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统计最注重的是真实、有效,只有收集到真实的数据才能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找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统计教学要注重科学性,我们不要只关注结果,而是要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切不能在我们的无意之中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统计 实事求是 科学
问题的提出:1998年6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以“查处虚假统计”为题深度报道了安徽省淮海市乡镇企业局局长马万里及山口区乡镇企业局局长关天鹏“弄虚作假,随意修改统计数据”一案。该局为了争先进,无视法律、法规,弄虚作假、随意修改统计数据,仅一个晚上淮海市乡镇企业局就将全市乡镇企业净利润从7.8亿元上调到9.9亿元,凭空增加了2.12亿元。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如东方电子的虚假财务报告案、银广厦的虚报利润案等等。虽然涉案的当事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但给人留下了沉痛的思考。这个中的原因有除了他们贪图名利、徇私枉法外,作为教育者的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会不会在自己的不经意间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课堂实录:在教研活动中曾经有老师在上《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有下面几个片段:
第一次试教时,要求学生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然后把手中的小磁铁放到相应的水果下面。在学生摆以前教师示范一次,边摆边说:“老师喜欢吃桃子”,于是把一颗小磁铁放在桃子图画的下面。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喜欢吃桃子的最多。
第二次试教也要求学生想一想自己最喜欢什么水果,然后把学生手中的小磁铁放到相应的水果下面。在摆的过程中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都是桃子啊?!”观察了一会儿对学生说:“喜欢吃桃子的小朋友如果想改成其他的可以上来改正”。
第三次试教时,在练习中师生一起统计班级学生活动课最喜欢玩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中的哪一项。可是学生和教师的对于其中一项的统计结果不一样有11、12、13三种不同的答案,在请同学汇报统计结果时老师就说:“老师也是12”。下面答案是12的学生“耶”的一声,而其他同学连忙低下头检查自己到底错在何处。
解决策略:虽然教师不是领导,但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远超过职员对领导的“尊重”。而本课的第一个片段是诱导学生选择桃子,如果这个情节还算老师的无心之过的话,那么第二片段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不合我意的干脆重选,总不能算无心之过了,第三个片段对于可疑数据应该核实订正,而不该未经核实而主观臆行。我这才从我们教育活动中发现这个问题的最初原因。假如这些学生中有学生长大以后当上了统计员,那么我们在不经意间使未来的统计员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是否可以这样操作。
第一个片段中,老师要求学生在操作前先熟悉操作的过程,这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对学生的操作指导,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由于这是一节统计课,而统计最重要的是把所要统计的内容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展现出来,然而教师这样的指导是否有向学生暗示的嫌疑。这个环节教师在讲解清楚操作要求后,是否可以先请一个学生上台,教师问这位同学:“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如学生答“我喜欢吃橘子。”教师再追问:“那么你应该把你手中的小吸铁石放在什么地方?”如果第一个学生操作不是很熟练,那么可以再请一个学生。这样利用学生的上台操作给了其他同学一个正确的示范,同时又避免了诱导的嫌疑。
第二个片段中,根据所有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回答,让学生记录下来。但是记录表在设计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会出现这样一边倒的情况,致使桃子的这一栏不够用,所以教师就不由自主地说出了“都是桃子啊?!”这一句话,可能心里默默地在祈祷,选其他的水果吧!可是学生还没有领会,于是老师就来了一个“临场发挥”,要求学生修正自己真实的选择。对于这样的情况出现,教师在上课以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给学生的材料一定要考虑周全,以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但万一课前准备有所疏忽出现了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沉着,切忌自乱阵脚,这种失误往往是真正培养学生活用数学的最佳时机,因为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还有一个格子表示2个数量或更多的数量。所以教师是否可以当学生在统计时出现给定的统计表不够用时,组织学生讨论该怎么办?我想凭着学生的聪明才智,一定能想出办法,如:格子不够再添,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数量等等。
在第三个片段中,可能是由于下课的时间眼看着就要到了,而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练习还没有全部完成,所以为了节约时间赶进度只能校对的时候以我为准。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最简单的方法是问学生,你们的结果不一样,哪究竟是谁的结果正确呢?你能想办法证明一下吗?这样学生可能会想到重新报一遍,边报边检查;让刚才报喜欢足球的同学站起来让学生再数一遍;让刚才报喜欢足球的同学举手让学生再数一遍等等。这样处理可能更能使学生心服口服,效果也更明显。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去伪求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看似平凡,但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的每一步;每一堂课对于教师一生的教育生涯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但对学生可能是一辈子不可磨灭的记忆。因此我想到了唐朝诗人杜甫的一句古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每位教育工作者共勉。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