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程目标作为问题提出而加以研究,是课程研究科学化以后的事倩。此前,课程目标隐含于对教育目的的思考中。因此,课程目标问题一经提出,就是与课程的科学化追求熔铸在一起的,其发展自然也是以此为背景和基础的,即是说,围绕课程目标的探讨往往是与课程编制的科学化分不开的。这样.课程目标的科学化以及由此生发的价值取向问题就成了研究中争议的重要问题。本文即是以此为主线.评析本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三种课程目标类型,以期对我国的课程改革有所启发。 对课程目标的探索,始于课程编制科学化的首倡者博比特。他认为,20世纪已进入科学的时代,而“科学的时代要求精确性和具体性”,因此,课程目标必须具体化、标准化。博比特的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课程目标的来源问题。在他之前,对课程目标的思考,用逻辑实证主义者卡尔纳普(Carnap,R.)的话说,是一种“表达”──对研究者的某种情感愿望、主观价值取向的传达,缺乏相对客观的依据。这在博比特看来是有问题的。他从事课程编制工作的特殊经历,促使他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我们不知道,我们首先应该根据对社会需要的研究来确定目标。我们以为教育仅仅是由教一些熟悉的学科组成的。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显露人们潜在能力的过程,它同社会条件有特殊的联系。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学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没有认识到,在这种显露过程中有效的所有工具或经验,是正确的工具和经验;在这过程中无效的任何东西,无论它在当时如何神圣、如何广泛地被使用,都是错误的。”在他看来,教育是为学生将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因此,课程目标应来自对广泛的人类经验和现有社会职业的分析。在1924年出版的《怎样编制课程(How to Make a Curriculum)》一书中,他曾基于对人类经验和职业的分析,提出了10个领域中的800多个目标。今天看来,博比特的课程目标取向显然是偏颇的,但他明确提出了目标问题,试图给目标的确定一种实践性或某种形式的科学客观性,从而使课程目标的确定成为应该进行批判、探究的问题.而不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情。这样,对课程目标的探究随着课程探究的科学化而走上了科学化的路程。 行为目标是随着课程研究领域的独立而出现并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课程目标模式。它是把学校要达成的教育目标,以具体的行为方式的形式加以陈述,指明教学活动结束后在学生身上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的设计,旨在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用泰勒的话说是为了“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系统发展了博比特所提出的问题。他认为,课程目标应由对社会生活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等三种来源而得出,并要通过教育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筛选。在目标确定之后,泰勒强调,应当用一种最有助于学习经验的选择和指导教学过程的方式来陈述目标。这样的方式,在泰勒看来,应该是“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指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这样,目标实际上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泰勒批评了三种常用的陈述目标的方式:一是把目标作为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如介绍进化论、演示归纳证明的性质等,二是列举一门或几门学程所要涉及的课题、概念、概括或其它内容要素;三是采取概括化的行为方式这样的形式.但却不能比较具体地指明这种行为能够运用的生活领域的内容。这些陈述方式都没能做到“内容”与“行为”的有机结合,因而提出的目标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对课程编制的其它环节指导不力。泰勒的努力,即是试图通过以行为方式陈述目标来改变这种状况,因此,泰勒是行为目标的创始人。 真正将行为目标发挥到极致的,是泰勒的学生布卢姆(Bloom,B.)以及克拉斯沃尔(Krathwohl,D.R)、哈罗(Harrow,A.J,)等人所建立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从课程评价的角度出发,首先将教育目标划分为三大领域:认知、情意、动作技能。在每一领域中,根据能力的复杂程度和品质的内化程度,找出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形成目标的阶层。而对每一阶层,都指出适宜的行为动词,以使目标切实落实到学生的行为方式变化上。这样,课程目标被表述得相当具体,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把握并用于课堂教学,便于对课程进行评价。行为目标模式因“教育目标分类学”得以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成了一项国际性的普及。这种目标模式曾于80年代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一定影响,引起一些人的研究兴趣。 行为目标的提出,引起了诸多争议。早在20年代初期,89岁高龄的哈佛大学名誉校长埃利奥特(Eilot,C.W.)就指出,教育目标的标准化是与真正的教育过程相悖的,“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不仅是在童年期、青春期,而且在整个人生中都得到发展。在劳动、学习和家庭生活方式中固定的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展的敌人。”这一评价可谓一语中的。行为目标的实质是追求教育过程的可控制性,其特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把握,它对于保证一些相对简单的教育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试图用行为方式陈述所有课程目标.显然是不适合的,因为教育的真正价值,绝不仅仅是形成一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意识不到这点,行为目标就会成为强加于教学过程的枷锁,师生的主体性都会在其框束下泯灭。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