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及新教材,并已逐步推广实施,这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势必要求在教学的观念、模式、手段尤其是内容上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开展一场全新的“学习的革命”。本文就我校高师直升班和网络技术班为试点,主张学好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在此略谈高中历史开放性教学内容的优化问题。
教学内容优化设计的目标要求
2000年经过省教委审批,被称为“中国第一班”的浙江师大直升班在我校诞生,同时还招收了一个网络技术班,这是加强中学与大学教学衔接的大胆尝试,更是展现素质教育尤其是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两大举措。笔者主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争取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作为改革的新实验项目,目前虽尚无现成经验可借鉴,但可充分依托灵活的机制和宽松的氛围及先进的硬件与软件优势,扎实开展开放性教学,其中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是个重要方面。
教学改革贵在创造,重在落实,难在持久,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激发教与学的自主性、创新性为立足点,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为突破口,追求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归宿,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的有机结合,最终使同学们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
历史学科曾经被马克思看作“唯一的一门科学”,“读史使人明智”已是不争的观点。但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使丰富而系统的史学变成枯燥乏味和支离破碎,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现象,历史科被贬为副科而备受忽略,导致基本人文素质失衡;教材的教学内容视野狭隘,且头绪多、密度大,过于学究气和书斋味,专业性和成人化倾向过强,加之一时难于摆脱以政治史为主体的框架,偏离学生和现实生活;学生的学习过于局限在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因而不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长此以往危害匪浅。
为此,教学改革应体现前瞻性、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诸原则,实现科学和人文的比翼双飞;尤其要登高望远地博取最新教改成果,充分发掘学生个性与潜能,努力履行“求实、求精、求新、求活”精神,进一步贯彻“大历史观”,开足开好历史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建立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着重夯实双基;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确保科学性、时代性、综合性、层次性和可持续性,为此经过三年不懈努力,争取多出合格+特长的学生,争创一流的教学质量,最终通向“教为不教,学为自学”的理想境界,使之健康地成长、成熟直至成材。
合理优化配置教材信息资源
教师只有适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寻求以创新为本质的教学新策略,优化教学内容,引进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试行探究式、情境式、参与式教学,注重以问题核心和能力立意,大刀阔斧地进行教材处理,才能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实效。笔者主张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选取科学有效的教材内容来完成这一重任,基本设想如下:
1、精心编制历史学习优化设计辅助参考资料(简称“学参”):它是指教师在全面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参考各类教辅用书精品,对教材中每课时或单元的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作为辅助学习的参考资料。教师通过编篡“学参”来代替过去的教案与学案,使两者合二为一,“学参”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与教材相配套,但又不拘泥于课本或照搬于某一教参,与授课进度相同步。“学参”框架包括下列项目:㈠“课时学参”包括⑴创新目标、⑵导学过程、⑶结构梳理、⑷活动设计、⑸知识迁移、⑹作业训练;㈡“单元学参”包括⑴阶段特征、⑵学法指导、⑶疑难解释、⑷补充材料等。其中“知识迁移”包括学科内纵横知识联系,特别是中外联系,尤其是隐性知识及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的交叉综合运用,史论结合等;“补充材料”包括相关的原始史料、争鸣观点、典型例题、还附参考书目、名人名言等,以提供学生足够的自主发展空间。
2、跨学科的知识渗透,构建“大文科观”:从历史角度重新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大文科”体系中历史是时间、地理是空间、政治是观点,这三维度构成了社会科学的主体框架。首先文史融合,选取语文中相关课文,与历史教学相同步,如中国近现代史引用《谭嗣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改造我们的学习》、《荷花淀》及毛泽东有关诗词等;中古史中着重引申成语典故,注意史论结合。其次与地理、政治结合,在世界史上册《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中涉及西班牙、葡萄牙的地理位置、东西方商路,季风、洋流,商业、价格、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等;下册《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中可以联系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巴拿马的地理位置,殖民体系、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等政治术语以及非洲内战、巴以冲突、美古对抗等时事政治热点;另外还与科技史、艺术史的相互渗透,以便于在学习中游刃有余,融会贯通。
3、提供中西方参照,把中国放在国际大背景之下考察:在教学中汲取西方的“全球历史观”和“世界体系理论”,借鉴上海等地中外历史合编的经验,经常穿插中外史实,以理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物和事件,强化改革开放和参与国际竞争意识的养成,注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譬如世界史《16——18世纪的亚洲》中归纳中日两国相似点和不同点(同:封建专制,商品经济发展但自然经济主导,闭关锁国;异:中国封建统治漫长、大一统,地大人众,对外和平友好,日本封建领主制、藩国割据,小国寡民,对外侵略扩张),还可对照日本的锁国令和中国的禁海令,列表比较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与欧美同时期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国近现代史第五章结合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战后革命高潮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以正确把握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等,并在高三复习中采用中外历史贯穿同步的两轮四段教学法,这是颇有创意的新试验。
4、贴近最新史学前沿,补充历史材料:信息时代的媒体(书刊、影视、网络等)为当今历史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为使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弥补教材滞后之不足,适当接触某些新观点和新视角是必要和有益的,不妨尝试用现代化史、文明史、全球史的全新角度以拓宽眼界,从历史专著、报刊的解密档案尤其是各地新近推出的新教材,以及网络上传下载已经十分便利。例如对“太平天国”政权的腐败、“洋务运动”的评价、“正面战场”的地位认识、法国雅各宾派专政政策负面作用、苏联在二战前中立自保立场等都可以在课堂中作简要阐述,尝试运用提纲+史料为框架进行教学。
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我们不仅要提高45分钟课堂的效率,进行精讲、精练,还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在抓住现实热点、融合跨学科知识、运用多媒体手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突出地方特色等五个方面入手,师生共同搜集有效信息,特别要就近开发乡土人文资源(文物、古迹、古籍、宗谱和民间故事、历史见证者等)。活动的重要形式有讲座、辩论会、知识竞赛和小论文征文比赛、图片展览及历史沙龙等,在这灵活而有弹性的发现学习中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相应情境中贴近和感悟历史,进一步扩展和加深历史认识。
笔者先后设计了一系列讲座:{1、《毛泽东诗词与时代风云》、2、《黄埔—将帅的摇篮》;3、《湖南的骄傲,中国的脊梁—近代湖湘英烈》;4、《中国二十年巨变》;5、《光荣与梦想—新中国五十年科技史》;[高一]。1、《金华文化名人》;2、《解读印度》;3、《俄罗斯大变局》;4、《江山代有才人出—浙江人才荟萃略谈》;5、《猛醒吧,日本》[高二]。1、《聚焦台湾岛》;2、《黄昏与黎明---中西方1500至1800年社会比较》;3、《中国百年外交回眸》;4、《西部在召唤—我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5、《机遇与挑战—中国走向世界》等[高三]};以及一些知识竞赛{1、‘香港、澳门、台湾知识竞赛’;3、‘中国西部综合知识竞赛’;3、国际时事热点知识竞赛等}。高三还准备在直升班开设:[1、“中外科技史简介”;2、“浙江历史名胜与古迹”;3、“中国古代文史常识”]等校本课程。
喜闻乐见的音乐、美术、影视等作品以形象、生动、直观的素材优势展现了历史内容。由此利用该班学生的文艺特长,创设历史新情境,无疑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比如把歌曲引进课堂教学中,能极大活跃课堂气氛,诸如在笔者在直升班设计了“红旗飘飘”活动,挑选《国民革命歌》、《浏阳河》、《七律·长征》、《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解放区的天》、《咱们工人有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为祖国献石油》、《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歌曲;也可以回顾电影、电视的有关片断来加深印象,如《孙中山》、《开天辟地》、《大决战》、《开国大典》、《长征》、《较量》等。
开发研究型课题,跳出历史学历史
历史学囊括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无所不包,博大精深.,同学们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进行拓展式学习,开展科研尝试,扶植学有专长者冒出来,推出去。最新历史教科书专门附设了22个研究型参考题目,例如世界史有“拿破仑评价、巴尔干问题的由来、世界科学家传略”等。同学自主结合成立小组聘请教师,然后在教师辅导下选定课题后广泛收集材料,制定研究方案,按计划实施,定期完成结题任务。师生也可量力而行,选取其他课题,诸如“阿富汗沧桑、朝鲜半岛风云、长征探秘、宗谱管窥、血沃中华—中共早期英烈、美国与战争—成因、影响和启示”等课题。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学生十分关心时事,例如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加入WTO、阿富汗局势、中美关系、台海危机、中东问题等极其令人关注,笔者引导大家通过浏览报刊、观看电视和上网等方式了解国内外新闻,并提示大家应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密切联系实际。
此外,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便于经常性“补脑”、“充电”,在此笔者推荐:(A)史学力作[1、《东西方五百年比较》—郝侠君等;2、《中国文化史》—冯天瑜等;3、《重新认识百年中国》—冯林]等。(B)报刊[1、“中学历史报”;2、“历史学习”;3、“环球时报”等。(C)光盘牒片[浙江版的“上下五千年”、北京版“世纪中国”系列VCD光盘]。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资源,开阔历史视野
历史学科与多媒体、网络技术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提供信息,设置情境来呈现生动与直观真实而绚丽多资的画卷,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那风云变幻、突飞猛进的精彩斑斓,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让学生爱读,爱看也爱听。但目前传统多媒体课件已不适应网络班教学需要,我校正在探索网络班教学新模式,如建立学科资源库、学习包、网络课件等,课堂上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布置网络作业,探索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取长补短的新途径。由此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优势,如推荐 [新浪、搜狐、中华、中国基础教育、中国教育信息、K12、历史在线(88histor88,cn)] 等网站,最大限度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为教学提供最新的素材,并充实相应的教研组、教师个人网页资源库,以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诚然,当前高中历史的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笔者相信通过师生刻苦勤奋的努力,逐步摆脱传统、习惯和自我的束缚,实现教学方式、过程和评价尤其是内容的开放,那么学生的素质必能达到预期水平,笔者愿为之奉献绵薄之力。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