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在活动中得以实现的,个性的优化与重组是在活动中得以形成与实现的。而,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要使这股动力永不停息的话,就要让创新教育面向全体的学生,就要充分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 ,在语文的学科中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的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唤起每一个学生心中的创造愿望和创新勇气,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得以体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要培养少年儿童的创造能力,必须使学生从狭小的学校圈子和书本中走出来,解放他们的头脑、双手、眼睛、 嘴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给他们更大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一试身手。但是作为语文学科,要像活动课那样总把学生带到课室以外的地方学习那是不可能的,也不科学的。如何在那“狭小”的地方,“有限”的书本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的广阔天地呢?如何让科学精神在语文学科中得以体现呢?仅仅是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是提供阅读内容和阅读指导也是不够的。必须创造出一种氛围、一种环境,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天地里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力。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才有利于学生进行语文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呢?1:具有丰富的人文因素、审美因素和文化因素,能够打动学生的感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语言文字上来。2:便于学生自由、自主地表达和交流,能够促进学生产生自由表达和交流的愿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来。3: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并以此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表达和交流。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有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策略能够较好地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互连网,特别是我们学校计算机和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应该让互连网真正地“活”起来,使它为广大的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驰骋、遨游知识的广阔空间。也使学生通过互连网树立起科学的意识,培养新一代的科学观念和兴趣,教师放手给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寻求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自己激活学习的潜能,体验解决问题和的快乐。也使学生主动融入学习情景中,感受到语言的神奇瑰丽、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去积累,去感受,得到个性化的学习,绽放出创新精神之花,从而更好地发挥科学在语文学科的作用。
一、 获取更丰富、可选择性的材料。
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
方面的差异,对阅读材料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以往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忽略了这点,或者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很少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其实从语文的阅读角度来看,存在着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内容和形式相似的文章,如果我们让学生自由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阅读的话,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一定会提高的。互连网以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呈现阅读材料,同一主题或同一形式下可以有很多选择,阅读者可以根据兴趣和目的自由选择链接的方向和分支,可以充分满足学生自由阅读的需要。例如我们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先点击到“鸟的天堂”这个主题,然后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和兴趣,自由地选择阅读相关的材料,对鸟的天堂的历史背景,有关的环境主题,巴金老先生写这篇文章时候的想法,引起的影响等等的材料,使学生对文章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然后学生可以通过互连网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互相补充自己所获得的材料,也可以进行一个小的讨论。这样便于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和更多的同学交流,各抒己见,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充分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鸟的天堂”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所以在理解如“这真是一株大树啊!”的句子时候,他们就会运用到在网上得到的材料来理解鸟的天堂其实是一株大榕树演变、生长得来的,也深刻地领悟到当地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是多么的深远了。这样,老师就可以使环境保护这一内容融会贯通到教学当中,而且水到渠成,不用浪费时间与精力了。
二、 获得“声、像、文”等的感性材料。
文字不等于语言,不能够完全地传达出语言所包含的信息。
特别是对与阅读经验和人生体验都不够丰富的学生来说,仅仅提供文字材料是不够的。实际上,“听”也是一种“阅读”,但这是传统阅读材料所难提供的。现在,我们可以完全通过互连网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在网上的音频和视频点播,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语言——有声音的语言文字,文字、音乐、图象等有机的感性阅读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象,把学生带到了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去,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去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而这种声像结合的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感悟社会、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相信这种大量的声像阅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可以使阅读的起步进一步提前,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学生无法通过文字阅读读懂的材料,有可能通过声像阅读来读懂),还可以降低阅读的难度,提高阅读的效率。比如说我们在教学古诗的时候,由于文章的体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当中的文字又是古文,学生不一定能够阅读得懂,或者只停留在表面的字义的理解,而不能够完全地领悟到古诗当中所蕴涵的意义和情趣。那么在教学古诗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互连网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把古诗的作者,历史背景,历史的事件的前因后果,有关的文字的不同解释和它所表达的情感一一地做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先克服了一些障碍。在理解诗句的时候更可以通过互连网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泊船瓜洲》的时候,如何令学生对“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有更深刻的理解呢?老师先播出一段优美的江南春色的图象,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然后相机问学生明白“绿”的意思没有,学生即时就可以各抒己见地讨论起来,并且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画面再来想象和联想,将文字与图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理解、领悟的效果。教师在教到这里的时候,再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发挥想象,看看自己的脑海里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这样让学生根据文字再创造,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在这种有趣味性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在参与活动中会自觉地弄清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兴趣是孩子们创新的动力,趣味性的活动是激发孩子们潜在的创造力的保障,也使他们的求知欲望得到实现、满足。
三、 获得自由交流,大胆创新的天地。
由于互连网能够提供给千万个阅读者同时阅读的可能,如一
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段落,一句优美的句子,一个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还有许多需要传阅的资料,如果发布于网上的话,就可以让众多的同学同时、异步地阅读了。通过互连网主页上的相关栏目,学生可以方便、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看法中对自己的理解进行辨证,分析,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由于这种表达和交流是完全出于自发的,没有任何的顾忌和限制,引起了学生广泛参与的兴趣,从另一个侧面也激励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理解、领悟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电脑的操作和运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在语文学科中的体现了科学精神。比如,我们在教学《蛇与庄稼》的时候,在理解到文章中的一句重点句——庄稼总得不到好的收成。学生可以通过互连网的“论坛”各自发表见解,有的学生通过联系了上下文知道了因为田里没有了蛇,田鼠就到处破坏庄稼的生长,因此,庄稼就得不到好的收成;有的学生就这个问题提出疑问:既然是田鼠破坏庄稼的生长,那么与蛇又有什么关系呢?问题的提出后,即刻得到许多学生回答的帖子,那是因为蛇专门吃破坏庄稼的田鼠,那田鼠的天敌没有了,所以田鼠就可以糟蹋庄稼了,因为一直几年都这样,所以文章说“总”得不到好的收成。学生们通过网上的交流,把问题提出来,并且互相解答,互相论证。在这个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和表达的能力,而学生的思路灵活多样,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求真,寻求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不断挖掘其中的意味,达到对文字的理解与积累,这不正是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很好的表现吗?
四、 获得展现才华的天地。
通过互连网建立展示才华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互连网上建
立一个语文实践活动的展示台,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在课外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的作品,如一篇习作,一篇日记,一幅电脑绘画,自己下载的一张电子贺卡,收集到的有关课文提到的知识资料等等放到电脑的展示台上既与同学们分享,也可以与同学交流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更可以获得不同的意见与建议。这都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而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让互连网真正地“活”起来,它可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营造一个自由快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去自主学习;让学生有自由发配的时间,有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空间与机会;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弹性化的学习内容,以便与学生自主选择,以利于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总而言之,自由、自主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最佳境界。互连网能够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规律,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和想象能力,就会主动地理解学习的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其大脑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