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并简述理由。每小题4分,共20分)
1.作品本身还不是审美对象。( )
2.文学艺术与思想科学不同的仅仅是表现方法,而其内容则是相同的。( )
3.“文学性”就是文学作品的形式,尤其是语言形式。( )
4.语言写到“生”时,才会有味,语言要流畅,但不能“熟”。( )
5.第一主体和第一客体的关系是折射了其他审美关系的审美关系。( )
二、填空题(第空1分,共20分)
1.文学四要素所构成的三角关系,形成了六种文学本质说,他们是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叶燮说,艺术的创作是艺术家面对“天地万事万物之情状”,“触于_______,入于耳,会于________,宣之于口而为言。”
3.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_________________客观世界,并且_______________客观世界。”
4.审美是______________在瞬间的实现,审美是苦难人生的_______________.
5.审美以心理感官的________________为其标志,以情感上__________________为其实质。
6.物理境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心理场是人对物的特殊的_____________表现,物理境体现了物之真,心理场体现了人之_________.
7.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先“________________化”后“________________化”的过程。
8.情感特别活跃是作家的特殊才能的基本标志,如果没有作家情感的特别活跃,作家就不能从活生生的现实中________________、把握美、进而________________.
9.根据作家思维方式中含“我向思维”的多少,人们把作家分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10.文学作品有两极:一极是作者写出的__________,一极是读者对___________的具体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体验说
2.同化与顺化
3.审美
4.事物的表现性
5.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表现说和再现说在对待读者的态度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简述艺术情感的活跃性对于作家审美活动的重要性。
3.创作个性是从哪四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4.简述快感和美感的区别。
五。论述题(16分)
论文学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其心理学根据。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