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看图学文,图文并茂,这类课文既生动又形象。
但是,画面是相对静止的,课文是在画面基础上展开的,除了静态的描写外,还有动态的画面上看不到的内容。如何通过图画与课文中的静与动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再现想象,如何通过看图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呢?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静止的画面为学生再现想象的媒介心理学告诉我们,大脑思维是靠外界信息的不断刺激活跃起来的。外界信息的获得必须学会仔细观察。通过观察,获取画面中的信息,是通向想象的第一步。为了克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无意性和情绪性,教师可以通过标题、主题思想、基本内容来确定观察目标;通过画面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如《难忘的泼水节》的时代背景介绍,可使学生在观察时有的放矢,准确理解;如《长城》、《桂林山水》、《黄山奇石》等描绘景物的画面,可引导学生采用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的观察法,或采用由上到下、由里到外、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
二、以动态的描写为创造想象的具体表现观察画面所获得的,只是表象。如何通过表象看本质,既通过观察弄清楚课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由画面而直接进行描绘的,哪些是由画面而想象的。一般说来,在教学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分析这些动静相连的描写,是在这样三个原则下进行的:(1)画外的想象描写必须是合理的。课文在画面的基础上展开的想象,必须与画面相适应。如《我们也要当红军》中两个孩子的向往和恳切的表情,毛泽东的微笑,是画面所展示的。而小孩子要求当红军的语言,“毛泽东点点头,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则是作者合理想象的,这些想象是在人物表情的前提下展开的,是合乎情理的;(2)想象的描写必须是连贯的。这种连贯,既有时间和空间的连贯,又有事件本身的先后的连贯,它与画面的描写也是连贯进行的;(3)画外的想象描写必须是生动真实的。
唯其生动,才能打动读者;唯其真实,才有教育意义。
三、领会图文中的动静关系在看图作文中的运用从看图学文到看图作文,这是知识的迁移。没有迁移,便没有运用,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在看图作文时,教师要用看图学文的方法进行引导:(1)学会审读画面的“静”。这种画面本身内容的“静”,包括场景、背景、事物的主次、时间的先后、人物表情的喜怒哀乐等内容。对观察所获得的信息,要进行整理、归类、重新组合,为创造想象增加“辐射能量”。(2)学会联想画面的“动”。画外音的“动”,包括人物的心理和事件的起因、结果。具体的过程细节,都必须是经过静态的画面所提示的内容来联想的,这些联想也必须遵循合理、连贯、真实生动的原则。(3)学会完美地统一“动”与“静”,即将画面本身和联想的内容表述成文,完善文章应有的要素。如果画面的内容与想象的内容是脱节的、矛盾的、毫无关联毫无意义的描写,则说明观察与联想是不成功的。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