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及其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解答应用题和几何问题能 力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复习计算部分的内容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又要重视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灵活性,以便达到现行大纲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 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 求,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为提高未来人才素质奠定基础。下面介绍一下我们进行计算部分总复习 的做法与体会。
一、梳理归纳,沟通联系,强化基础 对学生平时分散学习的整数四则的口算、笔算和珠算,小数四则计算,分数四则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分 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应当在总复习中进行整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以便加深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例如:
1.四则的计算法则。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叙述虽然不同,但实质都是“计数单位相同才 能直接相加减”。所谓“数位对齐,低位算起”、“小数点上下对齐”,都是为了把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对齐; “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以及“分数和小数相加减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再 加减”,也是为了统一计数单位,然后再加减。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关键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即积中小数 点的位置,小数作除数时除法的转化(移动小数点转化成整数)和商的小数点的位置。分数乘法法则要与分数 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理解;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
笔算有明确的法则,固定的程序,清楚的表达式子,不仅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计算结果,而且能完整地展示 计算中的思维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复习要让学生进一步弄清算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依据,是计算时的思维 过程)和法则,掌握方法和要领,以减少计算错误,提高计算速度,降低计算难度。复习时应针对学生的薄弱 处,精选题目,组织当堂训练,以利于学生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2.四则计算结果的判断。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律进行估算,可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例如:
整数除法中,估算商的位数与近似商。
小数乘法中,推知积中小数部分的位数。
加法计算中(加数不为0),和大于加数。
减法计算中(减数不为0),差与减数都小于被减数。
乘法计算中(因数不为0),一个因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时 ,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除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时, 商小于被除数。
应用这些规律,可以迅速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四则计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进行验算和解简易方程的依据。通过实例让学生说出各部分之间的关 系式,然后归纳概括成如下形式(便于记忆):
附图{图}
4.运算定律和性质,不仅是四则计算法则的依据,也是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小学阶段学习的五个运算定 律和两个运算性质可归纳如下:
附图{图}
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都有可逆性。
另外,五条基本性质的叙述及其主要用途如下:
商不变性质,用于简算和小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分数的基本性质,用于约分、通分。
小数的基本性质,用于小数的改写与化简。
比的基本性质,用于比的化简和求比中的未知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用于检验比例、组比例和解比例。
5.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可概括为右图。
附图{图}
二、剖析范例,突出重点,提高能力 新大纲对计算能力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教师要正确把握大纲对不 同计算内容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如:小数四则笔算、简单的口算及分数四则的笔算,要求比较熟练 地计算;而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正确计算),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 和训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达到大纲的要求。
1.明确算理,掌握方法和基本技能。
根据数学计算内容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四过关”的教学目标:
第一,单步计算过关(一步的口算、笔算做到正确无误);
第二,数的互化过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包括整数与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要正确、熟练);
第三,运算顺序过关;
第四,算法的选择过关(在进行简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 进行计算)。
复习中,着重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训练:
一是口算训练。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的内 容以各册课本后附的口算题为重点,要突出重点。还要引导学生整理、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 8等可凑整的相关算式;分母是2、4、5、8、10、20、25、50、100的最简真分数化成小数、百分数的数值;3. 14的1~10倍数等,以便提高计算效率。
二是基本题的训练。对典型的基本题的训练能促进学生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从而强化对某一知 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解题技能。
例1 判断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 263+98 261-197 0.5+─── 3 2 3 3 3.4-1───── 6.3×1──── 3────÷3
3 7 4 1 1 2 3 3 4────÷2.6 2────×5 3──+1──+2──
3 4 5 8 5 例2 想想运算顺序,直接写出得数:
2 2 6 1 7 3+──-3+─── ───+───×──
5 5 7 7 8 4 4 1 1 1 ──×8÷──×8 2──-2──÷2───
7 7 3 3 3 1 3 3 ───×2-1÷3 3÷───+───÷3
3 4 4 例3 判断正误(在题后括号里打“√”或“×”):
72-0×72=72( ) 12-12÷12=0( )
1×1÷1=0( ) 5×3÷5×3=1( )
700÷200=7÷2=3……1( )
上面例1重点复习与训练学生凑整简算的方法,分数与小数混合计算的一般规律。
例2、例3重点复习与训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1与0在计算中的特性。
例4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 ( ) 5 ( ) 1=─── 9=7─── 7──=5───
5 3 8 8 4 ( ) ( ) 10────=9───=8────
5 5 5 例5 计算:
1 2 14 2-─── 3──-1───
4 15 15 1 5 7 1 5 8 8───-3───-2─── 14──-3───-7───
4 6 8 3 6 9 这两题是针对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需要“退位”计算这一难点设计的。例4中有把整数化成指定分 母的假分数,从带分数整数部分退1、退2化成相应的假分数或带分数的,这些基本技能都是计算整数减去一个 分数,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时必备的基础。例5正是这类难点的强化训练,通过这样的实例训练,可帮 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计算能力。
在分数四则计算中,对中差生提出了分数计算过程“三不省略”的要求,即通分过程不省略,数的互化过 程不省略,除法变乘法一步不省略。这样从实际出发,减少了计算中的错误,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效果和学好知 识的信心。
例6 计算:
2 3 1 1 2──×6×1── 3──÷8÷3───
3 8 2 5 1 3 4
24×1──÷14 6──÷5×3───
6 5 7
5 3 3 35
15÷──÷6 4──÷15×──÷───
6 8 5 72
分数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中,往往因整数的变化失误而导致计算错误。上面这道题采取对比练习,以辨别 异同,深化理解,掌握方法。
2.解析范例,典型引路,提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巩固与掌握所学的计算知识与技能,并结合典型例题的解析予以综 合运用,灵活解题,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要精心设计例题,每组例题都要有一二个侧重点。搞好计算部分的总复习,关键在于每节课都能精选具有 针对性与典型性的例题和习题,让各类学生都能受益,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例1 计算:
(1) 1-1×(0÷1)+1÷1
1 1 1 1 1
(2) ──÷──-(───-───)÷───
3 3 3 3 3
2 3 1 (3) ───+0.25÷───×1-───
3 4 3 (4) [1.9-19×(2-1.9)]÷1.9
(5) 7.6÷[7.6+7.6×(7.6-7.6)]
3 1 2 1 (6) [───-0÷(───+───)]×1───
4 7 13 3 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审题,弄清运算顺序(画线、标号、定步骤),然后再动笔计算。主要复习和运用 1和0的特性解题。教师巡视时,要抓住有代表性的错解进行评析,以引起学生注意,及时反馈矫正。
例2 计算:
(1) 1018-10517÷13+17×107
(2) (4.32+12.7)-(1-0.74)
(3) 108×[(113+37)÷(38-26÷2)
侧重点是:第(1)题中的第二级运算(10517÷13和17×107)可以同时计算,注意商中的"0"和因数中的"0 ";第(2)题中的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脱去;第(3)题中的第二个小括号内有两级运算,要先算除法,可以同时算 出两个小括号内的得数。
例3 计算:
3 1 7 (1) 6───-2───+5───
4 5 10 1 3 5 (2) 3───÷1───×1───
3 5 6 1 5 7 (3) 8───-3───-2───
4 6 8 1 1 3 11 (4) 2───÷5───×3───÷2───
6 5 7 14 5 1 3 (5) 10÷───+2───×4-3───
9 6 4 1 1 3 1 1 (6) 3───×[1───-(───+───)]÷2───
2 6 4 12 3 侧重点:第(1)、(2)题的运算顺序是自左而右,而不是先算"+"、“×”,排除对“先乘、除,后加、减” 的误解;计算中一次通分、一次互化,可使计算简便些。
第(3)题一次通分后,接着就需要解决被减数中分数部分不够减的问题。
第(4)题仍要强化运算顺序和一次同时互化(带分数化假分数)、转化(除法变乘法)、约分计算的训练。
第(5)、(6)题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仍要强调:“①运算顺序;②
1 5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法则;③1───-───的转化;④乘除一次转化 、
6 6约简”这样儿点实际应用技能,进行相应的训练。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选择,是教学难点之一,应作为复习的重点。可采取适当对比、集中解决 的方式进行复习和训练。进行时,先引导学生
总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律(方法):
第一,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又不 允许取近似值时,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
第二,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一般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便于先约分);当把除法转化成乘法 后,一般的计算方法是:
若小数和分数的分母可约分,且能把分母约简为1时,就直接约分计算;否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
当把分数化成小数能使计算简便时,就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同时要强调三点:①运算顺序正确;②尽量瞻前顾后(做一步看两步),注意用简便方法计算;③计算过 程要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然后结合实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出一些应注意的地方。
例4 先说说画线部分选用什么算法,然后计算:
5 3 (1) 3───+4.5-1───
6 4 ──────
3 2 (2) 3───-0.63+1───
4 5 ───────
2 3 (3) 4───-2.4-1───
5 5 ──────
1 1 (4) 4───×(4───÷2.2)
5 8 ─────── 3 2 (5) 4.8-(1───+2.4÷2───)
4 3 ────── 1 2 (6) 5.2÷3───-1───×0.7
5 3 ─────── ──────
5 1 (7) (9.3×───-7.3)÷2───
6 4 ──────
2 1 (8) (4-3.5×───)÷1───
3 9 ──────
本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各题应选用什么算法较简便(
总结、验证上述规律),侧重于思维训练,而不 是让学生盲目地计算。
例5 计算:
3 2 5 (1) 2.4÷───+9.6×───-───
4 3 7 1 (2) [2-(11.9-8.4×1───)]÷1.3
3 5 2 1 (3) [───+16.5÷(3───-1.75)]÷3───
6 5 4 8 3 1 (4) 1.4÷[───×(7.5+3───×───)]
25 4 3 2 3 15 (5) 1───+[7.8-3───÷(2.4×───)]
3 5 16 本例可让学生口述解法,教师板书,并瞻前顾后,随时提问,启发思考,述说算理,深化理解,掌握方法 ,提高技巧。
另外,要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衡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是看他能不能在正确计算 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有些式题没有现成的简算条件,应引导学生分析 特征,找出隐蔽的简算因素,在运算过程中灵活变换形式,进行简算。
例6 口述下面各题简算过程的根据(不必算出得数):
(1) 357+196=357+200-4=……
(2) 2356-398=2356-400+2=……
(3) 95.6-28.9-41.1=95.6-(28.9+41.1)=……
6 7 6 7 (4) 1───+6.7+───=(1───+───)+6.7=……
13 13 13 13 3 2 3 1 3 3 (5) 7───-(4───+1───)-1───=7───-1───-(4
5 3 5 3 5 5 2 1───+1───)=…… 3 3
(6) 76×102-76×100+76×2=……
(7) 375÷25=(375×4)÷(25×4)=……
(8) 25×32×1.25=(25×4)×(1.25×8)=……
1 1 (9) 5.24×───+0.25×2.76=(5.24+2.76)×───=……
4 4 1 (10) 1÷9×42-15÷9=───×(42-15)=……
9 例7 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2 (1) 4.25×2───+67.5×0.24-2.4
5 1 3 (2) 2───×25.75+0.5×25───+25.75
2 4 1 3 (3) 3.25-(2.38÷1───+1.62×───)
3 4 (4) 11×11×11-11×11-10
4 5 (5) (27×1───+6───×27)×1.25
9 9 还要特别重视巩固和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解方字题的能力。文字题是用文字形式叙述数量关系 的计算题,它是联结四则式题与应用题之间的桥梁。解文字题的关键是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算式各部分的名 称、关系和文字题的表述方式,掌握思考方法,采用顺推法、逆推法或缩句法,把文字题“释放”成式题或方 程。
例8 (1) 35个8减去7除350的商,差是多少?
3 (2) 72的───比72的45%多多少?
4 5 1 (3) 一个数的2.4倍的───比3.2的1───倍还多0.45,这个数
12 4是多少? 4 (4) 一个数加上4───与6的倒数的积,和是2.8,求这个数。
5 可逐一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说出算理,列出综合算式或方程,重点是复习与训练学生口述解法 的根据(算理及相关知识),进行思维训练,而不侧重于计算。
总之,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析,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计算能力。内容上,要通过 一例,复习一片,起到范例引路,举一反三的作用。方法上,要改教师平时的“一言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的“ 群言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教师对例题要有针对性地指引思路,适当点拨,多让学生动 脑想、动口说、动手算。要注意
总结基本规律,不平均用力,力求做到精讲精练,讲求实效。
三、强化训练意识,优化训练方法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计算部分的复习应以训 练为主,在练中悟理,在练中提高。要认真组织练习内容,明确目标导向,进行正确的认知操作和及时的信息 反馈。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引导要新,思路要清,方法要活,训练要实,让学生在动态思维训练中拓展思路 ,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总复习效益 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 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做到书写工整、规范;在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坚持口算,不 能口算的要清晰地写出笔算的过程或简算过程;计算结束后,要自觉地检验计算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 简便,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这样,通过总复习的全过程,既巩固了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计 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精神,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