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资深教师的解读,供大家参考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语文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l、识记A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②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2、表达应用D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③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⑦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A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l、理解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折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3.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D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D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②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③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④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名师详解
辽宁省实验中学资深语文教师李鹏飞分析:
语言知识及应用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语言知识及应用部分的复习备考时,适当充实一定的语法知识,并能具有划分复杂单句的句子成分和分析复句间关系的能力,这对应试会有很大帮助。
语音和字形部分试题要切忌望文断义、望文断音;
词语的应用考核内容
1、近义词辨析:主要从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色彩、词语的搭配习惯五方面入手。
2、词语的解释:重点是推断关键性的语素解释的是否正确,还要注意整个题面的命题角度。
3、虚词:考核重点在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的实际应用上。要特别注意语境及使用的规范化。
4、标点符号:在书面语的运用中,不仅要注意不同种类标点符号的不同作用,还要注意不同种类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与要求,并加以综合归纳复习。
5、辨析修改病句:辨析病句可采用句子成分紧缩法,类比法及语感完成;修改病句必须建立在准确辨析的基础上,能少改就少改。修改后的语句还要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6、语句的连贯、衔接。该项内容重在运用,解题时注意以下要求:①共同话题的对象保持一致;②前后语句的逻辑事理要合情合理;③描写情景的感情基调要保持一致;④肯定、否定的前后照应要保持一致;⑤代词指代内容与前文要衔接自然;⑥语段的上下句要紧密围绕中心句;⑦相关语句的语法结构要协调连贯;⑧相关内容的说理角度要协调自然。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核迁移能力,因此要把握好教科书中常见文言实词的义项,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并作出准确的判定。
①实词部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②理解常见的十八个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并能加以区分;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并能准确翻译,还要注意常见的固定句式的用法和翻译;④根据要求对作品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等进行鉴赏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对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的试题,要紧紧抓住语段反复推敲,做到有理有据。
现代文阅读
前提是要辨清文体,抓住文体特点,把握全文内容。答题时要紧扣原文。
客观试卷的阅读,要注意综合表述是否准确、到位,推断是否合乎逻辑事理。主观试卷的阅读,重在考核分析综合能力。
诗词鉴赏与语言综合表达
1、古诗词阅读:从题干暗示、诗歌题目、作者本身、多角度分析作品、从注释中提炼信息五个方面找准答题切入点。
2、语言综合表达:从近年高考看,这部分试题很活。要认真审题,严格按照题干的指令和要求去操作,避免随意性,防止丢分。
3、名篇名句:此题属于死题,要力争满分。从近年高考试题看,着眼点应放在名篇上,不能只盯在句子上。
作文
今年的重点还要放在话题作文上。广大考生应在审题、立意、确定文体、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表达、文面整洁等方面下功夫。
南京一中张曙光老师分析:从现在了解到的2005年语文高考考试大纲中可以看出主要有两个变化。第一是语文大纲中“加*的内容,不列入2004年考试范围”的规定取消,这可能是从方便各省命题的角度出发,使出题时选择面更广。例如标点、文学常识、常见作家作品、修辞、古代汉语句式、词性应用等今年都有可能成为考查内容。对考生而言,复习面也更宽了,但考试中各知识点所占的比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因而这个变化对考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考生在复习时只需要稍加注意就可以了。
第二,考试大纲中内容上唯一的变化就是“写作”体裁扩大,考生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但张老师表示,这个变化并非实质性的变化,因为在过去的高考作文中,剧本、诗歌等写作形式早就存在,因而这个变化仅仅是对此有了一个明确的说法罢了。至于这次语文大纲还取消了题型在试卷中所占分值的限定,也主要是方便各省命题,增强了命题灵活性。
他还特别提醒考生,取消“*”,并不意味着这些内容就一定是非考不可,或是一定会重点考,所以考生在复习时只需稍加注意即可。
湖北实验中学名师解读:
考点有所增加 写作体裁扩大
今年的语文考纲不再规定题型的赋分,这预示着高考模式的变化。除此之外,今年语文考纲的突出变化是考点增加,写作体裁扩大。
新考纲显示,去年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中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等内容,今年已列入考查内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新增考点就是考查重点,考生不必过多考虑试卷框架的变化。
考生宜在老师的指导下,识记字音、字形、诗文名句名篇,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词句、译文和现代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包括古诗文和现代文的评价鉴赏水平;使自己能够驾驭考点的变化,在语文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去年的考纲中,写作题要求考生“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今年的表述调整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留给了学生选择文体的更多自由。对考生而言,在复习中不仅要熟悉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四种文体,而且要适当地了解其他文体的写作特点,并尝试一下其他不同文体的写作风格。
根据作文要具“启发性”的发展等级要求,考生可以多做些话题辨证分析、观点深入审题、情景发展反思等作文强化训练,作文应注重理性思考,关注现实,力求多角度构思。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石市二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王艾华老师认为,在此阶段,考生们对语文的复习不要不满、无需焦灼,更不必抱怨。
▲变化(一)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部分,“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以及“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这三条被列入2005年高考考试范围。
▲解析
这些内容教材中都有、已经贯穿在平时的教学、学习过程中,所以即便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也并非横空出世,它都有教材依据。只是更强调了学生阅读面,旨在考查考生文学阅读面和对文体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在人文学科上要有发展,尤其是理科学生。
▲应对
在剩下的100多天里,对平日积累不够的考生来说,“亡羊补牢”的法子是:返回到课本,充分利用配合教材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
▲变化(二)
在“写作”表述上发生的变化其一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的文体要求被改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其二是,在作文“发展等级”第一条“深刻”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所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一句中“启发作用”改成了“启发性”。
▲解析
近几年高考作文已经出现大量诗歌、寓言、调查报告、戏剧等文体。现在考纲中明确地将作文的文体要求放宽,考生在文体的选择上就有了无限自由,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在某种文体写作上的特长。变化二意味着对考生作文深刻性上要求有所降低。
▲应对
考生务必注意,文体虽然不再有限制,但“文体意识”必须有。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符合该文体的规范。考生多关注现实生活,通过社会现象深入本质,探讨具有规律性的思想观点;多关注史例事实,通过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展示个人见解;多关注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背景材料的理解,概括哲理性的共性认识。考生可以多做话题辩证分析、情景发展反思等作文强化训练。
考生还应注意,“古代诗文阅读”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被列入2005年高考考试范围。这一增加旨在考查考生在古文阅读中,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和词类活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让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到位。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