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隐藏"作者自身
詹姆斯曾经这样评价莫泊桑在描写上的特点,"他的描述细致周详,而且亲切率直,锱铢不漏;我要不是考虑到他在这方面可能被人指责为有点过分夸张的话,应该说它是描写的异常真实的?quot;○12
"莫泊桑先生大概会极力主张,正确的办法是去了解或猜测事物是如何发生的,但是有关的述说却是愈少愈好。在有些事情上,他感到清晰比隐晦还是重要的,但这不属于上述的事物。"○13
莫泊桑对人的行为的看法是很简单的,认为它根本不需要什么解释;当真是需要解释时,他实质上也就解释起来了。他的书页中到处散布着特殊的分析;他总是躲在帘幕后面窥视,告诉我们他所窥探到的事物。
如在《菲菲小姐》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威廉艾力克的正义和愤怒,甚至她作为妓女身份的放荡,作者都是本着忠实的原则来创作的。他没有因为要突出主人公的正义勇敢,而故意夸大艾力克的美德。她不同于羊脂球那样的懦弱性格,虽然与她的伙伴们一样正义爱国,但面对普鲁士人的侮辱,她比其他的妓女表现出更加大胆地反抗。这一群妓女和羊脂球不同,她们对于向德国人出卖肉体无所顾忌,但是她们又有着严格的原则,对于那些侮辱法国的普鲁士军官表现出显而易见的愤怒。最终,被激怒的威廉艾力克将匕首插入侮辱自己祖国的上校"菲菲小姐"胸口,以一个普通妓女的身份维护了自己祖国的尊严。
作者显然是同情和敬佩艾力克的,他因为熟谙隐藏的技巧,没有加入自己的任何观点,但是我们从故事的结尾却不难体会到,莫泊桑给女主人公安排了一个美丽的归宿,让她不但躲过了德国人的搜捕,而且在战后嫁了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久以后,一个爱国者帮助她离开了妓院。这个爱国者没有偏见,爱她的英勇行为,后来又进一步爱上了她本人,娶她做了妻子,使她变成一个和别的许多夫人一样值得敬重的夫人。"○14
她的命运之所以强过羊脂球,在于她面对危险和困难时的勇敢坚定。她不但没有羊脂球的懦弱,从她刺杀敌军军官而后匆忙逃跑看出,她在危险面前表现出机智灵活的本性。
作家虽然掌握着"隐藏"的艺术技巧,但是显而易见,相比境遇悲惨的羊脂球,他虽然同情怜惜她,却更加偏爱后者--威廉艾力克。
这个普通妓女的行为,不但沉重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也给了整个被敌人控制压抑得喘不过气的村庄以巨大的鼓舞。作者虽然没有阐明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但是在结尾,出于对主人公的支持敬佩,他用村庄里的一系列变化,并通过给主人公安排了一个美满的结局,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显示出他对于整桩事件所抱有的巨大热情和振奋。这次事件,使村庄里原本寂静了很长时间的大钟敲响了,同时也敲响了每一名读者的心脏。我们在禁不住为这名妓女喝彩的同时,早就忘记了她的身份。她像每一个英勇的爱国者一样,值得我们尊敬佩服。
当然,作者在整部作品中没有一句褒扬女主人公的话,而我们中的许多人完全可以对女主人公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以一名妓女的身份来突现爱国的主题不太妥当,有的人对主人公还抱有这样那样的成见,但我以为,作品的目的已经达到。因为不管人们的看法如何,他们对于女主人公的行为还是给予了一致的认同。她是个勇敢的爱国者,她要比当时或者现在的许多懦弱的当权者要伟大得多。作者也许存在这样的意图,一个妓女都能以生命来维护祖国的尊严,而那些软弱无能的政府和官员简直连一名普通的妓女都不如。这就是作者为什么屡次拿一名妓女来突出主题的缘故吧。
迫于当时的环境,莫泊桑不可能在一篇作品中直接强调对主人公的赞美。事实上,法国当局自从莫泊桑的第一篇作品《羊脂球》发表后,就将他视为"眼中钉",不断为莫泊桑的创作制造麻烦。如此一来,莫泊桑不得不用一些"隐藏自我"的手段来进行创作。没想到,这倒成就了他写作上的独特风格。他用一个普通妓女的遭遇充分说明善良和正义绝不在于人的身份高低,而善良的人在那个时代往往沦为最悲惨的受害者,受尽"上等人"的嘲弄。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一次政变》中同样恰到好处地"藏"起了自己。他从来不板着面孔直接告诉我们医生和群众们的态度说明了什么。与此同时,他着重刻画了迫于医生逼迫,最后交出政权不屑一顾的瓦尔涅托子爵,还有对革命漠不关心一心只想治愈疾病的乡下人。作者刻画这一群迥然不同的面孔,为的就是让我们自己去思考,并最终得出结论--正是这些人对于革命的厌恶和无动于衷,使得玛萨雷尔医生终于感到孤掌难鸣,最后落得个灰头土脸的下场,悻悻地回到自己本来应该待的病房,继续医生的职责为乡下人看病。
在这篇作品中,让我感到好笑的是,乡下人对于自己病情的陈述,还是玛萨雷尔医生投身革命热潮前的那一套:"刚一开头的时候,好像有不少蚂蚁顺着大腿?quot;,读到这里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在医生和乡下人的眼睛里,是那么的截然不同!作者描写了各类人对于战争的不同态度。医生由狂热到颓废,乡下人和围观群众的麻木和厌倦,不法者的趁机作乱等等,这一切描写,归根结底就是表达法国人民对于战争的厌倦。最后说明主题,其实一切的变动,只是一些当权者争权夺利的斗争,对于医生这样的平民来讲,生活依然照旧,每个人仍旧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生活,偏离者一定要碰壁!
对于医生的描写,并不能使我们感觉稀奇,这个形象不光是那个时代才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对战争从新奇到了解,直到厌倦的过程。虽然没有医生那样的经历,但是对于他的狂热和麻木我们还是很理解的。
作品中,莫泊桑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因为类似的情节我们阅读的太多太多,如果是这样的话,莫泊桑永远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他只是一个忠实记录和说教的记者而已。但是,作为一名大师,他聪明的没有让自己的作品落入俗套。为了表达自己的厌战情绪,他通过一名普通医生的"过火"表演和围观群众的麻木衬托出了主题思想。医生这样的人从一开始就让我们感觉难以理解,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发现对于这种人并不感觉陌生。他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因为对于任何一个经历过动乱的人来说,碰到一些狂热的不知道自己干些什么的人大有人在。作者通过对人们心情和态度的描绘,通过对社会和环境的反映,使每一个阅读者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无聊和人们初次经历战争时的无知。读完这部作品,我起初感到可笑新奇。但是在笑过之后,我隐隐觉察出作者的用心良苦。
作者虽然藏起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但是他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召唤 ,对于战争的厌倦和痛恨,以及对于无知百姓的同情热爱,也处处流露于笔端之外,使我们体会颇深。
除了这部作品,另外还有一篇以战争作为背景的文章 《索瓦热老婆婆》。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作品,从中我们不但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更深深感受到它对于人们的摧残简直是毁灭性的灾难。
作者笔下的索瓦热老婆婆本来是一位善良勤劳的老太太,她爱自己的儿子甚于自己的生命。但是战争使她的儿子抛弃她去了前线,老婆婆在对儿子的万般思念中,迎来了四个像儿子一样年轻的普鲁士士兵。他们被分在老婆婆的家里宿营,并且像她的儿子那样帮助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生活对于他们来讲还是公平的,老婆婆身边没有儿子,而普鲁士士兵身边没有母亲,他们很自然地像母子一样的相处,彼此都真诚地渴望从对方那里获得所需的爱。
这本来是一部反映和平的篇章,使读者一直沉浸在温暖亲切的氛围中,为远离儿子的老婆婆感到庆幸,为离开亲人的普鲁士士兵感到高兴。但是,隐藏在作品后的作者却粉碎了我们的和平之梦,他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战争,在愉快的氛围中,老婆婆接到她的儿子已经牺牲在战场上的消息。老婆婆悲痛欲绝,她已经失去了丈夫,现在连唯一的儿子也失去了。她的念头只有一个,是战争夺去了她的亲人,是普鲁士人杀死了她的儿子。作者这样描写老婆婆的转变过程 :"在极度绝望中,她丧失了理智。那些平时像她儿子一样可爱年轻的普鲁士士兵转瞬之间成了杀人的魔鬼,成了杀人的凶手。"她痛恨战争,痛恨普鲁士人,仇恨使她的精神崩溃。经过沉痛的思索,她最终利用小伙子们对她的信任,残忍地将他们烧死在茅草屋里。火光里,老婆婆安静而满足的坐在旁边的树桩上,心平气和地向德国人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镇定地接受了对她枪决的处罚。临死前,她掏出两张纸,一张是儿子的死亡通知书,另一张是那四个死亡士兵的地址,她不慌不忙请求德国士兵通知他们的父母,让他们知道凶手是她--索瓦热老婆婆。
作品的后半部让读者心惊肉跳,真不知道作者为什么在愉快和平的氛围里制造出这么残酷悲惨的事件。可是作者像以往一样,对于他自己的作品没有发表任何带有线索的意见,他完成了事件的记述,像平时一样躲到后面不再露面了。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部作品,我不知道这是一名怎样的老人,是赞颂她的勇敢,还是批评她的残忍?而索瓦热老婆婆最后那一句话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莫泊桑在描述平民时,笔下总是满含着深刻的热爱和同情的。而索瓦热婆婆的残忍和不幸却使人摸不到头脑。是什么缘故让和蔼亲切的老婆婆杀死了与儿子的死毫不相干的普鲁士士兵?而她在临刑前的表白究竟用意何在?
经过认真思索,我们终于由衷佩服起作者的用心缜密。老婆婆虽然残忍,但是她原本善良的心肠使她不愿再使更多的人遭受报复。她想让那些小伙子们的父母知道,是她杀死了他们的儿子,她愿意一个人去顶罪。她不愿意在遥远的异乡,再有像她这样的悲剧发生,更不愿意再有像她儿子一样的年轻人无辜死去。
老婆婆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因此她才对那些敌人-与儿子同样年轻而离开父母的普鲁士士兵表现出母性的爱护。但是,战争粉碎了老婆婆的母爱,将她的爱一下子夺走了。她要为儿子复仇,只要一想起儿子鲜血淋漓躺在没有人烟的战场,她的心都碎了。这时候,作者已经完全深入到老婆婆的内心,他对老婆婆因过于悲痛而失去理智的情怀是深深了解的。作者已经顾不得考虑到我们的感受了,?quot;隐藏"在索瓦热老婆婆的身后,让一切合乎情理的情节如实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时候,我们仿佛听见作者在说:"我这么写是符合老婆婆的性格和心态历程的,如果你现在不理解的话,就留待以后理解吧。最终,你会认识到我这么写的用意的。"
是的,经过认真思索,读者们已经渐渐走近了这位经历惨痛的老人,体会到了她的孤独,体会到了她的爱,更体会到她那因爱而疯狂的举动是那么的无奈悲哀。这样刻画老婆婆的残忍,不是作者的错,他只是一名隐藏在老婆婆后面的,忠实而悲痛的记录者。他仍旧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但是他却通过一名远在后方的老婆婆,间接传达给我们一种战争的残酷。我们终于知道,战争是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对于这个罪魁祸首,无论是作者还是我们,都拿它无可奈何。
我们为了这样的悲剧而痛苦,我们的心里只有更加痛恨战争、渴望和平。战争使老婆婆失去了亲爱的儿子,使普鲁士年轻的士兵失去了生命,使他们的父母遭受索瓦热老婆婆一样的灾难。战争才是一切罪恶的制造者,战争摧毁了人世间一切美好的感情,战争扭曲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
在这里,作者为了深深触动读者,再次运用"隐藏"的艺术,没有评论,没有感慨,没有总结,他在结尾只是简单地写了一段话:
"可是我这时候却在想那四个烧死在茅屋里的善良的小伙子的母亲,想另一位被枪杀在这堵墙边的母亲的残忍的英勇行为。我拣起了一块小石子,上面还留着被火燎过的黑颜色。"○15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