”就用引申的用法了,有了新的引申意义:“儿子与父亲”,正是因为把物引申为人,给我们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词的修辞用法有很多方式,称为修辞格(The figures of rhetoric)。为了提高学生修辞格的运用技能,笔者在高中英语教材的教授过程中,对修辞格进行了有目的学习探究。本文所有例句均为本人在教学中点滴的积累,旨在辅助分析以下几种常见修辞格式,供广大同仁参考: 1. Simile(明喻):明显地用 like,as,as if 或其它词来描述两个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的方法。 (1) My money and goods are as dear to me as life itsel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SEFC 2B, P.71)我的钱财对我就像生命一样宝贵。 (2) But relief soon spread through Nome like the golden rays of the dawn itself. (Heroes of the North, SEFC 3, P.53)但是人们变得轻松的感觉就像黎明时的金色阳光一样迅速传遍了诺姆镇。 (3) So now Della's long, beautiful hair fell about her shoulders like a cascade of brown waters.(A sacrifice for love, SEFC 3, P.85)她解开头发让它披散下来。这美丽的长发像褐色的小瀑布。 以上的三个例句中,完全不同的人或物被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钱财和生命,感觉和金色阳光,长发和瀑布。但是每个例句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正是因为前后两者比较的事物有显著的差别,他们的相似点才会显得非常鲜明。 2. Metaphor(隐喻):用一个词来指代与该词本来所指事物有相似特点的另一种事物的方法。这也是一种比较,不过这个比较是暗含的,且没有用 like 或 as 等指出。如果把例句:“My girlfriend is like a sweet watermelon.”,去掉了 like 这个描述词,这便是隐喻用法而不是明喻了。因为在改了的这个句子里面,虽然也把 My girlfriend 比作 a sweet watermelon,但却没有一个词指出这个比较,因而 watermelon 此处是隐喻用法。 隐喻通常和 be 动词连用,但是句子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都可以有隐喻用法。 (1) A nest is to a bird what a house is to a man. (Art and Architecture, SEFC 2A, P.21)鸟巢对于鸟而言,正如房子对于人一样。本句话的语言结构:“A is to B what C is to D”为隐喻结构,意为“A 对 B 而言正如 C 对 D 一样。” (2) There were a few lordly poplars before the house. 有一排白杨像贵族一样矗立在房子前。 (3) Think carefully before going into partnership with Ed. He is a real shark. 在与爱德华交往前要仔细思考。他简直是一条鲨鱼(这里指骗子)。 3. Personification(拟人) :把某物或概念当作人或具备人的品质的写法。 (1) A smile can open doors and tear down walls. It can be used to express almost any emotion. (Body Talk, SEFC 1B, P.60)笑能敲开大门,拆除高墙(这里指化解矛盾),几乎可以用来表达任何情感。 (2) The city saw a series of fierce fights between blacks and whites in the 1960s and Dr King was shot and killed in 1968. (The American South, SEFC 2B, P.44) 在 20 世纪 60 年代,这座城市目睹了黑人和白人之间一连串的冲突,金博士在 1960 年被枪杀。 (3)“When the World Education Forum met in 2000, it calculated that there were 113 million children not in school.( Education for all, SEFC 3, P.103) 2000 年世界教育论坛召开时,统计数字表明有一亿一千三百万儿童没有接受教育。 (4)拟人在散文诗中很常见: I quietly wave, Saying goodbye to the bright clouds of the western sky. Beautiful shadows in bright waves, Waving in my heart. My sleeves are waving, Not taking away a single cloud.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心头荡漾。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节选徐志摩《再别康桥》;Edward Connynham 译 在这几行诗中,bright clouds,bright waves,My sleeves 都分别被当作三个人来描写。 4. Metonymy(换喻): 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的写法。例如 crown 可以代替 king,air 可以代替 plane,fall 可以代替 autumn 等。 (1) Could you give me a hand with this? (Body language, SEFC 1B, P.58)你在这方面能帮我忙吗? (2) My father was not scientific, so I had to look for a road without having a map. (Fact and Fantasy, SEFC 2B, P.15)我父亲没有什么科学头脑,所以我不得不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自己摸索。 (3) A similar trick is used in so-called “bait-and-switch” ads, that is the customer is shown one product(the bait) and then given another. (Advertising, SEFC 3, P.41) 另一类似的诡计是所谓的“偷梁换柱”广告,也就是说消费者所见的是一种产品(钓饵),而实际买到的却是另一种产品。 换喻在诗歌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唐朝诗人元稹所作的诗作《行宫》中的后一句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玄宗”即采用了换喻的手法,用来代替“昔日的政权”。林语堂先生将此句英译为:“Some white-haired palace chambermaids are chatting, Chatting about the dead and gone Hsuanchung regime. ”这便体现出译者对换喻以及诗歌文化内涵的确当理解! 5. Euphemism(婉言): 即用温和或模糊的说法(话)替换难听或生硬的语句的方法,例如: dustman sanitation worker fat on the plump side housewife homemaker mad emotionally disturbed old people senior citizens pass urine/urinate pass water/ take a leak to die to pass away; to leave us toilet restroom/washroom 很明显,很多时候用委婉语言是为了避免直接说出不愉快的事实,但政客们用委婉语言则是为了欺骗公众。 6. Irony(反语): 这里指与真正意思恰好相反的词,用它的目的在于产生特殊的效果。假如你听到一声巨响后,耳朵感到不舒服,有点难受,但是当同伴问及时,如果你不说难受,而说“My ears feel funny!”那就是运用反语。“Face the music”中的“music”不是面对“音乐”而是面对“挫折”,也是运用了反语。 这就要求学习者要根据语境或上下文才能对词义、句义做出准确的判断。 7. Overstatement and Understatement(夸大和缩小): 前者是把事情说得过分,后者把分量或程度压低。但两者的目的相同,都为了使陈述或描写更加鲜明或有趣。 夸大多用于表达对对方的致谢或事物的过分需求的: (1) There is a world of music out here! (The Sounds of the world, SEFC 1A, P.85) 音乐种类繁多,数也数不清! (2) There was no other like it in the stores, and she had turned all of them inside out. (A Sacrifice for Love, SEFC 3, P.85) 其它商店没有像这样的,她把所有的商店都翻了个底朝天。 (3) His friends praised his daughter's performance to the skies. 他的朋友把他的女儿赞扬的上天了。 缩小在把程度压低的同时语言更生动: (1) Can you solve the problem? It is a piece of cake.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小菜一碟! (2) It took me a few dollars to buy this cellphone. 我只花了几美元买下了这个手机。 (3) Wait a second! I will be right here soon! 等一秒钟!我马上就过来。 8. Transferred Epithet(移位修饰): 把修饰语从它本来应该修饰的名词之前移到与该名词有关的词之前的写法,叫移位修饰。当有人说“I have taken a nervous exam.”,这里他就用了这个修辞手段,因为 nervous 本应该修饰人,现在却用来修饰exam。例如以下的例子: (1) Stop that foolish clapping. (A Christmas Carol, SEFC 3, P.58) 停止那愚昧的鼓掌。 (2) He was so worried about his son that he spent several sleepless nights. 他如此担心他的孩子以至于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着。 (3) The students kept a respectful distance from their teacher when they were walking in the corridor. 当学生在走廊里走的时候,都非常尊敬地与老师保持一段距离。 9. Oxymoron(矛盾修饰): 意思矛盾的词有时可用在一起,以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 (1) “A tearful smile”is the most dominant feature throughout O Henry'novel . (A Christmas Carol, SEFC 3, P.58) “含泪的微笑”是欧·亨利小说最显著的特点! (2) The examiner had to be cruel to be kind to the examinees. 监考老师应该严厉而又友善的对待考生。 四、结束语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介绍修辞格式的前提下(辅以简单的例句),有利促进了学生对教材中修辞句式的理解。通过修辞的学习,学生逐步能够在英语听、说、读和写的各个环节的实践中,能够理解并使用各种常见的修辞句式。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课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笔者本文仅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正确、恰当地运用修辞格,涉及的问题很多。修辞的进一步研究还需要广大同仁参阅更多的专业书籍。 参考资料: 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年; 刘道义,2003, 2004, 200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