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指出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本文就以此为基本理念,提出教师应注重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文章首先阐述了注重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的,接着再阐述在实际教学中应如何注重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要求做到以下四点:1、基本技能训练"生活化";2、逻辑思维训练"生活化";3、应用题训练"生活化";4、日常生活"数学化"。论述时理论联系实际,深切的感召广大教师能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强化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生活化"、注重、联系、感受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新课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注意问题中,特别增加了第3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笔者从以下四方面展开阐述及研究。
技能训练"生活化"
基本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 一年级的"圆柱、正长方体、球的认识",通过看一看(看圆柱有什么感受?)、找一找(学具盒中哪个是圆柱)、摸一摸、比一比(它们是圆柱体吗,鸡蛋、灯泡等的形状是球吗?)、想一想(生活还有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玩一玩(玩玩圆柱,你发现了什么?)等活动,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
又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这样组织教学:出示一个圆形铁圈后,师问:看了这个铁圈,你们想知道什么?(周长)要知道周长,有什么办法?
生1:用绳子绕铁圈一圈,再量出绕铁圈一圈绳子的长度,可以知道铁圈的周长。
生2:将铁圈拉直,再用尺子度量,便可知道铁圈的周长。
生3:用铁圈在桌子边沿滚一圈,再用尺子量出滚过的长度,同样可以得出铁圈的周长。
师:你们真聪明!都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问题,现在用你们所研究的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小铁球转一圈的周长是多少?(师边讲,边演示)
生:(疑惑数秒,犯难了)怎么求呢?刚才的方法都不管用了。
如上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整个学习过程是亲切、自然、具体、现实,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逻辑思维训练"生活化"
逻辑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例如,我在教学《学看钟表》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认识整时
师:(多媒体演示)精灵鼠小弟在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叫小明,看看小明在干什么?他是几时吃的早饭?你是怎样看的?
师:(出示:7时、5时、3时)7时、5时、3时这些都是整时,观察这些表的时针和分针,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针都指向12。
师小结:像这样当分针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我们学会了看整时的时刻,看一看:这是几时?你是怎样看的?
生:12时,分针指向12,时针也指向12。
师:你学会了看整时,想不想用表拨一个整时。
生:(兴趣盎然,声音响亮)想!
师:用你的表拨9时,说一说:你的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
师:再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这时你在干什么?
师:再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这时你在干什么?
▲认识几时半
师:请大家回忆7时的时候,小明在干什么?观察屏幕,现在是什么时刻?小明在干什么?你是怎样看的?
3-4名同学说:是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中间。
师:出示8:30,这是什么时刻?你是怎样看的?
师:请你拨一个几时半,说一说你的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
生1:我拨的是6时半,分指指向6
生2:我拨的是9时半,分针指向6
……
生5:老师我发现了,我们的分针都指向了6。
师小结:当分针指向6,时针超过几,就是几时半。
▲认识快到几时和几时刚过
师:7时半的时候我们上早读,到了这个时刻,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响了,你知道我们是什么时刻上第一节课?
生1:快到8点了。
生2:7点55。
师:你是怎样看的?说给大家听听。
师:上了一会儿课,老师想让大家休息一下,做个小游戏,你知道现在大约是几时?你是怎样看的?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在教学中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确,只有教师敢于超越教材,才会有鲜活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爱学、乐学,数学才能以她特有的魅力将学生紧紧地吸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应用题训练"生活化"
学于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学习"乘法估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新学年中队辅导员用同学们捐的1912元钱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买59个书包,商店里有三种书包,它们的价格分别是:22元、31元、37元。学校要求剩余的钱要尽量少,应该买那一种书包?最多还可以剩多少钱?。" 请你帮中队辅导员设计一个买的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又例如:在教学《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谁汇报一下上几个月你们家中用电或用水的情况。(事先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数据)
生1:我家八月份共用电150度,九月份共用电130度,十月份平均每天用电3度。
生2:我家七月份共用水35吨,八月份共用水38吨,九月份共用水29吨。
生3:……
生4:……
(师选择一些数据填入空表中,后形成下表)
姓名 | 八月(31天) | 九月(30天) | 十月(31天) |
丁欢家 | 共用电150度 | 共用电130度 | 平均每天用电3度 |
郑媛媛家 | 平均每天用电4度 | 共用电65度 | 共用电50度 |
程章家 | 平均每天用电8度 | 共用电210度 | 平均每天用电6度 |
车辆总数 | ||||||
| | | | | |
方案种类 | 合 计 | 方案一 | 方案二 | 方案三 |
人 数 | | | | |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