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力的测试与训练
王三立
一. 确立训练体系,扩大输入渠道
系统的听力体系是学生良好的听的能力的前提。现行高中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中都设置安排了听力训练,但其训练量与题型,与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并不完全吻合,所以扩大听力训练材料的输入渠道,强化高考英语听力题型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听力训练材料的增选应该遵循下列原则:
1. 真实性。选用的听力材料一定要真实自然,题材为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交际意义。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原籍人士在自然场合的声音。注意采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士在不同场合的交际材料。
2. 可理解性。听力材料的选择应该做到循序渐进、梯度展开。适当的难度与速度是必要的,但必须以学生能听懂能理解为前提。不同年级的学生所选 用的材料难度应是同步的。材料中的生词应按考纲的词汇表加以控制。
3. 多样性。为了适应日后多样化的交际需要,听力训练应让学生接触多元化的题材。除广泛的生活题材外,社会热点与自然科学题材也应纳入所选材料的范围之中。听力材料的体裁应具有多样性。对话、独白、新闻广播、故事、讨论、座谈、歌曲等语言材料均是听力训练材料的可选体裁。此外,由于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在语音、口音、语调上均有一定的不同,所以多样性还应体现在所选听力材料中应保持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并存。
二. 合理安排内容,科学设计练习
在听力训练中,合理安排内容、科学设计练习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按照教学大纲对听力教学的要求,结合高考听力题型的难度与模式,根据不同年级与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听力材料的内容与难度应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听力材料的体裁应做到围绕考纲,丰富多样。高一年级完成教科书上的听力训练教学后,可采用与教材配套的同步听力训练材料;高二年级在采用同步听力同时,可增用难度适当的大学英语听力材料,高三年级的学生可选听VOA、BBC广播中的节目板块。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但却符合他们胃口的听力菜单可使学生听的所得,学有所获。
精听与泛听是听力训练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听的内容应该是这些年的高考听力试题或高考听力样题。精听时让学生反复听这些精品材料,直到完全听懂,甚至能逐句复述为止。泛听则同让学生听有相当篇幅和一定难度的材料,培养学生听懂材料大意,并提高掌握语调语感的能力。泛听是精听的基础,精听是泛听的深化。
听力训练中的练习设计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有着直接的影响。高考听力试题的模式是日常听力训练的首选练习题型,但是平日操练不能只停留在较单一的题型上,训练性练习的题型必须多于高考听力测试题型。除单项选择题外、正误判断、回答问题、短文填空、填写表格、听力画图、归纳信息等题型都应该穿插安排在日常听力训练练习之中。对教科书中听力训练材料可结合高考设计针对性题型,做到题型与高考相符,难度与高考吻合。
三. 把握听力技巧,强化判断能力
良好的听力技巧是听力测试取得理想结果的催化剂。把握好听力技巧能增强听的判断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力技巧贯穿于所听的自始至终的全过程,在时间上可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个阶段的处理技巧。在内容上可分为对整体、细节、特征三个方面的判断技巧。
1. 听前预估。高考听力测试规定在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考生各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指导学生在听前充分利用这5秒种的时间浏览试题干及供选答案,预估听力材料的可能内容与体裁;根据题干中的有关信息做到有所侧重。的有入矢地听。如测试题:At what time does the office open ?
A. 7:45 B. 8:15 C. 8:00
根据题中所问的what time与供选的三个时刻,可预估听力材料与办公室的办公时间有关,并且是在7:45到8:15这段时间里,题干中的特殊疑问词who whose which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many , much , often , soon , long , far )等往往能提示预估的方向和目标。
2. 听中猜测。在听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对某个单词或短语听不清楚或对上下文中的某个环节因一时难以理解而无法连贯这种情况,猜测这一技巧这时候往往能助上一臂之力。所谓猜测就是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基础与各种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行科学合理的猜测。猜测可以是整体性的,也可以的段落性的;可以是猜测某关键词的含义,也可以是猜测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在一段对话中,Tom问:Where did you stay in a hotel ? Sue答:No , we camped in the mountains , near Snowdon . We cooked all our meals over an open fire . 测试题:Where did Sue spend the nights in the country ?
A. In a farm house B. In the open C. At a hotel
在听上述对话时,很可能camped一词因为语速方面的原因一时听不大清楚。但根据cooked all our meals over an open fire可得知烹调不在室内进行,这样可推测饮食是在室外进行,因此B项选择符合题意。在进行猜测时,排除法往往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3. 听后推断。根据说话人的语音语调、用词造句时所使用的代表不同感情的词语可推断说话人的主观意图,从说话人的语调变化或对话、独白的上下文关系可推断出正确的结论。如从happy , glad , nice , wonderful , sad , surprised , disappointed , angry等词的使用可推断出说话人高兴、赞扬、伤心、惊讶、失望、愤怒等情绪,从sure , believe , agree , disagree , like , dislike , hate , wonder , doubt , oppose等词的使用可推断出说话的肯定、相信、同意、不同意、喜欢、不喜欢、讨厌、纳闷、怀疑、反对等个人意向。推断既可借助有代表性的词语来作出,也可根据上下文关系来决定。如Tom问:Did you like the people there ? Sue答:Yes , they were great . We met some farmers and had tea in their houses . 测试题:
What did Sue think of the people in the country ?
A. They were tall B. They were strange C. They were friendly
尽管录音中没有friendly一词,但从great , had tea in theiar houses等信息中可推断出那儿的人们十分友好,所以选项为C。
对听力材料内容的判断就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1. 捕捉主题。通过关注听力材料的起始、发展与结局等主要环节,留神段落中的关键词语以及重音、语音、语调的变化,可捕捉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获取整体信息。例如,一段录音材料起始句是Now , you want to know about life in the past . Right ?此句清楚地表明接下去的内容是与昔日的生活有关的。该段录音在追述了往日的生活情况后,又说:But it wasn‘t all bad , we had some good times .这句关键句提示并非往昔都不尽人意,那么接下去的内容应该与昔日的让人留恋的东西有关。听完全部材料后,不难得出该段听力材料介绍了往日生活的美好与不足这一结论。
2. 弄清细节。在听的过程中,要听懂每个词语,把握住所有的细节是难度较大的。但根据题干的设计,弄清材料中的有关细节则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时间、地点、年代、国家、人名,以及有关数据都可能是答题时必不可少的细节。听深听透材料中的必要细节,由此作出正确判断,是听力测试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例如,一段听力材料中有这样的信息On Sundays we had to go to chuch three times … morning , afternoon and evening . 测试题:What did the man do every Sunday ?
A. He was taken to church three times .
B. He stayed at home all day .
C. He played in the street .
按照独白中的go to church three times这一细节性信息,就可以判断答案是A。
3. 辩识标志。听力材料中往往有一些明显的特殊标志。如for example , however , one thing , the other thing等,这些标志往往提示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如转折、条件、让步、因果、比较、并列等。例如,一段录音材料中有下列标志性细节Life was hard , but it was simple and people were happier .测试题:What can we learn frkm what the speaker said ?
A. He is a retired teacher of history .
B. He thinks children were happier in the past .
C. He lives on a farm far away from cities .
根据独白中but这一特殊标志,及it was simple and people were happier这一信息,可得知尽管昔日的生活艰苦,但是人们却生活在快乐之中,因此选择B项是顺理成章的.
四. 着眼综合训练,争取理想效果
听位于"四会"能力之首。良好听力的形成不能只局限于单一地听这一训练形式,听必须与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听力训练必须在课内科学地安排进行。
1. 以说促听,听说结合。听与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听懂了,才能接着说。多题材、大容量的口语练习,师生间、学生间的对话操练都必须建立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进行会话操练,融听于说之中,用说来促听,让听说结合,相辅相成。
2. 以读带听,听读结合。朗读与阅读是听读结合中读的两个方面,对文字材料的跟读、听读同步读有助于增强语感,识别语流,强化听力。扩大阅读面,增多阅读量,加快阅读速度有利于培养快速思维,熟练理解技巧,丰富知识领域,因此阅读中的快节奏、大容量与多信息能带动良好听力的形成。
3. 以写拉动听,听写结合。听写练习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一步。限时性强,输入量大的听写能充分调动与集中人的注意力。听写时只有完整地接受记忆所获得的信息。才能写下所听到的内容。如果学生能较完整地写下所听到的信息,那么在理解上肯定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因此,以写拉动听,听和写结合同样不可忽视。
4. 必修选修,双管齐下。课内的听力训练是培养良好听力所必修的,但课外训练听力的活动也是听力训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听有关的英语学科的选修课是听力训练的重要补充手段。每周一次的与英语听力有关的选修活动包括:VOA,BBC听力,学唱英语歌曲,英语多媒体视听,英语诗歌名篇朗诵,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角等。英语听力选修活动应紧紧围绕听说开设,造就良好的听说氛围,及时辅助听说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英语教学中听这一最基本的交际能力,通过真实或仿真实语言情境,探索它的内在的规律与技巧,认真体会,不断实践,是完全能够达到英语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的。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