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A.查特斯B.奥利沃
C.博比特D.威斯特迈
2.为了明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二维图表”形式。构成此“二维图表”的分别是()
A.教师和学生B.社会和生活
C.目标和过程D.行为和内容
3.人本主义教育家为之心仪的教育目标是()
A.自我实现B.道德完善
C.个性发展D.知识获取
4.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示范B.呈示
C.展示D.口述
5.“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A.《老师,再见!》B.《爱的教育》
C.《班级生活》D.《隐性课程论》
6.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
A.随机性B.活动性
C.连续性D.积极性
7.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
A.进步主义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
C.永恒主义课程D.要素主义课程
8.提出目标游离评价的评价专家是()
A.斯克里文B.斯太克
C.普罗沃斯D.莱斯
9.“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
A.体验性目标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10.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的三种典型观点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A.独立论B.统一论
C.平行论D.超越论
11.“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
()
A.学习准备B.学科结构
C.中间语言D.发现学习
12.“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可称为()
A.课程变革B.课程采用
C.课程计划D.课程实施
13.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指的是()
A.经济大萧条B.进步主义运动
C.八年研究D.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
1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B.实践
C.方法D.拓展
15.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
A.初级学习B.高级学习
C.分散学习D.集中学习
16.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
A.轮形课程B.STS课程
C.经验课程D.选修课程
17.“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18.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概念是()
A.附带学习B.附学习
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
19.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A.轮形课程B.环境教育课程
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D.STS课程
20.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
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21.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教育家是()
A.皮特斯B.奥苏伯尔
C.布鲁纳D.赞科夫
22.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的价值取向是()
A.泰罗主义B.实证主义
C.唯科学主义D.普遍主义
23.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A.哲学取向B.心理学取向
C.忠实取向D.背离取向
24.“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以上表述揭示的教学原则是()
A.教学的教育性B.教学的直观性
C.教学的因材施教D.教学的循序渐进
25.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小步子原则B.高速度原则
C.高难度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
26.经验课程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B.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C.自然经验主义经验课程论D.活动课程论
27.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这是评价的()
A.目标取向B.过程取向
C.主体取向D.客体取向
28.夸美纽斯创立的“泛智课程”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泛智论B.经验论
C.文化论D.兴趣论
29.“我长期地寻找一个所有这些教学手段的共同的心理根源。……教学的原则,必须从人类心智发展的永恒不变的原始形式得来。”以上表述体现了()
A.“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B.“教学适应自然”思想
C.“教学尊重儿童兴趣”思想D.“教学的直观性”思想
30.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
A.实践理性B.科技理性
C.工具理性D.解放理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32.简述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3.泰勒认为,选择学习经验必须遵循五条原则,这五条原则分别是什么?
34.简述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三种张力及其相对应的三种基本价值取向。
35.简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自主型教学方法的作用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
37.课程实施的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38.以下是一则有关“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设计:
进入情境。教师通过演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型或用多媒体显示细胞膜模式图,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搭建支架。这一环节本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的过程。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定向;其次,要围绕当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该内容所需要的概念框架。本节课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的概念框架包括:细胞膜成分、细胞膜结构、物质通过细胞膜的3种方式等,从而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打下基础。
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一个由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镶嵌排列的三维动态细胞膜模型;同时,设计物质进入细胞膜的3种物质运输方式的三维动态模型,从而初步建构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概念框架。
协作学习。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开展协作学习。学生或是共同在电脑上制作或修改自己制作的细胞膜模型,或是查阅有关资料,或是讨论在自主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沿着概念框架攀升,最终实现对细胞膜概念的意义建构。
效果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中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从这则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设计者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并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