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用目标设问教学策略,组织生物课外科学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独立地探究实践及师生互动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观念、科学创新、科学思维和科学技能等方面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目标设问教学策略,探究实践,科学素养
目标设问教学策略,简称QPA,是90年代初笔者依据教育理论的指导及亲身教学实践构建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是指围绕教学目标设置若干问题,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一般教学程序如下:
目标设问教学策略的一般教学程序
科学素养是从小养成,不断发展,最基本但又是终身起作用的科学水平和心理品质。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无形过程。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态度和精神、科学思维和方法、科学技能和创新意识、科学价值观。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运用目标设问教学策略组织初高中生物科学课内外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学习。特别在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中,通过这种现代教学策略,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颇有收获。现就使用江苏省省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生物补充教材实验课本《生物科学与实践》"护花新魔法--切花保鲜术"开展课外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试谈如下:
1. 课前预习,自主解题,奠定科学知识基础
在组织课外实践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本P2~P4有关的内容。同时,根据实践目标的要求,设计一组以填空为主,适当配置选择、判断、识图类的练习题,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尝试完成解题,允许学生经深思熟虑后将不会做的个别题目暂且不做。
科学素养的形成、发展还有赖于深厚的知识底细蕴为基础。没有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缺乏依据,人即使要有所发明、创新也失去了基础。课前预习的目的是了解教学内容,学习基础知识,通过自主解题来探究教学目标。因此,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的好方法。所布置的预习练习题是本节课文范围的知识点,必然要求学生对全课文进行泛读,达到初步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时做到胸有成竹,为科学实践奠定基础知识。预习时,包括课文中的阅读、实践、小资料、探索等内容,要求学生做好一定的笔记,概括理清知识结构。通过预习,使学生在课前对准备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概貌,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外实践往往让学生感到疑惑很多,操作困难甚至错误。因而,要努力引导培养学生善于从现象中思考,提出假设,勇于实践验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对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失败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自主解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预习能够获取知识,从而验证自己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品尝预习的甜果。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兴趣。特别对通过预习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的师生协同分析时,从他人的剖析中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高了实践探究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2. 出示目标,设置疑问,诱惑科学素养遐想
上课时,在明确本节课的教学课题后,随即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见下图)。
"护花新魔法"教学目标
1.理解切花保鲜术的意义、原理;
2.学会切花保鲜术的一般方法;
3.了解其他的切花保鲜术;
4.了解营养对花期的影响。
课堂教学目标的揭示,使学生的预习工作更具体化,更能在课堂教学中主动积极地配合老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组课堂预习思考题(见下图)。
"护花新魔法"课堂预习思考题
1.什么是切花?有何意义?
2.鲜切花凋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何延长鲜切花的寿命?
4.切花保鲜术的实践原理是什么?
5.切花保鲜术的操作过程怎样?
6.切花保鲜剂中各种成分的作用怎样?
7.其他的切花保鲜术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验证?
8.营养对花期有何影响?
由于课堂预习思考题是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的,通过对照思考题展开预习,使课本中锁碎的知识点得到串联,知识间彼此形成有机整体和系统。同时,课堂预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预习思考题的出示,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大脑的兴奋性强,注意力集中,预习的过程更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增强实效性。使学生学有目标,思有基准。真正把握科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企求创新的脉络和方向。产生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创新等的综合探究联想。
在预习思考题中,基本囊括了本节课的各个知识点,有难有易,深入浅出。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可以有选择地探究相应知识,使每个学生有所获益。从而切实体现因材施教为培养各种层次的创新人才奠定科学素养基础。
3. 课堂预习,讨论思考,训练科学技能方法
布置学生围绕上述教学目标和预习思考题进行独立预习约 5分钟。这时教师一边巡视,一边通过查看尝试练习题的完成程度来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作为教师分析时的解析重点。再用约2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基本疏通在预习时的学习障碍。
课堂预习过程的实质是让学生对知识系统再加工的整理过程,达到温故而知新。预习时要求学生参照课本上的几幅插图来理解文字含义,根据思考题的要求来预习,对于一些较易的问题,可一带而过。而稍难的问题,要辩证分析、善于思考、创新实践,真正从就题而题的思维框框中解脱出来,寻求知识的前后联系,把握课文的脉脉真谛,感受解惑的徐徐快感。学生间的讨论是思维和想象的交流,是涓涓溪流的汇合,是融会联想的创新,形成知识共鸣的海洋,知识上的取长补短,弥补了思维上的想象空穴,使思维活动更有逻辑,更为严密。从而在课堂预习、讨论思考的氛围中,学生协同质疑、追求知识。
在学生课内外预习讨论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按照课文要求进行"切花保鲜术"的实践。教师除要求学生要认真实践、按照规范操作方法(学会科学技能),用科学的观念、态度去对待每一操作步骤外,切忌喋喋不休地讲解实验要点,一字不漏地介绍实验步骤,把传统的验证型实验转为探究式实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实践,带着问题去探究。实践时,有的学生还会故意"配错"保鲜剂,还有的学生对其它保鲜术颇感兴趣,通过自己施加的温度、氧、二氧化碳、气压因素来比较切花的保鲜效果,不论怎么样都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及结果。不论实践的结果如何(成功或失败),都有价值作为分析讨论的依据。这样,才能在"失败,成功,又失败,又成功"的反复磨合中真正学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思考,用科学的观念来指导实践活动。
4、师生分析,巩固练习,开展科学创新探究
学生动手实践活动结束后,老师引导逐一提问学生,由学生来分析回答预习思考题,或由学生提出自学和实践中产生的疑问,来共同分析。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对于一些较抽象的问题,学生的分析回答可能不一定正确。此时,一方面可组织学生再度进行讨论,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备好教案,使用好现有的模型、挂图、标本等教具,结合课文内容创意制作一些投影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媒体组合手段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在启发式的教学氛围中学好每个知识点。师生分析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综合的过程,因而老师的语言要精练,启发要得当,学生发现(产生)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不能暗示,更不能由老师越俎代庖,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还要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养成概括问题、精答和综合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由于学生间认识水平参差不齐,答问时可能会偏离题意,甚至答非所问,这时的教师要多加鼓励,用赞许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学生获取成功,增强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信心,使他们刚刚萌发的思维火花得到保护;引导学生善于批判的科学态度思考问题,敢于同经典挑战,勇于同权威较量;积极帮助每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真正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宗旨,体现创新教育的民主性。师生分析的过程最长,也是最不容易把握教学进程的一个环节。分析完成后,请学生来回答课前预习时曾自主解答的习题,从而反馈目标、矫正知识的缺陷,为创新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设问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融古今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于一体,又能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帮助学生锻炼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策略。在课外实践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尝试完成预习习题,课堂实践时围绕目标、对照问题再度预习、发散思维,探究实践,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地进行讨论分析,最后以巩固习题来矫正、反馈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手、脑并用,多种感官一起活动,思维活跃,主动积极,参与意识强,他们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得到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得到交流和融会,克服困难的学习意志得到锻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科学创新等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书目
1、阎立钦主编,《创新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2、蒯超贡著,《学习策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3、陈龙安著,《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陈心五著,《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5、邱学华著,《尝试教学法》,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5版。
6、郭正谊、郭治主编,《青少年科技活动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7月第2版。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