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化的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在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 1.推动力增强 一种语言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讲在于其实用价值。 英语如此流行,就是因为它是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使用最多的语言文字。全球性的“华语热”,明显地与经济领域紧密相连。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崛起以及海外华人经济地位的提高提升了华语在全球的地位。正如有论者指出:“拜中国近二十年来致力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之赐,以致中文市场崛起及在国际社会逐渐占一席之地。不但世界各地位用华语的趋势日愈广泛,信息科技方面的中文使用例如中文网络、中文搜索网站、华文窗口系统及全球中文频道等愈来愈蓬勃,而在经贸方面,以华语作为交易用语的全球华人企业网络也在不断增长中。” 原来对华文十分敏感的东南亚国家的领导人和学者,纷纷提倡学习华文。马采西亚领导人说,“鉴于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往来加强,马来西亚人医得华语将有助于促进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菲律宾经济学家末那洛?维礼牙示则认为,中国的普通话已成为亚洲地区的“功能语言”,在亚太地区,中国的普通话远较英语管用,亚洲的三个新兴工业国家与区域(台湾、香港、新加坡),普通话是华人唯一可以沟通的共同语言。如果菲律宾华人从事国际性商业活动,占便宜的地方是到亚洲许多国家接洽生意时,言语上没有障碍,人际关系已除去了一层隔膜。 菲律宾教育部长安德鲁?戈塞莱斯在第三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开幕礼致辞中讲到:“中国将会是一个经济强国,在政治上也将扮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东南亚的每一个国家,必须有一支‘中国专家’的主力军”,“能讲中国语言的人,是21世纪前进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泰国、新加坡政府,近年除了不断与中国进行各种商业合作计划,也实行一系列语言教育政策鼓励年轻人多学华语。就连多年排华,曾将华文与毒品并列的印尼,也大力恢复华文教育。 不仅东南亚国家如此,最近,英国籍欧洲议会议员沃森提出,在21世纪,中文和英文将是全球最主要的两种语言。掌握中文不仅有助于商贸活动,而且还符合“全球化”的大趋势。英国应该顺应这个“世界语言潮流”。可见,随着华文实用价值的提高,推动华文教育的力量,不再局限于华人社会。 2.内涵进一步丰富 据《华声月报》报道:1989。1999年间到中国学汉语的人数达到251900余人,是50、60年代的34.7倍,80年代的4.5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开设面向29个国家的对外汉语教学节目;美国目前开设汉语课程的高等学校已超过700所,注册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在1990-1995年间增加了36%法国至1998年共有100余所中小学、76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泰国政府制定了在全国公立中学广泛开设汉语课程的计划,有些商业学校还规定学生必须学中文;汉语已成为加拿大第三大语言;在一些亚洲国家,汉语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国语。每年报考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人数也急通上升。 这组报道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内容丰富的“华文教育”概念。如果说80年代以前“华文教育”一词指的仅是“海外华人实施的一种以华文为媒介语的语文教学”,而今,人们对华文教育的理解起码包括:海外华人实施的华语文教育;中国政府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各国大学里开设的中文课程及为培养商业人才而举办的各种中文学习班等。 华文教育原本的注意力集中在华人社会本身,而随着世界华语热的出现,华教工作者不再自我封闭,而是与各种中文教育形式相结合,互相促进。 最明显的就是与世界汉语教学相结合。汉语教学是一门世界性学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的各类学校开设汉语课,不少大学设置了中文系。华文教学和汉语教学本来有许多共同处,但在传统上是很少联系的。 近年来情况有了明显改变,这主要表现在:以前只把华文教育理解为华人的母语教育,现在则同时赋予其汉语教学的意义,强调华语是一门有用的语言,是联合国通用语文之一,是研究人类文明财富东方文化的工具。这就突破了只是华人才学华语的概念。 以前一直坚持华语是华人的母语,现在根据实际情况认为,华文华语对大部分海外华人而言已不再是母语,在教学方法上,就要定位为第二语言、外语,要借鉴汉语教学、英语教学的方法。 目前,每年都有世界性的有关华文教育和汉语教学的重要学术会议,如美国各大学中文教师学会主持的“全美中文教师学会年会”、台湾世界华文教育协进会两年举行一次的“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北京汉语教学学会每三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两年召开一次的“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等等。每次会议都是从事各类型华语文教育的人士共聚一堂,互相切磋。这种融合与交流,营造了一个发展华语文教育的良好环境与气氛。 在这丰富内涵的华文教育中,目的也是多层次的:中国方面所进行的工作,在于弘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为世界各国学习汉语言的人士提供学习条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海外华人所进行的活动,其意在于为华人子女提供学习民族语言的机会、争取民族的平等地位、保持民族特性,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华文教育与传统华文教育有了很大差异。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的联系方式,也改变着华文教育的传统方式。进入90年代,海外华文教育开始了华文教育技术的变革,努力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华语教学。 中国大陆、台湾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是推动这种变革的策源地。例如,台湾兴建的“全球华文网络教育中心”、马来西亚董教总利用网络技术与中国开展远程教学、新加坡筹建的华文教学数码资源中心,等等。 2000年6月,由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中文与东方语言信息处理学会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主办的全球华人教育信息科技大会,旨在交流全球华人应用计算机科技与中文教学相结合的经验与成果。这标志着全球华人联合起来以现代化手段推进华文教育的努力。中文教学科技及华文教材的设计与开发等将成为华文教学中受到关注的问题。在2000年澳大利亚召开的全球教育会议上,提出了“全球化课程”的概念,这也正是当代华文教育在变革中所要面对的。 华语的发展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如果说以前华文教育的推进主要靠学校教育,而目前华文教育的推进则是立体的,例如信息科技方面的中文互联网、中文搜寻网站,电视媒体方面的全球中文频道以及大量出现的华文报刊,这些都为华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正是在这种华文华语“全方位”发展的背景下,星洲日报社长张晓卿提出,寄望全球华人能在信息产业革命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利用计算机信息、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以全球华人的语言、文化和经济为中心的媒体和网络世界,以凝聚和重整全球华人的总力量。 目前,海外华文教育的变革可概括为:“全球化思维”、“本土化模式”。《第二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总结报告》提出,华文教育的革新要“配合各国形势之需求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具体目标为人本化、民主化、多元化、科技化与国际化,并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研究、认识华语文教育如何从教育方针、教育体制、培养目标、教材教法等各个方面,真正适应已经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对象的需要,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种探索,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学校,将会有不同的方式和取向。目前,各国正根据实际情况和多元化的概念,组织专家学者和教师编写适合本国情况的教材、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论、更新教学手段。同时,对华语文教师培训和华语文教材编写问题予以特别关注。 5.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 中国及其它国家和地区华人族群在现代化上的成功,使华人族群产生了新的自信,并激发了族群的文化认同。正如金耀基教授在其《大学之理念》中论述的:“在现代性的全球化趋势下,华人族群自然而然地会寻求建立一个华族的现代文化的身份与认同。”这将成为推进华文教育的巨大动力。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