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报告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有利于”的论述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原理为依据,立足全国改革发展的大局,对河南省的所有制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研究报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了综合比较,坚持用数据支撑观点,从对现实所有制结构的实证分析中得出结论。研究报告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全国各地区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看河南的所有制结构。主要对全国各省份、各地区的所有制结构进行了比较,从而找出了河南省所有制结构在全国的位次。第二部分,河南省所有制结构变化和演进的纵向比较。主要对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总产值、从业人员、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构成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继续优化河南所有制结构的有关认识和观点。第三部分,河南省所有制的行业结构分析。主要研究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经济成分在河南工业40个行业中的布局、作用及各自所处地位的变化。第四部分,河南省所有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调整优化的主要原则。
关键词: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以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这段话,既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之所以出现生产力大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的可喜局面的基本经验,也指出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为生产力的更快发展创造体制条件的艰巨任务。
所有制结构是生产关系的根本体现,是经济结构的基础。所有制结构的演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国有经济比重明显下降,非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新的所有制格局。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河南实际,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科学认识所有制结构的历史变迁和现状,正确估价河南省所有制结构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处于何等位置及其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针对性,理清河南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思路,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从全国各省(市、区)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看河南的所有制结构
(一)1985-1995年全国各省(市、区)所有制结构变化情况
如果把国有经济比重超过50%看做国有经济占有绝对优势,把国有经济比重超过1/3,并高于集体经济所占比重看做国有经济为主;把集体经济比重高于国有经济比重,同时也高于其他经济比重看做以集体经济为主;把其他经济成分所占比重高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之和或分别高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比重看做以其他经济成分为主,那么,1985-1995年全国各省(区、市)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可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1985年,全国29个省(市、区)中,国有工业占绝对优势的达27个,占93%,全国基本上是国有经济一统天下。而到了1995年,国有工业占绝对优势的省份下降到13个,下降幅度超过50%。集体工业为主的省(区、市),1985年只有2个,1995年达到7个,增加了3.5倍。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天津、上海、福建、广东、海南5省市,1985年尚是国有经济包打天下,占绝对优势(海南1985年是广东辖区),经过10年时间,变成了其他经济成分为主的地区。到1995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所有制结构(以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新规定计算的所有制比重,新规定计算大约为原规定的90%左右)如表2所示。
从表2所显示的数据可得出这样几点认识:
1.若按我国三大地带划分,西部地区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中部地区以国有经济为主,东部地区以集体经济为主。若按大区划分,东北、西北地区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华北、西南地区以国有经济为主,华东地区以集体经济为主,中南地区以其他经济成分为主。
2.国有经济为主的省份有18个,多是中西部的工业小省,这些省份国有工业总产值不足全国工业总值的1/3。而非国有经济为主的省份多是沿海工业大省,如浙江、山东、广东和江苏4个非国有经济为主的省份,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12%。
3.河南省属集体经济为主的省份。集体工业的产值达到工业总产值的40.25%。农村工业为主与集体工业为主是一致的,因为农村工业几乎全部是非国有工业。全国非国有经济比重为67.4%(集体经济35.55%,其他经济31.84%),河南的非国有经济比重为68.11%,略高于全国的比重。个体经济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1.7%,河南个体经济的比重占8.3%,低于全国水平。
(二)1997年各省份国有经济比重的变化以及全国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与集体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比较
各省份1997年与1995年相比国有经济份额的变化见表3,1997年全国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与集体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比较见表4,全国国有工业与非国有工业占全国新增工业产值的比重见表5。
从表3、表4、表5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1997年,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中的非国有成分又有较大提高,国有经济的比重在所有省份都有所下降。河南省的国有工业产值在1997年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7.61%,略高于全国25.52%的水平。这种变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国有企业的产权变革有关,但更主要的是非国有经济成分总量的迅速扩张。在社会经济总量中,国有经济的绝对量并没有减少,甚至有所增加,但其增长的速度远远低于非国有经济。通过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这是我国所有制改革的成功之处。另外,从1997年独立核算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经济效益的比较可以发现,国有工业企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国企亏损面为38.2%,高于集体企业亏损面一倍多;国企百元固定资产原价实现产值72.64元,仅为集体企业该项指标的28.38%;百元固定资产原价实现利税7.58元,为集体企业该项指标的49.2%。虽然国有工业企业的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产值利税率、平均每一职工创造利税等指标高于集体企业,但这只是说明国有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是比较大的,并不说明国有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高。从表4可以知道,国有工业企业平均每一职工占有固定资产98494元,是集体企业职工的3.41倍;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1346元,是集体企业的76.0%。从国有工业与非国有工业占全国新增工业产值的比重看,从1981年到1997年,国有工业的比重由49.6%下降为4.7%,非国有工业的比重则由50.4%上升为95.3%。这一巨大的反差表明,国有工业企业在新增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微乎其微,这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不相称的,应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趋势既是我国改革的初始目标之一,也是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必然结果,这种变化是完全符合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在今后10年一20年的时间跨度内,由于非国有经济对增长的贡献率还会超过国有经济,因此国有工业比重的下降和非国有工业比重的上升仍是一种主导趋势,但是,公有制为主的局面不会发生变化。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国民经济管理的重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即由目前的以管理国有经济为主,逐步转移到以管理非国有经济为主的轨道上来。重心不转移,对非国有经济的管理便不可能得到加强,这点在非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沿海省份显得尤为突出。
2.改革以来,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有力的动力,这就与较多依赖国有经济发展的中西部地区拉开了差距。因此,今后在中西部地区进一步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加速中西部地区发展,协调地区不平衡,实现国家经济稳定、政治稳定的重要方针。
3.目前国有工业只占整个工业产值的1/4左右。而非国有工业已进入几乎所有工业领域,继续维持国有经济在所有行业的存在似无必要,因为那样既不利于发挥国有工业的比较优势,也不利于竞争局面够充分展开。因此对国有工业和非国有工业进行社会分工的条件已经成熟。这就要对国有经济所分布的领域进行战略性调整,使国有经济有秩序地退出一些非国有经济有能力、愿意或可以进入的领域,保留和加强非国有经济无力、不愿意或暂不允许进入的领域,如国民经济的命脉部门、基础工业部门和高精尖技术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二、河南省所有制结构变化和演进的纵向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遵循了一种市场化的、渐进式的改革模式。经过改革,河南省与全国一样,出现了经济增长集约化、经济主体多样化、投资渠道多元化、政府调控间接化和市场形态买方化的趋势和局面。这种趋势和局面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现象。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演进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与条件下进行的。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整个历史进程,对河南省所有制结构的演进与变化进行纵向的分析和比较,是十分有益的。
(一)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总产值的构成变化及分析
河南省1978-1997年工业总产值的构成变化见表6。
从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看,从1978~199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增加34倍,其中,国有工业产值增加13倍,一集体工业产值增加45倍,城乡个体和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产值增加,从有统计数据的1980年算起。到1997年,增加了35467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类型经济的比值,1978年为74:2.6:0,1997年为2.63:3.46:3.78;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比值,1978年为7.4:2.6,1998年为2.8:7.2。由此可以得出几点结论:(1)从1978~1997年的20年里,河南省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有经济的比重由74%下降到27.6%,由绝对优势地位变为处于非主体地位。(2)在这20年里,河南的集体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一目前在各种经济成分中,集体经济的比重已超过国有经济,1997年它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34.6%,比国有经济高7个百分点。根据河南的实际情况,在公有制经济中,集体经济将会上升到主角地位。(3)非公有制经济由原来的微不足道,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无比例可言,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参天大树。不仅绝对值达2000多亿元,而且其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达到37.8%,分别超过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比重。
如果把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前的1991年与1997年作一比较,我们发现这6年河南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是最迅速的。从1991一1997年,河南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经济成分各自所占的比重:1991年5.32:3.38:1.30;1992年为4.87:3.63:1.50;1993年为4.23:3.94:2.22;1994年为3.45:4.17:2.38;1995年为3.18:4.03:2.79;1996年为2.96:3.63:3.41;1997年为2.76:3.46::3.78。在这6年间,国有经济的比重由53.2%下降到29.6%,降幅为23.6个百分点;集体经济由33.8%上升到34.6%,升幅为0.8个百分点,基本保持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其他经济成分由13%猛增到37.8%,增幅达224.8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中比重最大的份额。
我们把1995年全国工业普查的情况与1997年做一比较,发现1997年河南省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是极为深刻的,具有重大的意义。在1995年,河南省的集体经济比重高于国有和非公有经济,在全国属于集体经济为主的省份;而到了1997年,非公有经济第一次超出了集体经济,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居第一位,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按照1995年工业普查的划分,河南省也成了其他经济成分(主要是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省份。非公有经济在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居全国第一,既不沿海、也不沿边,传统计划经济痕迹明显的内陆省份居于相对优势的地位,它对河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带来什么影响,将是一个应认真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二)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从业人员的构成变化及分析
河南省1978-1997年按经济类型分的工业从业人员构成情况见表7,1990年一1997年按经济类型分的工业从业人员构成情况见表8,1978-1997年职工人数和新就业人员结构情况见表9。从表7、表8、表9可知:
1.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从业人员的所有制构成中,人员增加最快的是非公有经济成分,其次是集体经济,再次是国有经济。从1978―1997年,河南省从业人员由2807万人增加到4820万人。增幅为71.7%;职工人数由420万人增加到841万人,增幅为100.2%;国有经济的职工人数由346万人增加到603万人,增幅为74.2%;城镇集体经济的职工人数由74万人,增加到177万人,增幅为139.2%;城镇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由3万人增加到222万人,增加了73倍。
2.就工业从业人员的构成变化看:
(1)国有经济从业人员在1990-1997年间虽有一些变动,但相对稳定。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国有经济职工数下降近30万,是近年来变动最大的,这表明国有经济已从一些领域退出,国有职工的身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2)城镇非公有经济的从业人员有了大幅度增加,1990年为5.09万人,占城镇职工人数的0.16%,1997年为51.06万人,占当年城镇职工人数的14.53%。(3)农村工业从业人员1990年为172.05万人,占当年全省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34.99%;1997年为311.72万人,占当年全省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7.01%。农村工业是非国有经济成分,农村工业从业人员的大幅度增加,是我省工业从业人员增加的主要来源。
3.就工业从业人员、职工人数和新就业人员的所有制构成看:(1)国有经济职工在全省从业人员中所占的百分比,从1978年到1997年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1978年为12.3%,1997年为12.5%;城镇集体经济的职工所占百分比在上述年份里有一定的波动,呈现比重上升的趋势,1978年为2.6%,1997年为3.7%;增幅最大的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职工人数,从1978年只占0.1个百分点,到1997年占4个百分点。(2)城镇职工人数的经济类型结构表现为,国有经济职工比重下降,由82.4%下降为71.7%,降幅为10.7个百分点;城镇集体经济职工比重上升,由17.6%增加为21.0%,增幅为3.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由1990年的0.1%,增加到1997年的7.3%。(3)城镇新就业人员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吸纳人员的比重都在下降,1978年分别为66.3%、26.1%,1997年降为38.3%和13.4%;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吸纳新就业人员的比重在大幅度提高,1978年仅为7.6%,1997年达到48.3%。
(三)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情况及分析
河南省各种经济成分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见表10。各种经济成分局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所占比例情况见表11。
从表10、表11可做如下分析:1.如果把经济类型划分为三大类别,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经济成分,可以看到,从1990-1997年,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6.12亿元,增加到1165.19亿元,增加了5.65倍;其中,国有经济投资额由108.23亿元增加到569.15亿元,增加了5.26倍,集体经济由24.57亿元增加到222.67亿元,增加了9.06倍,其他经济成分由88.01亿元增加到373.37亿元,增加了4.24倍,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集体经济,其次是国有经济,再次是其他经济成分。从产出情况看,1990-1997年,工业总产值由1036.73亿元增加到5642.14亿元,增加了5.44倍,增幅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基本相当。其中,国有工业产值由572.03亿元增加到1559.55亿元,增加了2.73倍;集体经济由358.44亿元到1954.53亿元,增加了5.45倍;其他经济成分由106.26亿元增加到2128.06亿元,增加了20.03倍。其他经济成分投资增加4.24倍,同期产值增加20.03倍,说用其投资效果最佳;集体经济投资增加9.06倍,同期产值增加5.45倍,投资效果次之;国有经济投资增加5.26倍,同期产值只增加2.73倍,投资效果最差。
表111990-1997年按经济类型分的固定资产投资
2.从最近5年(1993-1997年)看,国有经济的投资比重依次为61.8、58.0、54.4、51.0、48.8,呈逐年下降趋势;集体经济的投资比重依次为16.7、17.1、17.6、18.5、19.1,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呈逐年平稳上升趋势;其他经济成分的投资比重依次为21.5、24.9、28.0、30.5、32.1,年均提高2.65个百分点,比集体经济的投资增幅高4倍多。这种投资结构的变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国有经济投资比重的下降,与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功能矫正有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国有经济将逐步从一般性加工工业中退出而转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其在生产领域的投资总量将继续收缩,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集体经济在我国特别是河南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集体经济投资比重的上升是必然的趋势,但集体经济投资比重的上升幅度及产出效益如何,将取决于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和经营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其他经济成分1997年的工业产值分别已超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这与其投资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从长远看,这一部分的投资比重将继续增长,政府应制订相关政策,保护其他经济成分的合法权益,保护其市场主体的地位,促使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各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构成表明,在可比较的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投资等项目中,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1)从国内贷款所占比重来看,1990-1997年(没有统计数据的年份不包括在内),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城乡个人和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年均比重分别为27.3、22.9、2.45、26.6,各种经济成分年均比重为20.5,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国有经济、其他经济成分(不含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城乡个体经济,而城乡个体经济从银行获取的贷款,只占各经济成分平均贷款比重的1/8,这反映了银行贷款政策存在着明显的“所有制歧视”,与个体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极不相称。国有经济从银行获取的贷款比重最大,但投资比重却连年下降,产出效果也很不理想,其中缘由应认真反思。(2)从利用外资所占比重来看,1990-1997年,各种经济成分年均比重为6.4,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城乡个人、其他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分别为7.95、3.6、0、25.9,这种状况是由外商投资的预期心理所决定的,也是由投资风险和回报率决定的。国有经济有许多别的经济成分不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外资的比重虽高于平均数,但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不相称,这应从国有经济的效率方面查找原因。集体经济利用外资比重大大低于平均数,表明从总体上看我省集体经济还没有真正“长大”,还缺乏像“春兰”那样享誉海内外的集体企业。(3)从自筹资金所占比重看,1990-1997年,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平均为57.5,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城乡个体经济、其他经济成分自筹资金所占比重分别平均为47.2、57.1、89.9、37.6。所占比重最高的是城乡个体经济,其投资的绝大部分是自筹资金,城镇个体经济的投资则百分之百的是自筹资金,这一方面说明了这部分劳动者投资积极性高,利益直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个体经济处于十分不利的竞争环境中。我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重要任务,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如何解决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来源单一的问题,应尽快摆上各级决策者的议事日程。
(四)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成变化及分析
我省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类型经济成分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变化情况见表12。
从表12可知,1980年河南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占49.13%,居第一位,其他类型经济成分仅占4.4%,可以说微乎其微。10年后,1990年,国有经济的商品零售额虽仍居第一位,但比重有所下降,特别应注意的是,其他类型经济的比重上升到29.7%,超出集体经济而居第二位。从1991年开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份额均呈下降趋势,而其他类型经济的比重则一路领先,不断攀升。1994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构成再次发生重大变化,其他类型经济成分的销售额的比重在这一年第一次超过了国有经济的比重,由第二位跃居第一位。到了1996年,其他经济类型的几重突破50%大关,比国有加集体的全部公有经济所占比重之和还要略大一些,完成了其他类型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由处于补充地位到超过集体经济比重――继之超过国有经济比重――最后超过国有与集体比重之和的“三级跳”。到了1997年,其他类型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又净增8.6个百分点,已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