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高中的学生一般都有要把功课学好的满腔热情,可在物理学习上往往事与愿违。以上科版旧版)教材而言,由于一开始就学习运动学这一难度较高的内容,使为数不少的学生遇到了难以跨越的高台阶。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降低了他们要学好物理的热情,而且,由于运动学没有掌握好又会影响到力学部分的学习,甚至导致整个高中物理学习发生困难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怎样使初高中物理教学能顺利衔接,就具体地落实到如何帮助学生跨越运动学这一高台阶的过程上来。本文想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谈有关这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一、形成高台阶的原因
1、心理发展的原因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初中生(年龄11~12岁到14—15岁)是处于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并且抽象逻辑思维占有相对的优势。但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在少年学生整个思维活动中仍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基础,他们往往就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
高中生的年龄(15~16岁到17~18岁)属于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较高的发展,并且思维的辩证性、批判性和独立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高中生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他们还能自觉要求自己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所以高中生的思维特性更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但是由于儿童心理的变化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刚升入高一的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划分到青年初期,其实在心理发展的程度上更接近于初中生。他们对于高中物理的难度高、较抽象的特点缺乏思想准备和心理接受能力,这样在心理方面形成了高台阶。
2、教材编写的原因
正因为初高中学生的思维特性存在很大的差异,故初高中的物理教材在编写的方式、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要求上都有显著的不同。
(1)编写方式形成高台阶
为了适应初中生的学习,较多地依赖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初中教材编排了很多的观察与实验的内容,还配上具体而有趣的插图。如上科版在“运动和静止”一节中以轮船的航行、汽车的行驶和人乘自动扶梯等三幅画,为学生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安排了多方面的形象思维素材,使学生能顺利地从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这还不够,又在阅读材料中提供趣闻轶事,如飞行员在飞机上手抓飞行的子弹等,为学生开阔眼界,展开想象创造条件。而高中教材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所以课文以叙述为主,并在运动的描述中要求用理想模型——质点,来代替具体的运动物体。这对高一学生来说是思维上一次质的飞跃,有些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就会形成思维上的台阶,造成学习困难。
(2)内容安排形成高台阶
初中教材选取的内容浅显而直观,甚至有的物理量的定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不是十分严密。如在运动学中不提位移只讲路程,为了避免矢量的方向性,又把速率的定义作为速度的定义教给学生。虽然这在适应初中学生的年龄特性是必要的选择,但由于先人为主形成了思维定势,为高中运动学中位移、速度等矢量的正确理解掌握形成了障碍,不利于学生知识向准确方向迁移。如速度的方向变了也就是速度变了等观点的提出,使习惯于只考虑速度大小的学生很难克眼原来的思维定势而接受掌握。还有初中对变速直线运动只要求大概的了解,计算处理也只用粗略的平均速度。而高中对变速直线运动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如速度就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种,还在瞬时速度的基础上建立加速度概念。位移、速度尚比较直观,学生还容易理解和接受,加速度就很抽象,缺少具体的形象思维的支持,学生就不容易建立准确而完整的加速度概念。形成学习变速直线运动的高台阶。
(3)数学工具形成高台阶
教材的不同必然引起学习方法上的差别,初高中学习方法的区别除了体现在思维形式上不同之处,还有在数学工具的应用上。矢量的引入与数学上向量的知识有关;由平均速度上升到瞬时速度要用到极限知识,但这些知识高一学生尚未学习,所以知识缺温带来学习上的高台阶。还有高中的物理规律除了用数学公式表述外,还很偏重于用图象来描述。如运动学中就常用到S—t图象和V—t图象。虽然图象表述比较形象直观,但在初中很少用到,学生对此一时很难适应。如果要求学生利用图象来推导公式、证明结论或运用解题等,他们就会感到困难重重难以入手。再有三角函数、几何、解方程组等数学知识在学习物理时的灵活运用更是初中物理所不能面对的。这些都增加了台阶的高度。
二、应对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兴趣在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动机的最活跃成份。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由事物或行动本身所引起,间接兴趣由事物或行动的目的任务所引起。我们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能够借助直接的兴趣而引起间接的兴趣,求得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结合,将短暂的兴趣变为稳定的兴趣,就能不断提高兴趣的激活水平与认识水平。
根据上述理论,教师应把调动一切手段来引起并保持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作为重要任务。学生对物理学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为跨越高台阶增添动力。激发并保持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从下述两方面着手。
(1)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
物理教学都从弓信或绪论课开始。在上引言课时,可穿插许多有趣的实验。如用气垫导轨演示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弹性碰撞等实验,用牛顿管演示自由落体等。这些实验展示了平时不易见到的现象或与生活经验不一致的情况,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有关这些现象的原理都是我们物理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紧接的运动学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安排实验,除了课本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增加一些有趣味的实验,象上面提到的在气垫导轨或气垫桌上演示没有磨擦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还可以利用挂图、实物、模型以及电脑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直观教学手段,并且课余指导学生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等,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尽量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顺利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并维持较高的兴趣水平。
(2)利用情感等心理效应
动机不仅有认识参加,还有情感参加。热情是影响动机的主要情感因素之一,它是一种具有巨大推动力的情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随机从学生名单中抽出一些学生,让教师声称预测这些学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将来必成大业。过一段时间后,重新测试这些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学习成绩提高较快,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性格开朗,心理健康。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它的实质是表扬与期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还要把爱和满含期望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一开始就在学习中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望,树立信心,激发求知欲,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偷快主动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使学习兴趣转化为学好物理的志趣,达到并提高学生学好物理的自觉性。
2、贯彻启发教学,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它的重要任务是既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因此要使初高中物理教学能得到更好的衔接,必须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着手。
(1)启发教学是搞好衔接教学的指导思想
启发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一,它的实质和最主要之点在于要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搞好教与学的工作。它不是简单的有问有答,而是必须贯彻到各个教学阶段和环节中去的一种指导思想。进行启发教学的关键要从教师的讲着手,教师必须做到对教材和学生两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向知识的更高层次攀登。要做到这一点的基础是找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接合点。从教师来说,要讲课效果好,能通过设疑、激疑、点拨、引导、拓展等多种手段带领学生步步深入知识殿堂,必须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而在讲课时能化深为浅,让学生易于接受,所以教师要深入浅出。从学生学习来说,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浅入深。教与学都有深和浅的一对矛盾,解决矛盾的接合点就是那个浅字,用它来接通教师与学生的教学通道,使启发教学得以更好实施。
在高一运动学的教学上,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最佳接合点就是初中学过的运动学的一些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速度和平均速度作为切人点,引入速度与速度率的区别,再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在学生对瞬时速度有了相当理解后,再深入引出加速度概念。对一部分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还可根据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逻辑关系用类比的方法介绍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思维深度。
(2)培养认识能力是搞好衔接的有效方法高中教材的理论性比初中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要理解它,掌握它,就要求更高的抽象和概括,要求更严密的逻辑推理。所以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主要是思维能力。要作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培养高一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必须同步进行的教学任务。这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是密切相联的,因此培养思维能力要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着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熟记并背出物理定律、公式和重要的物理概念(这是初中老师就要求的),更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准确地阐述这些内容。因为光是机械背诵其实不一定理解,而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阐述却一定是在理解并记住后才能做到的。比如,课文中对加速度的定义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记住并背诵这句话并不难,但要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加速度的含义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可示范性地阐述如下:加速度是运动物体每经过一秒在原来速度上增加(或减少)的速度。虽然不十分严密,但对理解和掌握加速度的意义却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还可以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中以及分析讲解各类习题时向学生传授思维的一般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抽象和概括;演绎和归纳等。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运动学知识,还使他们的认识能力也得到训练,引领他们由易到难地逐步掌握认识方法,从而由低到高地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总之。高一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会遇到难以跨越的高台阶,既有客观的教材和教法上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学法和心理上的原因。教师只有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去分析认识这个问题并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找出应对策略,才能降低台阶的坡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他们顺利跨越这个台阶,使素质教育在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