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学生物课上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有目的地选取有关生物学发展史,我国古代和现代和生物科学成就,生物进化,生物与环境,我国丰富的动物资源以及我国人口、资源等方面的政策法令等内容,向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家乡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逐步形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关键词:爱国主义 认知 情感 行为
培养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关键还在于青少年。他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历史重任。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从小教育他们树立爱国的情感和志向。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它包括爱国认知、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这也是认识论中的基本规律,而其中认识是基础,情感是核心,行为是归宿。作为学校教育,担负着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责任。而中学生物学科必须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1.在爱国主义认知上,遵循“求实”、“动态”、“渐进”的原则,以达到正确认识我国生物国情的目的。
“求实”的原则要求在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用此观点来分析认识每一项生物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第一、坚持两点论,即每一具体内容往往由两方面构成,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耕地、森林、草原、水体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低,同时众多人口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冲击越来越大,随着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资源正不断地衰减。故应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二,坚持分析和比较的原则。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搞清事物发展过程的内外因,才能让学生深刻认识生物国情。如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物质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森林、草场资源破坏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由于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鼠害、火灾危害以及气候变化导致植被破坏。于是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通过分析归纳,弄清事物发生的规律,这样解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提高生物国情教育的实效。
“动态”的原则是指在生物国情教育中,要不断地更新补充生物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生物国情教育内容是随着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而变化的,教材是相对落后于这些发展的,不补充就缺乏生机。所以,生物教师要善于发现、收集、整理有关新的信息,及时修改和补充教学中的有关内容。但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相关”、“新颖”、“精确”,否则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在讲授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时,教材提到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2.7%,而我得到的最新资料表明“五五”期间林地覆盖率减至12%,目前实际只有11.5%(另据遥感测定结果,认为森林覆盖率只有8.9%)。通过最新数据让学生了解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增强他们的资源意识。
“渐进”的原则是指生物国情教育中一个由低到高、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进的过程。这类教育不仅仅是认识一些新知识,而是通过新知识来增强情感,而后落实于行动上为目的,这应该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此外,学生正确的情感的形成,并转化为行动也必然会有反复,故不能急于求成。作为教师应认真学习,领会各章节教材,理清和理顺整个教材体系,这样才能使整个生物国情教育做到从激发、巩固、深化、进而稳固的目的。
2.在爱国主义情感上,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内心体验,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首先要“晓之以理”,即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爱国。对于生物学来说,其实国家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个环境,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态环境,我们人类就是这个生态环境的一员,它是我们的生存的基础,要爱国必须首先了解它。那么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怎样的生态环境呢?我国的高等植物有3万多种居世界第3位,我国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称号,云南有“植物王国”的美称,我国的鱼类有2千多种,淡水鱼年产量居世界之首,鸟类有1186种,超过欧洲鸟类的总和,此外还有许多闻名世界的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活化石”——银杏、水杉、珙桐,国宝——熊猫,珍禽——朱鹮。通过介绍,让学生对于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较深的认识,并引以自豪,增强了热爱祖国的凝聚力。但与此同时我国生物国情所面临的是一些什么问题呢?植被破坏,珍稀动植物种濒临灭绝,土地沙漠化加剧。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产生一种忧患意识,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的紧迫感,进而为爱国情感尊定基础。
“动之以情”。情感具有传感性。在教学实践中,师生的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双向共鸣的。在进行国情教育时,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爱祖国的满腔热情,用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为祖国服务的忠诚去感染学生,以情激情,感染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因为人的情感是在一定情绪中产生的,所以在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中可以设置一定情景,制造一些气氛,配合一些事例来激发情感。如我国远在四五千年就建立了农业,三千年前就有了室内养蚕和驯养牲畜等史实,以及新中国在养蜂、人工育珠、养殖海带、对虾和人工繁殖四大家鱼等科技成果。同时,也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事迹来激发爱国情感。如我国甲壳动物奠基人沈嘉瑞博士,在祖国受到外敌入侵时,放弃在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工作的优越条件,于是1935年怀着科学救国的赤子之心回归祖国。又如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教授拒绝美国哈佛大学优厚的待遇,高薪的挽留,毅然回国,归国后培育出杂交鱼——“童鱼”,震动了整个生物界。通过这些事例介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在爱国主义行为上,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实现知、情、行三者的统一。
“持之以恒”的原则是指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使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情感意识、行为更为自觉性、持久性。为了能做好这一点,爱国主义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特点持久地进行,而且还必须与其他学科相配套,为学生全面成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是学生知、情、行的统一的过程。其中,知是基础,行为是关键,而情是调和剂。实践证明,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也是符合学生知识的规律的。
在实施生物国情教育中,对教师素质来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应认识其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同时,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又是重要条件,要注意教师榜样和表率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虚心请教,提高教育教学艺术,钻研教材,寻求培养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更多更好的新方法。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