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全书知识的纵横线索;
2.理解每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掌握全书知识结构(指框架结构,各章内的知识结构不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结构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思想观念的教育——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1)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紧密联系。
(2)微观与宏观的结合——宏观的现象可在微观的机制里得到解释;微观机制也要受宏观事物的制约。
(3)“生物”与“死物”都具有统一的物质性,它们是相互转化的。
(4)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方法训练点
系统论是现代科学方法论的“三论之一”。系统论的创立者,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正是从研究生物学构建了系统论的思想。结合生物各级结构层次的学习,给学生启蒙系统论的某些观点,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贝塔朗菲关于一般系统的几个观点:
1.整体性:生物是一个开放系统,而且是一个有机整体。
2.动态结构:生物的结构是一种动态结构,它以组成物质的不断变化作为自己的存在条件。
3.能动性:生物体具有应激性,更具有能动性,如心跳、呼吸。
4.组织等级:生物体具有组织等级性,所以生命现象必须在生物体组织的不同层次上进行研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1)全书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线索。
(2)在个体水平上以新陈代谢为核心的各章知识关系。
[解决办法]
(1)图表显示它们的关系;
(2)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3)举例讲述。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1)遗传、变异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2)建立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
[解决办法]
1.举例讲述。
2.显示生物能量流动图和物质循环的动态图。
三、课时安排
1课时(1课时,以老师为主串讲,2课时可让学生更充分讨论)。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网络复习法。(教案中为集中明白地陈述教学过程,省去了提问与回答)
五、教具准备
图像:全书知识纵横图表,全书结构图表。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新陈代谢、生殖、发育等关系的表解,生物圈碳循环动态图。
六、学生活动设计
1.问题讨论。
2.启发答疑(教案书写从略)。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古人说,“读书须得出入法”,意思是通过学习逐章钻研了书本,最后还得跳出书本,站在全书之上来统领全局,领会其精神实质。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理解学科知识结构,就是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使零散的知识内容成为系统的结构状态。
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全书知识的纵横线索,理解各章之间的联系。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讲 述:银幕出示图表(一)全书知识纵横
(一)全书的纵横脉络
1-1 全书横向线索
生物的基本特征,从微观→宏观
教材内容安排顺序紧扣绪论的七项基本特征,可以说,绪论所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全书的总纲。必须抓住这个“纲”才能“纲举目张”。依图讲述(略)
需要说明的是:
1.生长现象比较简单,寓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之中没有专章讲述。
2.应激性。对刺激发生一定反应,是通过生命活动的调节实现的,在调节第一章讲述。
3.绪论没有把生物的进化列为基本特征。非生物也有它的起源和进化(如地球),但生物的进化毕竟有它特殊的属性,因此,有些书籍也把它列为生物的基本特征。
1-2 全书的纵向线索
生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宏观。
图示:从分子到生物圈有11个结构层次,体现了生物的等级性,上一个结构层包含着下一个结构层,即一个结构层次是上一个结构层次的要素。
1.分子:元素→小分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2.亚细胞结构: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构成亚细胞结构
例如:细胞膜——由类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亚细胞结构都是由不同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构成。
3.细胞:由细胞膜、细胞器、细胞质基质、核膜核仁等亚细胞结构,构成细胞。
细胞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4.组织: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以人为例有上皮、结缔、肌肉、神经等组织。
5.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行使一定功能。
例如,由四种组织按一定顺序构成胃器官,它执行消化,吸收功能。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人和高等动物有消化、呼吸等八大系统。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
7.个体:生命的个体即生物体,由是器官、系统构成的。在个体水平上体现了生命活动的完整性。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不仅仅指细胞,还包括了上述各结构层次的高度有序化。
8.种群:单独的生物个体在自然界是难以生存的。种群才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9.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由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组成群落。
10.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加上它们生存的无机环境。有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
11.生物圈: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
总结:
1.生物有严整的结构层次,有鲜明的等级性。
2.每一个结构层次都是上一个结构层次的要素,可以看成母子关系。(即系统论中的母系统和子系统的关系。)
3.生物的每层结构都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
例如: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染色质细丝螺旋化变为染色体,细胞分裂与生长,肌肉的收缩及舒张,胃的蠕动,心脏跳动,个体的生长发育与运动,种群变化……
4.在每一个结构层次上都进行着生命活动。
例如:DNA的复制,是分子水平的生命活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是亚细胞水平的生命活动;蛋白质的合成是细胞水平的生命活动;胚芽鞘的向光弯曲是组织水平的生命活动;肝脏合成肝糖元是器官水平的生命活动……
(二)全书知识结构
银幕显示图解(二)知识结构:
全书分三大板块: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生物与环境。
2-1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1.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新陈代谢等化学反应是在细胞内进行的,调节、生殖、遗传都是以细胞为基础(时间充裕可展开说明)。
2.新陈代谢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细胞生长,生物体生长,在生长的基础上发育生殖。
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不断更新自己。
结构与功能是统一的。
生物体结构的高度有序保证了功能的有序——新陈代谢所包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即每分钟约几百万次的化学反应(人体)能够严格地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表现了奇妙的生命运动。
3.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细胞、新陈代谢等的关系
4.遗传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基因的表达(控制的性状体现)是依赖于新陈代谢的,因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就是合成代谢,没有新陈代谢基因无法表达。
反之,遗传也要影响新陈代谢,书中所举的白化病基因,就是因为它不能象正常基因那样控制产生酶,因而不能催化产生黑色素,最终因缺少黑色素而患白化病。
关系简单表述为:
2-2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
回顾几十亿年前生命怎样起源,生物如何进化。
1.生命起源:实验多集中在第一阶段,有些阶段还是假说和推测。
2.生物进化证据:古生物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
3.生物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四要点:
自然选择——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变异一般不定向,自然选择定向。
变异为选择提供材料,遗传使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3 生物与环境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自然界分生物和非生物(即无机环境)两大部分。
银幕显示碳循环的动态图
在生物圈中C、H、O、N等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因而把整个生物圈连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当然生物圈以外的自然也要对生物圈发生影响,因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体。
2.宏观和微观的关系
宏观现象可在微观机制里得到解释。
宏观:大气中,O2占21%,CO2占0.03%,这些气体不断运动,处于动态平衡。
微观:在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在线粒体内进行呼吸作用,解释O2和CO2之间的转化与平衡。
反之,微观的机制也要受宏观事物的制约。
例如:电离辐射,紫外线这些宏观中的事物可引起微观中的基因突变。
3.生物与“死物”(非生命物质)的关系
(1)生物与“死物”都具有统一的物质性——相同的元素。
(2)生物是由“死物”转化而来的。
代谢转化:通过新陈代谢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把环境中的“死物”转变成了自身的生命物质。
(3)生物体的代谢也将部分死物转化到环境中去。随着生命的结束,生物也转化为“死物”。
举例:生物体内的有机碳属生命物质,经呼吸作用变成CO2成了非生命物质。CO2经光合作用的代谢过程又转化为植物的生命物质。植物体死亡又变成非生命物质。
4.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和谐统一的关系。人类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作为万物之灵,任意宰割大自然,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污染环境使人致癌,破坏草原植被产生沙尘暴就是教训。物质文明不能为人类自掘坟墓,要用绿色文明取代黑色文明。
(三)总结
学完了全书,我们必须理清全书的纵横脉络,横向线索是从微观到宏观,按生物的基本特征安排教材内容;纵向线索是从微观到宏观,从分子到生物圈分11个层次展示生物的层次结构。
全书的知识分三大板块;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生物与环境。
重点是以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为基础的生命活动,它的细胞学基础,以及遗传变异等。
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对于培养现代人的科学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