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文相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再如在教学《北风和小鱼》时,通过观察插图,学生对北风有了形象的记忆。这样安排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很有用的。
二、读思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 《北风和小鱼》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三、读说相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教学《东方明珠》一课时,在学完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见到的东方明珠,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说的能力。
四、读演相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 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们在教学 《小河与青草》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教师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
五、读画相结合
这里讲“画”有两 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教完了《大海睡了》之后,我让学生想象大海醒后的情景,并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再为图配上几句话,结果孩子一个个兴致盎然,写的画的都超乎我想象。
六、读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家》 一课时,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仿照用“( )是( )的家”写话,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比如:摇篮是宝宝的家,夜空是星星的家等等。再如在教《秋姑娘的信》一课时,我又引导孩子模仿课文再写几封信。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