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三大能力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和求知特点,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从细微处着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培养规范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能力十分重要。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下面几个步骤:(1)以规范的操作让学生模仿。初中生刚接触生物实验,操作不熟练,特别需要教师耐心示范。在“显微镜的使用”实验中,开箱取镜、安放、调试等操作,教师都要注意动作规范,观察物象时,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要做到心中有数,即使不看物镜也能熟练调焦。(2)提出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与显微镜相关的实验常因操作能力差而影响实验效果,为此,我在实验教学时,采取提出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的方法,比如,“显微镜下只能看清一层植物细胞,如果叶的横切片太厚,你能看清叶的构造吗?如果看不清怎么办?”这个问题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前提出,引导学生用双面刀片在课下制作切片。这样,实验时学生就能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叶片的结构。
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初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或标本的观察往往带有盲目性,教师应细致明确地告诉学生“看”(观察)什么、怎样“看”效果才会好。在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时,要求学生看到鲫鱼的心脏、鳃、肺等,观察结束时再将这些器官取出,按顺序放在解剖盘中,教师检查是否正确。其次,要给学生讲一些易于掌握的观察方法,包括:(1)动植物解剖实验要严格按顺序观察。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时,如果先解剖和观察花蕊,那么,花被、花萼和花冠就会遭到破坏。因此,解剖应按由外向内的顺序,先看花冠、花萼,再看花蕊。(2)运用比较的方法。比如在“叶片的蒸腾作用小实验”中,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套在叶片上的塑料袋内壁实验前(干)后(出现水珠)的不同,并说明原因。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都有好处。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所谓实验中的表达能力,是指运用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这首先必须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大纲》中涉及的概念和原理。在“青蛙反射”的实验中,用探针破坏青蛙的脊髓,用浸0.5%的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青蛙后肢的皮肤上,后肢不发生反应。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反射、反射弧等知识就不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中国教育报》2001年8月8日)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