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1981年以来的近20年中,进入上海的外商直接投资在来源地、产业分布以及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数量的累计,外商投资企业在上海经济中的作用逐渐突出。特别90年代中期后,积极面和消极面明显化。在促进上海经济发展的同时,外商投资企业也在不断吞噬本地企业的市场和利润。因此,加大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调控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上海经济外商直接投资变化影响
上海在1981年吸收了改革开放后的首批外商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截至到1999年底,累计签订FDI项目25456个,协议金额390.34亿美元,实际利用了277.29亿美元。经过20年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了上海经济的重要增长源,深刻地影响着上海的现在和未来。
一、1981年以来FDI的总量变动
1981年后,FDI开始由广东、福建向北移动,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对外商有强烈的吸引力,大量的FDI进入上海。但受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影响,FDI的在各年间波动较大。
1981年以来,上海利用FDI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981-1986年是第一阶段。在开放初期,外商对中国的开放政策有疑虑,对上海也不是很了解,但中国市场的潜力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是FDI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时期,外商处于试探性阶段,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不大。1984年,上海成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FDI项目的审批权限由1000万美元扩大到了3000万美元,一系列优惠政策先后出台。但由于政策不明朗,FDI的增长不大。到1985年,上海调整引资政策,FDI进入房地产及宾馆业受到限制,外商投资热情下降,到1987年,协议金额出现了负增长。在6年间,上海共签订外商投资项目213个,协议投资额6.65亿美元,实际利用额2.05亿美元。
1987-1991年为第二阶段。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条例(二十二条),明确了FDI进入工业部门的优惠政策,这一政策在这一阶段显示出作用。配合国家的政策,上海加大了引资力度,1986年,发布了上海外商投资的补充规定,设立了闵行和虹桥两个经济开发区,1990年,开放浦东。但是,1989年后,由于政治气候的变化,中国吸收FDI的国际环境恶化,1990年,FDI出现了负增长。在这一时期,上海共签订外商投资项目697个,合同资金48.57亿美元,实际利用13.51亿美元。
1992年至今是第三阶段,引入FDI的工作稳步发展。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中国指出了明确的方向,由此,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被确定一下来,外商对中国的信心增强,大量的FDI涌入中国。仅1992年上海批准的FDI项目就达了2016个,超过了以往12年的总和。随着数量的累积,FDI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增长速度放慢。国务院在1996年发布了新的外商投资目录,并且开始考虑修订对外资的优惠政策。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来自亚洲的投资锐减,欧美投资者产生了观望,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FDI流入的减少。1998年和1999年,上海利用的FDI协议额和实际利用额都出现了负增长。
二、FDI结构的变化
(一)来源结构的变化
80年代中期后,为了争取更多的主动,上海开始积极推行FDI来源的多元化。但受母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投资者意愿的影响,亚洲、北美、欧洲是上海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地,集中了上海所利用的FDI的绝大部分。
从一开始进入中国,欧美资金就是为了开发中国市场,因此,它们的投资区位倾向于对中国经济影响大的地区,上海就成为了重要选择。1987年前,美国的协议总额居于首位,而欧洲的实际投入总额居于首位。但80年代中期后,美国企业战后的第四次重组进入高潮,吸引了发达国家大量的资金,而进入90年代,为了适应欧洲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欧洲企业开始了大规模重组。这一时期,欧美跨国公司的首要目标是争夺发达国家市场,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减少,相应地,进入上海的步伐在1987年后减缓。90年代中期后,欧美公司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扩展到了发展中国家,上海成为它们实现全球分工的的重要地区,1995年后,进入上海跨国公司大量增长。1987年至90年代前期,上海所利用的FDI主要来自亚洲。香港是上海FDI的最大来源地,其协议总额与实际投入总额均居于首位。1987年前,香港投资主要集中在广东省,1987年后,港资大规模北上,上海成为其一个重要投资地区。到90年代中期后,由于产业转移已基本完成,并且投资基数庞大以及东南亚危机的影响,港资放缓了放慢了进入上海的步伐。上海利用FDI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日本,在数量上,日资仅次于港资,是全国最大的日资集中地。80年代的泡沫经济时期,日本向上海输出了大量的资本,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不景气影响了日本企业对上海的投资。台湾实际投入上海的资金额仅次于香港、日本、美国,居第四位。由于受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1987年前,台湾在上海的投资是一片空白(不包括绕道别的国家或地区进入上海的资金),90年代后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一直持续到1997年东南亚危机。
(二)产业分布的变化
开放之初,考虑到适应对外开放的设施不足,上海鼓励FDI进入房地产业和宾馆业。1985年后,特别是在国务院发布二十二条后,为了促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工业部门成为却为了上海引进FDI的重点,绝大多数工业部门对FDI开放。90年代初期,上海提出了“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巩固第二产业、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的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进入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相应地,对FDI进入第三产业的限制,金融、国内贸易、通讯、信息咨询等领域相继开放。
从FDI的实际投入额在三个产业的分布看,外资调节政策的效果并不很明显。1985年前,虽然欢迎FDI进入第三产业,但由于这个阶段FDI的主要来源地是欧美,这些投资者需要的是中国市场,在上海投资的目的是要建立面向全国的生产基地,主要投资是工业资金。而第三产业的项目投资额一般要求较低,因此,项目虽多,但总金额并不是很大。80年代中期后,与政府的愿望相悖,第三产业吸引的FDI要多于第二产业。与工业相比,当时上海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要比工业更有潜力,对FDI的吸引力更大。进入90年代,修订后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从全国的情况出发,强化了外资进入工业部门的优惠,而在上海,浦东开发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对工业资金的需求加大,欧美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上海,为产品建立生产基地。因此,在除1993年和1995年的整个90年代,进人工业部门的FDI要远多于第三产业。由于上海经济是都市型经济,第二产业的发展空间不如第三产业广阔,所以,在总体上,进入第三产业的FDI与进入第二产业相去不远。在开放初期,外商对中国的开放政策有顾虑,通常不愿单独投资设立企业,并且80年代中期,上海引进FDI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实现已有工业结构的升级。因此,FDI通常都有中方合作伙伴。与合作企业相比,合资企业的稳定性要高一些,更受外商欢迎。上图显示,除1988年外,合作方式投入的FDI在任何年份都不占优势。90年代中期后,一些大型跨国公司进入上海,出于技术保密的需要以及避免合资、合作企业中出现的摩擦,倾向于选择独资企业的形式。1997年,独资方式进入的FDI在全部FDI中的比例出现了一个大的上升,金额超过了合作与合资金额的总和。近年来,上海引资工作进入了一个稳定时期,有可能在近期内进人上海的FDI基本上都已经进入了,新建独资企业不多,已有的外商独资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在一些合资企业,外商通过增资扩股实现了控股,可以将中方优势充分为己所用。1997年以来,以各种经营方式进入上海的FDI保持了相当稳定的比例。
三、FDI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80年代,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总体规模并不是很大,FDI对上海经济的影响不是很明显。进入90年代,特别是在1997年后,FDI对上海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都明显化。
(一)FDI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大
1990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4.98%,而到1999年,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产出占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出的46.16%,是上海工业最大的增长源。90年代,FDI以及上海的GDP都出现了改革以来最快的增长期,据笔者根据1981-1999年的有关数据估算,FDI每增加1%,可以带动上海GDP增长0.23%(GDP的增长不可能完全由FDI贡献,在此仅大体反映了这二者的量化关系)。FDI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体现在资金供给上,它既弥补了发展资金的不足,而且带动了本地资本的形成;在1997年后,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上海出口的主要力量,1999年,其出口额占全市的出口额的55.1%,对总需求的刺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雇用本地劳动力,外商投资企业增加了全市的有效劳动量,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员工总数达67.52万,占全市从业人员的20.82%;由于在不同的时期,政府利用各种的政策调节FDI的流向以服务于本地经济,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经济的发展潜力。
(二)FDI对上海技术进步的影响
引进FDI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就管理技术而言,通过外商在本地设立企业,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在上海得到了扩散。但是,就工业技术而言,FDI远没有达到所期望的水平。针对多数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技术水平不是很高的状况,90年代,我国曾提出了“市场换技术”的设想,试图通过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引入更多的FDI,使国内竞争加剧,而外商为了获取竞争优势,会将较高的技术转移到中国。但是,事实与愿望相反,至少上海的FDI对本地的技术提高影响不是很大。
上表是对浦东80家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所作的调查,投资规模使这些企业完全有能力从事技术开发,并且由于浦东开发较晚,从一开始就对外方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这些企业的技术开发状况应好于全市外两投资企业的平均水平。调查结果显示,这80家企业仅有6.25%在从事技术创新,而78.75%的企业主要是利用母公司的技术。因此,可以合理地认为,FDI给上海带来的技术进步很有限。
对外投资理论中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所使用的技术通常是成熟技术,改进余地已经不是很大了。上海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开发投资也不少,1997年后,经费的筹措和支出是各种经济成分中最高的。但是,由于国内整体的技术水准不高,FDI带来的技术已足以应付竞争,对技术的投资也只是对成型产品进行改进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要。另外,由于上海FDI的主体来自亚洲,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开发能力本身就很有限,转移到国外的新技术不会很多。而欧美企业的投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有一定的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足以保证利润,花大力气提高技术在经济上不合算。
(三)FDI对本地企业的影响
引进FDI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提高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自1981年以来,上海根据发展需要,也在不断调整政策,以使FDI符合上海长远发展的需要。从工业部门看,这些政策有积极的一面,但是,过多的FDI集中于工业部门已经给本地工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经过长期发展,上海工业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在传统产业,市场的拓展空间很有限,FDI进入只能从现有的企业抢夺市场份额和利润。1994年,本地企业尚能占据77%的销售收入,近70%的利润,但到1999年,销售收入占比下降到不足50%,利润更是下降到了不足40%,甚至利润的绝对数在下降。如果本地资本控股了外商投资企业,FDI无疑是增强了本地企业的实力,但上表显示外资股本在整个工业部门的占比在不断上升,总体上已接近50%。1999年,上海现有的54个工业行业中,有5个行业的外资股本超过了50%,最高的食品制造业达到了62.54%。在这些行业,已经很难说是我们在利用FDI还是FDI在利用我们。目前,外资股本较高的行业,通常也是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力更多地是来自于政策优惠,很难认为它们可以从质上提高上海经济的竞争力。在对外开放的20多年中,FDI对上海经济的积极方面是主要的,但是,FDI以盈利为目的,市场驱动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影响。要实现建成国际都市的目标,上海的现在和未来都离不开外资,继续引进FDI是有必要的。这意味着必须加大政策调节力度,尽量使FDI朝着有利于上海本地经济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讲,上海的未来还得依靠民族经济的发展。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