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阵地的位置并没有改变,因此,如何评价一堂课成了必须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应该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创新: 一是目标设计。要求除了继续进行双基教学之外,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是师生关系。要求做到民主、合作与互动。其中互动包括:思想共振、情感共鸣与活动默契三方面。 三是独立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应该把教室变为学室,讲堂变为学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 四是语言表达。当今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从多方面对教师的语言表达加以评价。其中包括:内部语言,即思维语言;外部语言,又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与机器语言等。 五是教学节奏。要求课堂教学节奏达到:缓急有序、动静相生、疏密相间、起伏有致、详略得当、有张有弛、放收自然、浓淡适度、抑扬顿挫、随机应变。 六是质量度效。既重视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又重视对教学数量的评价,还重视对教学适度的评价,更重视对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的评价。 七是教学风格。要求课堂教学评价重视对教师教的风格与学生学的风格的认知与评价。 八是高峰体验。所谓高峰体验,布鲁姆认为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与情感交融成一片的最高学习境界;马斯洛理解为,可让心灵净化、视觉满足、精神愉悦的活动体验。无论如何,课堂教学评价必须重视对学生与教师高峰体验的研究。 基于此,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创新主要为:定性方法的创新与定量方法的创新。譬如,在定量方法创新中,要求记录学生活动时间、次数、频率、合作学习时间与师生互动时间等。对此,美国教育学家布鲁门菲尔德与米勒(Phyllis Blumenfeld&Samuel Miller)提出的课堂行为编码系统分析法、布鲁非与古德(Brophy&Good)提出的师生间互动系统分析法等,都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应特别指出的是,教育评价方法的创新要求教育评价专家敢于对现有的教育评价方法加以剖析与批评。只有如此,教育评价方法的创新才有可能化为现实。任何一种教育评价的创新都需要教育评价方法作相应的创新,否则,教育评价创新就是一句空话。换言之,教育评价的创新要求教育评价人员对于现有的教育评价方法的批评,要求教育评价人员对于教育评价方法的创新。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