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掌握新陈代谢的概念
2.掌握新陈代谢与酶、ATP的关系教学
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概念、酶、ATP在新陈代谢的作用
教学难点: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
生命的七个基本特征中,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区别。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 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和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关系概括如下:
合成物质──┐
同化作用 ├──物质代谢
新陈代谢 贮存能量─┐│
分解物质─┼┘
异化作用 ├───能量代谢
释放能量─┘
强调并解释以下几点:
1.新陈 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特征
2.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生理过程
3. 新陈代谢的实质:是物质和能量代谢
4.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自我更新的过程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内每一步化学反应都需要酶,酶在新陈代谢中极为重要。
二.酶
1. 概念───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酶的概念要从以下三方面内容去理解和记忆(1)产生? (2)作用? (3)化学性质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举例说明……
2.酶的特性(举例分别说明)
(1)高效性:比一般的无机催化剂高100万--10亿倍,1份淀粉酶能催化100万份的淀粉。
(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3)多样性: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很多,每个化学反应都是由专一的酶催化,因此酶的种类很多。
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除酶极为重要外,还有一种叫ATP的物质也极为重要。
三.ATP
1. ATP是一种什么物质?
叫三磷酶腺苷,是一种高能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的一种直接能源物质。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为什么是一高能化合物?这得从它的结构说起。
2. ATP的结构简式
结构简式表示为A-P~P~P 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 ,P表示磷酸,“~”表示高能磷酸键,其断裂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比普通的化学键断裂放出的能量多2--3倍,所以叫高能化学键。高能化学键很易断裂,断裂后,ATP转化为ADP。
3.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ATP=ADP+Pi+能量
ATP分解时,释放能量,当吸收了能量时,不断合成ATP。
小结:
1.从不同角度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理解新陈代谢和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2. 理解酶的概念和掌握酶的几个特性。
3. ATP的简式、ATP和ADP相互转化的关系。
练习(略)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