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8月,我为吉林教育出版社策划的《中国政治文化丛书》写了一本题为《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以下简称《普天之下》)的小册子。完稿后不久,有关方面为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理论讨论会征集论文。我以此书的基本观点写了一篇《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的论文应征,入选参加国家教委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的讨论会。经这次会议推选,我又以此文出席中共中央委托中宣部、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于1988年12月在北京大兴召开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收入此文的《理论纵横》同时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此文还收入次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第一次大潮》。
但《普天之下》却生不逢辰,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是在1989年4月,第二次印刷是在当年12月,实际发行都已在那年"春夏之交"以后。以至有的朋友为此书写的短评也被莫名其妙地被从报刊排样中撤掉,几年后才在另外的刊物上重新露面。但从版权页上看,两次毕竟印了5000册,据说出版社没有存书,免不了引起读者的关注、议论和批评。好事的朋友带到香港、台湾和国外,也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学者中产生若干反响。此书的台湾版于1993年问世。韩国的淑史研究会将此书译成韩文,由新书苑图书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
可是当时国内的朋友却很难买到这本书,面对友人和读者的需求,我也无能为力。正好北京三联书店与台湾锦绣出版公司有联合编辑出版《中华文库》之举,来上海组稿,我即决定以《普天之下》的基本观点,增加历史部分内容,另写一本《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于1991年10月完成。此书的繁体字版1992年即在台湾出版,但简体字版到1994年10月才由三联书店出版,大量发行已是1995年上半年了。正好台湾李登辉访美,善于联想的人居然将我的书与此事联系起来。幸而台湾版问世已有两年多,又没有李氏或台独利用过此书的证据,发行及再版未受影响,至今年初已印过三版。国内外友人都说在因特网上可阅读此书全文,我却一无所知。所内同人还在复旦大学附近见到载有此书的光盘出售,自然完全是盗版。
正如《普天之下》的后记所说,我对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的思考与研究开始于此前七八年,即80年代初。所以在写这两本小册子的同时,我还写了一些专题论文。第一篇《再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收入上海市历史学会编的论文集《历史·国情·现代化》,1990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顾名思义,这是对前一篇论文的补充和深化。第二篇《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是一个案研究,发表于1994年第2期《中国史研究》和《秦汉史论丛》第六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三篇《中央集权下的中央与地方》,发表于《现代与传统》第五辑(广州出版社,1994年),其中部分内容曾以《大一统王朝划分政区的两难》为题发表于香港中文大中国文化研究所编的《二十一世纪》1994年10月号。至于我在其他论文或文章中运用这些观点,或作某一方面的发挥,有心的读者肯定已注意到,就不一一列举了。
报出这笔流水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证明近二十年来我对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的思考与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尽管是断断续续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我的探索轨迹,因为有的论文能看到的人恐怕很有限。
我一直希望能就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分裂写一部系统的学术专著,但至今未能如愿,原因之一是这些年我主要致力于中国移民史和人口史方面的研究,原因之二是资料积累还远远不足。既然越来越多的朋友对这个题目感兴趣,我也愿意随时表明自己的认识,进行讨论,所以本文还是在原来论著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看法。称之为"余论",并不是说这个题目的研究只属于"余"了,而是由于我没有继续作系统研究,能补充的只是前几篇论文之"余"。
为了论述的方便,并使一个论点保持相对的完整性,我不得不重复一部分前几种论著中的观点和论据,请看过前几种论著的读者谅解。
一、中国历史上究竟是统一的时间长,还是分裂的时间长?
长期流行的说法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是统一,统一的时间远远超过分裂的时间,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分裂的时间则越来越短。
这里暂且不讨论统一是否主流的问题,先看一下历史事实,在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年是统一的,又有多少年是处于分裂状态。
在《普天之下》中我做过如下结论: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处于分裂状态,经过了一二千年的发展,到这时建立了以中原为中心,以华夏族为主干的集权政权,但同时还存在着其他自治政权。
此后有一千余年的时间内,存在着一个以秦朝疆域为基础的中原政权(在找不到确切名称的情况下,姑且依惯例这样称谓),其版图时有盈缩。其余时间则分裂为若干个政权,但自治的政权始终存在。 中国真正的统一是在1759年实现的,持续了八十一年。1840年后中国又进入了局部分裂或分裂的阶段,至今还没有结束,真正的统一还有待完成。
所以对中国而言,分裂、分治的时间是主要的,统一的时间是短暂的。对中原王朝而言,统一的时间略少于分裂的时间。但元朝以前分裂时间多于统一时间,元朝以后则基本上是统一的。
在《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以下简称《启示》)中我进一步作了说明和具体计算:
如果以历史上中国最大的疆域为范围,统一的时间为八十一年。如果把基本上恢复前代的疆域、维持中原地区的和平安定作为标准,统一的时间是九百五十年。这九百五十年中有若干年,严格说是不能算统一的,如东汉的中期、崇祯后期等。 如果以秦始皇灭六国的公元前221年至清亡的1911年为计算阶段,第一标准的统一时间占总数的百分之四,第二标准的统一时间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五。 如果从有比较确切纪年的西周共和(公元前841年)算起,前者约占百分之三,后者约占百分之三十五。
按第二标准的统一时间:
公元前221年-前209年(秦) 12年
公元前108年-公元22年(西汉) 130年
50年-184年(东汉) 134年
280年-301年(西晋) 21年
589年-616年(隋) 27年
630年-755年(唐) 125年
1279年-1351年(元) 72年
1382年-1644年(明) 262年
1683年-1850年(请) 167年
合计 950年
我的结论和计算结果与传统的说法完全不同,却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例如,传统说法是根据朝代来划分统一时期或
分裂时期的,如果一个朝代被称之为统一王朝,就将这个朝代从头到尾都计算为统一时期,这当然是很不科学的,违反了历史事实。又如,只要有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存在,就称之为统一时期,而无视非汉族建立的政权或边疆地区政权同时并存的局面,像北宋、辽这样的分裂时期就成了统一时期。正因为如此,我采用了根据历史事实,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朝代起和迄的标准,将一个朝代中尚未完成统一和统一已经丧失的那些年份排除。
在《普天之下》和《启示》问世后,同人和读者提出了不同意见,有的还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方案。其中郑州的任汉生先生多次给我寄来过长篇论文,讨论统一的标准和年代的划分。反复思考过这些意见,查阅过有关史料,我的基本观点没有任何改变,但在具体划分上作了一些调整,概述如下:
秦朝 秦始皇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六国中最后一国--齐国,可以看成统一的开始。此后秦军南下,征服南越,将疆域扩大到今广东、广西和越南东北部,属于开疆拓土,不影响统一的形成。但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胜、吴广起义爆发,同年起兵反秦或拥兵自立的还有武臣(称赵王),刘邦,项梁、项羽,田儋(称齐王),韩广(称燕王),魏咎(称魏王)等。尽管其中有的名不符实,或旋立旋灭,但秦朝对关东大部分地区已丧失控制,统一局面不复存在。所以秦朝的统一时间是12年,而不是它起迄的15年,统一时间占秦朝的80%。
西汉 新莽 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当时刘邦的汉只是同时并存的19个王国中的一个,只拥有今陕西
南部和四川大部。即使到刘邦起兵还定关中,他的控制区也只扩大到今陕西大部和若干相邻地区,岂能算作统一?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正式建立汉朝,但南方的东瓯(瓯越)、闽越(东越)、南越已经自立,从今浙江南部至福建、两广已不在汉朝统治之下;北方的匈奴占据了不少秦朝故地;汉朝的统治区远没有恢复到秦朝的疆域范围,统一并没有完成。直到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灭南越国和东越国,才恢复了秦朝的疆域;而在北方的汉匈边界也已回到了秦朝的北界;至此汉朝才完成统一。我原来将汉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定在公元前108年,根据是当年朝鲜降汉,汉朝置为四郡。但此四郡的范围已超出秦朝疆域,不属于恢复统一,而是新的扩张,所以应调整至前110年为宜。
摘自新语丝电子文库(88xys88)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