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条注释的两点疑问
内乡三高 师天西
高一语文课本《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出师秦军,对秦穆公的说辞中有“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一语。其中“敢以烦执事”课文注解为“冒昧地用这种方式麻烦你”。我们把整句连接起来意思就是“如果灭亡郑国对你有好处,冒昧地用这种方式麻烦你”,这就很有问题了。“这种方式”指什么?仔细想来它只能是指“自己的深夜来访”。而这样理解语意是令人费解的。其实春秋时期谋臣策士的外交辞令,往往是极谦卑、极委婉的。我认为句中“以”后所省略的宾词“之”应该是指代“灭掉郑国”这件事。全句的意思是“如果灭亡郑国对你有好处,我冒昧地请求你把它灭掉吧。”烛之武应该是这样来表示自己的国家不是秦国的对手,并且自己是完全站在秦国的一边替秦王着想的。其目的是使对方消除敌意,开释戒心,从而为自己进一步的游说工作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其次,句中的“敢”解释为“冒昧”似乎也有不妥。固然古人常把“敢”字用作谦辞,表示“冒昧”,如“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但在反问句中用“敢”来表示“不敢”“怎敢”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如“敢不惟命是听?”等。这种用法甚至延续至今。我认为将“敢”解释为“不敢”“怎敢”,将句子视为反问句,不仅有根有据而且符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在一次考试中,我让学生翻译这个句子,多数学生都将该句翻译为“我怎敢在深夜里来麻烦你呢?”这样翻译可谓是做到了文从句顺,有什么不好的呢?倒是课文的注释不少学生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