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目标]
识记:细胞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基本概念。
理解:通过掌握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理解细胞分裂的特点和意义。
应用:能够区分动、植物的有丝分裂;精子形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激发学习的兴趣;
2、通过讨论,培养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不同难度的习题,培养踏实的优良学风和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学习重点]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学习工具]
多媒体(显示相应图片、模拟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学习过程]
一、引入
1、观察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指出细胞核由哪几部分组成?(突出核膜、核液、核仁)
2、核液中有一种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什么?〈教师帮助引导〉
3、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何异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4、这“不同时期”指的是哪一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引入——
二、本课
细胞的分裂
〈教师帮助导言〉:细胞分裂有哪几种方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一)有丝分裂
*根据录相《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3分钟)回答“属于何种细胞的何种分裂?”
上面显示的整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一个细胞周期。
1、细胞周期的概念:
强调:连续分裂的细胞,……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叫一个细胞周期。
*显示“细胞周期示意图”,简介概况,着重理解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较长,有的甚至占周期的95%,分裂期为时较短,占5%。人为地把它分为间、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2、有丝分裂各期
*根据各期特点,自己动手将打乱次序的有丝分裂各期图排列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间期:①观察间期图;②描述间期的特点。
根据间期的特点,说明为什么间期如此长。
(2)分裂期,突出说明分裂期本是一个连续不可分割的完整过程,为了理解的方便而人为分期研究的。〈教师可以拍电影作比帮助学生理解〉
(以下学习过程及手段安排相同于“间期”)
A、前期:根据纺锤体的形成(由纺锤丝)而解释“有丝”的含意。
B、中期:强调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
C、后期:突出 ①染色体暂时加倍;②细胞两极各得一套一样的染色体
D、末期:突出 ①有与前期相反的三个特征;②在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并发展为细胞壁;③弄清赤道板是一个空间位置,实际看不到。
结果: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在分裂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根据“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两图思考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两点)。
〈教师帮助小结〉:
①分裂期的主要变化(只考虑细胞核)——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
②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上课开始辨析分裂方式的依据)
a、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
b、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
(二)减数分裂
*根据动画“精子细胞的形成——减数分裂”回答:属于何种分裂方式? 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图,
1、精子的形成过程:*(显示思考题,启发思考)
①四分体中的染色单体在何时复制形成?
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中,哪一次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③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形成四个精子细胞,为什么染色体数目只减少一半?
〈简评学生的答案后,教师对照图解帮助学生复习“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显示“同源染色体图”。〈教师提示:1、两条染色体的大小形状;2、不同的颜色;3、所处的状态。启发学生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②联会的概念。*显示“联会图”。(联会这种变化只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才会发生,是减数分裂中特有的现象)。
③四分体的概念。*显示“四分体形成过程”。〈教师提示>学生防止产生几种误解:四分体中的染色单体并非联会后才复制形成,而是在联会前的间期就复制好了,不过刚联会时,染色体尚细长,看不出每个染色体中包含两个单体,随着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后才能看出染色单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有四个单体,故名四分体,而非指四个染色体为四分体。〈解决问题1〉
④四分体于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图上所示的只是排列方式中的一种,还有另外的排列方式,但对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来说,只有一次排列机会,这是自由组合的根源所在,例两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的组合。〈本内容看时间而定〉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并未分裂,分开并移向两极的并非同一染色体的两个单体,而是同源染色体的彼此之间。由于细胞两极分别只得同源染色体的一个染色体,所以末期的细胞并非精子,而是次级精母细胞,还只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解决了问题2〉
⑥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不存在间期,随即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
⑦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普通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数不变”。
⑧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结果是形成精子细胞(1→4),即精子细胞经过变形成为精子的过程不是减数分裂的过程。〈由⑥⑦⑧解决问题3〉
⑨小结: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构成“减数分裂”的概念,即看录相时判定是减数分裂的依据)。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显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显示思考题,启发学生根据画面思考〉:
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过程有何异同?
②为什么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
教师评析学生答案,然后对图分析讲清:
(1)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与精子细胞的形成过程相仿,即减数分裂中同样有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
(2)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分配的不均等,(出示《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所以,只形成了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是由于细胞质分配的不均等,而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极体细胞由于只得到很少的细胞质而不能进一步发展。 〈解决问题2〉
意义:这种分裂方式,使较多的细胞质存在于卵细胞中,以保证精子和卵结合成的受精卵在发育初期所需要的养料,这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教师作适当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能够联系动物的个体发育〉
(3)卵细胞一经形成,不需要变形,这一点也是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的不同点。 *显示“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表”,积极讨论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回答。
(三)无丝分裂
*显示“蛙红细胞的无丝分裂”,思考其主要特点。
〈教师分析综合特点:①不出现纺锤丝(故名无丝);②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和复制〉。
三、总结
细胞分裂共三种,内部变化不尽同,关键在于染色体; 有丝分裂数不变,减数分裂要减半,无丝分裂不出现。
四、练习
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解答,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踏实的优良学风和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详题略〉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