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新疆为例,探讨了新疆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以期正确认识整个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从而为西部大开发中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西部;新疆;城市化
1978年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的迅速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1998年的29.9%。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很不平衡,出现了明显的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地区差别,1998年东部城市化水平为32.7%,西部城市化水平为24.4%。西部落后的城市化水平反映出西部经济和现代化水平的低下。这不仅影响到西部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成为影响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严峻挑战之一。西部城市化落后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在理论上对该区域城市化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便更科学地指导政府决策。
本文选择新疆做为研究对象,基于如下考虑:第一,新疆在西部地区,以土地辽阔、资源丰富而著称,同10个国家陆地接壤,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二,新疆在人口分布、自然条件、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与西部其它省区有许多共同之处;第三,学术界对新疆城市化的研究很不够,很多方面甚至还是研究空白;第四,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为30.4%,居西部之首。因此,探索和研究新疆城市化发展的轨迹和特点,对正确认识整个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1新疆的城市化属自上而下型,具有很强的人为拉动性
对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理解,可简化为二元理论模式,即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前者指国家(主要由中央政府)有计划投资建设新城市或扩建旧城市以实现乡村向城市转型;后者以乡村集体或个人为投资主体,通过乡村工业化实现乡村城市化。新疆等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属自上而下型。主要表现如下:
1.1城市化是靠拉力推动的
一般情况下,城市化是在来自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这两种力量的合力作用下向前发展的,由于拉力和推力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因此,二者之间呈良性循环状态。建国后前30年新疆来自农村的促进城市发展的推力很薄弱,促进其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主要靠来自城市的拉力。但是新疆的这种城市拉力,又不同于一般的通过中心城市巨大经济能量的辐射扩散而产生的吸引力,而在很大程度上靠外来力量――资金、人才、技术的注入和刺激产生的。
新疆城市的发展和兴建深受全国一盘棋,国家安全等政策的影响。建国以来,我国采取了均衡的区域发展政策。这种区域平衡发展政策,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西部的倾斜政策。这一时期,中国效仿前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而基础性资源配置主要依靠中央指令性计划,借助国家直接投资,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来实现。新疆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正是得益于政府对西部的倾斜政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二位一体的城市体系。
1.2政府实施的强有力措施奠定新疆城市化基础
(1)实施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战略。新疆的工业化基础主要是在以下三个时期奠定的:开始于1953年的“一五”外划时期,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和始于60年代中期的“三线建设”时期。在这三个时期,国家瞄准新疆能源、矿产资源的优势,以及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从“一五”到“五五”期间,国家用于新疆基本建设的投资达159.81亿元,占西部投资比例的9.5%。新疆逐渐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体的重化工业格局。同时,政府资金投向主要集中于城市,成为新疆城市兴起与发展的主导推动力量。如:以石油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克拉玛依市,以加工工业为基础的石河子市和以机械工业为主的乌鲁木齐市等。
(2)大规模的人口迁入提高了新疆的城市化水平。为了支援新疆的建设,前30年国家组织了大批干部、转业军人、知识青年和科技人员进人新疆。新疆是我国人口迁入数量最多的省区之一,曾出现过几次人口迁人的高潮。1949~1953年进入新疆的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和起义部队陆续转业,组建了生产建设兵团;之后,北京、天津、武汉、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山东等省市33万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青壮年来疆;1962~1966年,上海共组织了15万知识青年进入新疆等。1949~1984年国内其他省、市、区迁入新疆的人口统计数总计为306.91万人,推算数为955.65万人,约占新疆总人口数的1/4。大批移民的进入缓和了当时新疆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带来了内地先进技术和文化,使新疆城市人口数量大增。据统计资料显示,1953~1964年新疆城市人口净迁移量为84.63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62.43%;1964~1982年新疆城市人口净迁移数量为86.06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32.91%。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前30年新疆等边远省区是城市化水平增加幅度较大的省区之一。
不可否认,政府行为的作用在计划经济时期对新疆城市化发展举足轻重,不可或缺,而且这种政府行为的作用对今后新疆城市化的发展仍起主导作用。然而,发展的最基本力量存在于发展主体的内部,而不是外部。新疆城市的这种以行政指令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发展过程相比,较多的是依靠外部力量发展起来的,而非在工业化或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推进的传统或一般的城市化过程。这种城市化过程过多地体现政府实现自身目标,在本质上主要是政治性和社会性的,而非经济性的。其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更多地受政府行为左右,而不是经济规律的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政策目标由追求区域平衡转向以效率为主兼顾公平的非均衡发展,在注重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同时,市场调节功能日趋增强。资源空间配置由单一指令计划下的国家预算投资转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新疆凭借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积极对外开放,扩大了引资规模。外商在新疆直接投资从1980年的0.049亿美元上升到1996年的8.4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从0.039亿美元上升到3.76亿美元,年均增长17.6%,居西部地区第4位。虽然新疆实际利用外资的数额无法与东部发达省区相比,但这一迹象表明,新疆的城市化动力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以政府为主的单一城市化动力开始由多元城市化动力来替代。这对于新疆城市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以及城市化健康发展,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构成不协调
2.1城市规模结构不协调
(1)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结构不完善。目前新疆城市结构体系的基本格局是:特大城市1座,中等城市5座,小城市13座。如果按照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中心地理论中设计的不同规模的多级城市系统网络结构,一个地区或国家应当形成如下的城市等级体系:A级城市1个,B级城市2个,C级城市6~12个,E级城市118个。那么,新疆的城市结构体系应是:1个特大城市对应有2个大城市,12个中等级城市,54个小城市。姑且不论这种设计是否合理,但新疆的城市结构体系不合理却是事实。
与东部部分发达省份相比,更能进一步说明这一特点(表1)。东部四省不但城市数量远远高于新疆,而且其城市体系也比新疆完善、合理。东部四省特大大、中、小四类城市的数量之比大致为1:2:5:8,呈金字塔形,每个特大城市都由1到2座大城市环绕,每个大城市又有若干中等城市环绕,每个中等城市又都有若干个小城市为基础,而新疆以中小城市为主的特点造成了城市的聚集程度较低,规模效益较差,很难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再加上城市自身的结构体系不完善,城市间联系不密切,自然会影响到城市化的发展。
(2)城市首位度高。新疆城市首位度较高。从表2新疆与东部发达地区部分省区(仍选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城市首位度的比较中可以说明。如表所示,无论是首位城市指数还是四省城市指数新疆远高于东部四省。这说明新疆城市人口规模结构过度集中。
在分析首位分布形成的原因时,有学者认为,在只有少数几个力量强大的因素作用下的地区城市规模常产生首位分布,这些地区具有简单的政治,经济生活,如人口少,城市化历史较短等。另外,有学者指出,城市首位分布是和经济发展的低水平联系在一起的,经济不发达是造成首位分布的原因之一。新疆城市首位度高,正验证了这些解释。而东部地区四省城市首位度低则是因为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体系的均衡发展。
2.2城市的地域分布不协调
(1)城市分布北密南疏。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北疆浦疆和东疆三个地区。沿交通干线、沿盆地边缘以及沿河谷地带,呈串珠状、条带状。这三个地区之间的城市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北疆地区城市分布较为密集,城市数量占全疆的63.3%,已初步形成了特大、中、小等不同等级的城市体系,城市人口占全疆城市总人口的65%,城市经济发展遥遥领先(表3)。相比之下,南疆、东疆两个地区的城市发展则落后许多。这两地区城市数量少,分别占全疆城市总数的26.3%和10.50,城市人口分别占24.6%和10.4%,两地区之和仍低于北疆。由于城市体系尚未形成,缺乏实力雄厚的,可以带动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这两个地区城市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城市经济效益极低。两地区工业总产值仅占全部城市的17.2%和3.04%。新疆的城市呈现出北多南少,北密南疏的态势。
(2)城市间距离较远。赖利提出的城市引力模式指出,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这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也就是说,两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近,城市之间的引力越大,反之,距离越远,引力越小。新疆城市间的距离大都较远。从乌鲁木齐市到区内各城市的距离最近18km,最远1509km,平均距离为540多km。由此可得知,新疆城市之间的引力弱,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畅,这不但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也减弱了对周围农村地区的辐射力。
造成新疆城市分布不均衡,数量少,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新疆严酷的自然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在新疆约166万km2土地上,绿洲约7万km2。新疆的城市基本上都分布在这些大小绿洲之中。这些绿洲由于荒漠、戈壁外围,城市的经济活动深受绿洲范围大小的制约,绿洲边界构成城市辐射波的天然屏障,其继续传播仅能没交通线方向进行。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制约着城市的数量和人口规模,造成了城市的不平衡分布。此外,新疆城市的外部生态环境较脆弱。主要特征是: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植被稀少,土地沙化,盐渍化严重,环境容量小,易于受到风沙的侵蚀和人为造成的污染等。这些特征决定了新疆城市外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和累加性,一旦遭受破坏,则难以恢复。因此,生态环境问题对新疆城市化提出了一大挑战。目前新疆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不容乐观。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1998年全国环境状况概要》的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新疆工业废水处理率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分别为71%、44%,两项指标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和21个百分点。全疆有6个城市的地下水质受到中度污染。由于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大,新疆城市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乌鲁木齐等7座城市的地下水持续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0.06~0.59m。此外,新疆重点城市的空气污染也较为严重,其中,乌鲁木齐市尤为严重,在1998年国内外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比较排序中居第4位,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6015。这是新疆城市今后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否则,会使其发展走入困境。
3 城市化所依赖的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
社会学对城市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看法就是城市化是包括了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等在内的社会文化的变化过程。新疆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45.5%,其中和田、喀什、阿图什等城市占90%以上。这就构成了新疆城市文化的多元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新疆城市化的发展是建立在该地区多民族的社会文化基础之上的,是和它所依赖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联的。
3.1新疆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基本特征
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在新疆呈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彼此分割又相互覆盖的方式共处于一种交织状态;②各民族文化并存。新疆各民族在参加社会整体生活时,都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从而表现出自己特有的观念、行为规范和利益;③共享文化与个性文化并存。共同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以及长期的生态交往活动,使各民族文化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趋势。④宗教文化以伊斯兰教为主导。在新疆有62%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文化包括了这些民族文化中的哲学、历史、艺术、建筑、医药、天文历法等一切精华,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同时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维持、管理社会的文化形式。这种多元的社会文化对新疆城市化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3.2多元文化对新回城市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1)多元文化长期并存、交往、适应,势必培养出一种宽容、团结、互补的对外态度和自省奋进的自我激励精神,促进社会的有机团结。
(2)文化多元化培养出各民族开放性的性格。这种开放性对城市化产生了积极影响。表现在:第一,对现代文明的接受与吸纳程度有所加强。如:民族经济?科技含量大大增加,1981~1994年全疆工业企业新增的产值和利税中有50%以上是靠科技进步实现的。此外,区域合作、边境贸易也日趋繁荣。1996年新疆进出口商品总值为11.88亿美元,居西部地区第4位。第二,从发展文化产业,如旅游业、民族旅游商品业中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996年新疆共接待国外游客、港澳台同胞以及各国华侨17.69万人,旅游外汇总收入为9988万美元。第三,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内容的变化。各民族的消费结构从偏重数量的消费向量、质兼顾,以质为主的消费需求转变;消费者的总消费支出中,用于满足基本需求以外的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性消费支出逐年增加。1996年城市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消费支出为330.62亿元,是1980年的15倍。
(3)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里,各种文化无论其影响力强和弱,都能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这种格局不仅有助于活跃思维、丰富生活,也有助于社会保持开放。各种文化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有可能融合为一种比较开放的文化,进而促进社会进步。
通过对上述新疆城市化的特征分析,不难看出,今后新疆等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所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而且是多方面的。然而这一区域的城市化已汇入势不可挡并且日渐加快的世界城市化潮流之中,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同时也表明西部的城市化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从一定意义上说,21世纪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部城市化是否顺利推进。西部地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抓住国家大力开发西部的契机,根据西部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制定出有效可行的发展对策,选择适宜的城市化道路,促进整个西部的振兴。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