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谐教育概念的界定
从和谐教育的规定性出发,其概念可以界定为: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教育节奏
教育对儿童少年身心发展来说,是一种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外在影响力量。当时间是常量时,由于构成教育的诸种要素的质与量不同,就会使教育影响力量呈现出强与弱、密与疏、急与缓的差异和变化,这些差异与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将教育影响力量呈现出来的有规律的强弱、密疏、急缓变化的现象定义为教育节奏。如果构成教育的其它诸种要素的质与量不变,若将时间缩短或延长,也可使教育节奏呈现出强与弱、密与疏、急与缓的变化。影响教育节奏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有:教育目标的高与低或全与偏;教育内容的深度、广度、量度和密度;教育手段与方法组合及变化的优或劣;教育时间与空间的调配等等。
学生发展的节律
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这些基本规律的作用下,构成学生身心的各种要素(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在不同年龄阶段是按着不同的速度(有时缓慢、有时加速)和方式(有时平稳、有时剧烈)发展的。我们将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发展速度与方式规律性的变化定义为学生发展的节律。影响和制约学生发展节律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内在原因,有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水平和需求,个体的遗传素质与“生物钟效应”的差异,学生认知结构与社会实践经验的积淀等等;外在原因,是学生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主要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提供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条件的差别。
当教育的节奏超过了学生发展的节律时,会造成学生身心负荷过重,他们难以接受这样的教育,拔苗助长,将会摧残学生身心的发展;而当教育节奏落后于学生的发展节律时,教育就很难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功能。只有在教育节奏与学生发展节律和谐,并能产生谐振效应时,教育的影响力量才最大,并能取得最大的功效。这是和谐教育的精髓所在,也是和谐教育本质的具体体现。
二、和谐教育质的规定性
和谐教育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造教育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这些称谓不同的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主要的不是表现在培养目标方面的差异,而是广泛存在于各教育模式对教育过程现存基本矛盾认识的差异,建构模式的具体理论依据的差异,教育行为方式的差异,教育行为着力点的差异,教育行为风格的差异,以及由这诸多差异所形成的教育环境──硬环境与软环境──差异的综合。
和谐教育认为,从教育过程的角度看,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基本矛盾,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途径、方法、手段等等)与学生身心发展(发展需求及发展水平)的不适应。由于这个基本矛盾长期以来未能很好地解决,因而引发了德育实效性不高,学习负担过重,厌学情绪滋长等矛盾的产生。和谐教育紧紧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即追求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性。具体讲,实施和谐教育的直接目的,是要从学生现实的认知特点、认知发展水平与需要出发,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处理,使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出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相适应。和谐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之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实施和谐教育要求教育者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整体设计和安排学校各种教育要素的结构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使学校的“教”处于和谐状态中。通过和谐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地发展。所以,持续不断地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性,是和谐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和谐教育模式区别于其它教育模式的质的规定性。
三、和谐教育基本模式的结构
和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为目标,以树立六大基本观念为思想基础,以调整三大教育要素关系为骨架。建构起的基本结构。全面科学的教育功能观、和谐共振的教育过程观、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整合优化的教育方法观、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观及能动发展的学生观是和谐教育对学校教育活动与教育现象的基本认识,没有这种基本认识,就不能破除陈腐教育思想对人的束缚,更不会在教育实践中有和谐的教育。本文对此不再论述。
和谐教育的三大要素及其结构关系如下。
1.以教学领域的“教”与“学”关系为主的学校诸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教与学在教育实践中是两种行为、两个过程,又统一于学校连续不断的教育活动之中。“教”与“学”和谐的实质就是要使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这一要素所追求的目标是,“节奏适度、激活潜能、思维协调、和谐共振”。学校各种“教”的活动.既要为“学”的活动调整好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准备,如激活学生内潜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调动起学生的能动精神与积极态度等;又要为“学”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如必备的学习设施与材料、良好的条件与氛围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双重社会角色,他们既是社会对年轻一代要求的代表,又是将这些要求转化为学生发展需求的中介。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发挥导向作用,又要为学生发展寻找并创设所需要的条件,做好服务工作。教师要从微观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教育教学时空的安排、教育教学情境的设置等方面来调控教育的节奏,积极地适应和影响学生发展的节律,不断地提高“教”与“学”和谐的水平和层次。
学校领导还需要从学校工作的整体上协调好各种教育要素的关系,从学校管理角度调控教育的节奏。重点调整好以下几种教育要素的和谐程度:①德育、智育、体育等活动的和谐;②学校教育目标系统的和谐;③课程结构与时空安排的和谐;④教育方法系统的和谐;⑤学校教育评价系统与教育目标系统的和谐。
2.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
爱,是教育的前提。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教育原理。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学校教育效果的高低和成败与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的状况高度相关。一所学校中的干部与群众、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其中,尤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必须形成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和谐教育是把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视为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3.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础
实施和谐教育必须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建构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场。这是实施和谐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从广义的教育来说,儿童最先受到的教育是始于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最早体验到教育的地方。和谐教育把家庭教育视为学校整体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资源之一。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如因血缘关系亲近而持有的亲情教育、融于日常生活关照之中的隐性教育、营造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微观环境和氛围的个别教育等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生心中有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首先发端并生长于家庭教育之中。指导家庭、帮助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实施和谐教育,学校还要组织好社会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价值观的追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学校教育活动要主动与当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为人民服务的行为习惯。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