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办学特色,创办特色学校,是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就要根据所处的环境、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办学方案,通过创造性劳动,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发展学校的个性。 一、特色学校的内涵 特色学校的概念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 其一,把特色学校看成是专门学校。如外语学校、体育学校、艺术学校等。 其二,把学校突出的、个别的“强项”或优势表现出来就称为特色学校。根据培养目标,选出重点,采取措施,予以突破,逐步形成某一方面的独特风格,办出学校的特色。 其三,认为只有“高台阶、高门槛”的学校才能称作特色学校。即治校有方,教学得法,英才辈出,学校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 其四,看成是学校整体改革的产物。特色应体现在各个方面,成为学校群体共同的追求,努力形成一套全面的、整体的、综合的学校文化模式。 笔者较赞同第四种概念。特色学校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先进的教育理论,从实际出发,对学校的发展作出全面的设计,把建设一整套的学校文化模式和营造独特的学校组织作为学校文化理想的追求。因此,特色学校具有全面、整体优化和相对稳定等特点。首先,特色学校具有全面性。这意味着一所学校的综合个性的形成,并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区别于他校的特殊的学校文化氛围。它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与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通过创造性劳动,个性化地贯彻教育方针的结果。其次,特色学校应具有整体性,这是一个学校整体优化的系统工程,表现出一所学校的全局优化及整体效能。再次,特色学校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它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本校实际,顺应时代要求,以特定的办学价值观为总体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由学校全体成员参与的办学实践活动。可见,稳定性就是指办学独特风格的形成,并且学校成果能够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能够经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在校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学校教育个性和管理个性的成熟。具体表现在办学目的、宗旨、培养目标、组织管理和运作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上,核心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然而,稳定并非绝对不变,创办特色学校是个不断积累、完善的工作过程,是不断继承发展、改造调整、自立自强的结果,体现了学校群体在办学理念和主观追求上达到完美的统一,并且日趋成熟,形成相对稳定的态势。 二、校长是创办特色学校的关键 学校能不能形成特色,充分发挥它固有的潜能,关键取决于校长是否具有创新意识: 首先表现在教育观念上。创新意识要求校长通过自己的指导和协调让教师的智慧、热情、探索和创造迸发出思想上的火花,让学生的天赋、个性、体魄和进取心得到充分的磨炼。要求校长能够成为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的创新设计者。特别应该重视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使学校的一切工作围绕着学生的发展。 其次,表现在管理方法上。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又取决于校长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校长要尽可能创造性地运用一切条件和机会把学校办成规范的特色学校,以体现国家给于每个学生平等的教育机会。校长在管理中要不断地提出新问题,选择新方法,让学校在新的机制、新的模式中运转;让师生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中发展。 再次,表现在科研意识上。教育要讲究科学,不允许违反教育的基本规律,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在这个问题上任何疏忽和随意都要犯极大的错误。而要探索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校的办学规律,最重要的当然只有通过科学研究。 校长的科研意识又表现在他的人格力量上。校长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事和人,善于发现新观点、新方法、新措施,真正尊重并支持教师、学生的首创精神。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校长往往可以凝聚一大批有作为的教师,使他们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找到工作乐趣,并且在教育教学中有所作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三、教师是创办特色学校的根本保证 特色学校的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为发展而教育的能力,这是教师高素质的综合体现。具体包括: 其一,具有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够敏感地捕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归纳、总结、评估和创新。 其二,具有引导和研究学生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的最主要最显著的效果体现在,要使一个人开始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如果不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思考自己的命运,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毫无用处的。”[1]因此,新世纪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 其三,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的能力。教师应当有能力将心理教育贯穿于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开放的思想、宽阔的胸怀、进取的精神、合作的意识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其四,具有科研和创新能力,富有教育机智。“科研型”教师日益为世人所关注,并成为新世纪教师形象代表。这就要求教师热心教育改革,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创新就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给受教育者自由的空间。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品质。被誉为“俄国教师的教师”的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缺乏了教育机智,无论他怎样研究教育理论,都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为发展而教育在客观上也要求教师必须富有教育机智。 四、塑造学校文化环境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办学特色,就是创建文化上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所谓学校个性化,也就是体现在各校不同的学校文化上。表现学校的独特风格和个性,是学校的灵魂所在,任何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就会对学校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使学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的办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统帅下,个性化地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而努力。 在创办特色学校方面,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很好的范例:广州市109中学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以审美教育为途径,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适时调整学校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诸因素及各层关系,大力培植好教与学的心理环境,终于构建起以艺术教育为纽带,统整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于一体,发挥学校教育整体功能的“艺术教育特色”的办学模式,显示出独特的办学特色,即师生精神面貌美、育人方法艺术美、校园文化环境美。上海师大附中推行的“探索化教学与个性化发展双轨协作的教学格局”,提出塑造“闪现21世纪精神的T、X、O型全息精美学校”,以“整体培育,终身负责”等教育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四川成都七中多年来以优“材”优“教”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素质基础为办学宗旨,形成“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特色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要求师生全面参与,保证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实践。上海市建平中学以“合格+特长”、“规范+选择”为培养目标和管理模式。1993年建平中学组建中国第一个教育集团,以教育产业化、规模化的形式,实施企业化经营战略,并在科技教育方面形成特色。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以“自主选择,充分学习,卓越发展”,为办学理念,大力推行研究性学习,并实现了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创建了富有国际视野和校本特色的新型寄宿制中学的办学目标和管理经验。 总之,创办特色学校,校长和教师要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素质。需要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有活力的教育气氛和校园文化氛围,使教育与管理浑然一体,在思想观念、价值规范上,在制度、模式、结构上,在物质环境、校园建设方面形成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现代教师学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中学校长治校方略.湖南师范大学出版.1999.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