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开展资源丰度的研究,关键在于找到多种资源综合可比的计算单位和计算方法。本文以中国主要农业资源为例,探讨了一种以净产值为基础估算农牧林渔资源量的方法,并按一个年度的基数值计算了各地区单位面积农业资源的平均丰度。然后,以全国平均丰度值为 1,计算出各地区的平均丰度比,再换算为各地区的农业资源有效面积。
关键词 资源丰度 资源有效空间
分 类 中图法 F323.21
1 资源丰度
资源丰度通常是指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既可指单项资源(如耕地、森林、煤矿和铁矿等)的丰度,也可指某类资源组合(如农业资源、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等)的丰度,又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内各种自然资源的总体丰度。资源丰度是评价国情、区情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资源丰度高,必然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否则,情况就可能相反。
资源丰度可以用地均资源占有量或人均资源占有量来表示,两者都是制定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的主要依据。一般说来,凡是地域广阔、人口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资源丰度的大小与组合状况,必然会影响到当地经济特征、产业结构、能源和原材料交换等许多方面。由于自然资源的形成受气候、水文、生物、地质、地貌等地带性或非地带性因素的制约,资源丰度通常表现为在空间上的相对增强或减弱、集中或分散以及有规律的组合和质量演替等现象。资源与发展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资源丰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资源分布密集、丰度较高的地区,发展就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地均资源丰度与人均资源丰度含义有所不同。就农业资源而言,前者更紧密地与环境条件相联系,因而也可以称之为资源环境丰度。凡是热量、水分、地貌三大环境条件组合优越的地区,地均资源丰度必然趋高,反之,则会相应下降。而人均资源丰度的高低,受人口密度大小的制约。人口密度的形成,又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情况比较复杂。
1.1 资源丰度估算方法的探讨
资源丰度的研究,首先要解决估算方法问题。其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对不同类别的资源在可比尺度上进行综合估算。只有计算出某一地区多种资源的总量,才能求得该地区地均或人均资源丰度值;只有计算出不同地区的资源丰度值,才能进行丰度的地区比较。单项资源的丰度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计算单位和计算方法,而多种资源的可比计算,情况就要复杂得多。
这里试图探讨一种可以综合估算多种农业资源的方法,姑且称之为不完全的农业净产值估算法。此种方法的特点是:第一,以货币作为各种资源价值的可比计算单位;第二,可以利用每年公开发表的统计资料;第三,近年来中国主要农业自然资源都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利用,耕地自不待言,天然草地大部都已超载,可捕捞和可养殖内陆水域也已大体得到开发,农牧渔业的净产值基本可以反映这些资源的社会生产力;第四,对于一些难以取得全国计价资料的农业资源,如灌溉用水,作物、畜禽、水产品种,野生动植物等,它们的价值也包含在相关部门的净产值中;第五,资源的质量差别如水田、水浇地和旱地,不同等级的天然草地等,也难以取得全国计价资料,它们的社会生产力同样也概括在相关的净产值中。
不完全的部分主要是指森林资源。因为:第一,中国林业的产值分散于大农业的林业和工业中的木材和竹林采伐业两个方面,它们计算的口径不一,无法取得完整的林业净产值。第二,据林业部门或专家调查,中国用材林的采伐,分为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情况,就全国范围来说,计划外采伐至少相当于计划内采伐量。薪炭林的利用只能粗略估计。经济林内容复杂,各地区差别甚大。还有,防护林与森林的防护作用如何计价的问题迄今尚未解决。在中国这样一个少林国家,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屏障农田、绿化城乡和道路,甚至保护物种、调节气候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森林资源这些珍贵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是难以计价的。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只能根据已有的了解,对全部森林资源提出一个粗略的估算方法,希望尽快有更科学的方法和计算结果来取代。
上述净产值法也有明显的缺点:首先,对农、牧、水产资源的利用,有劳动的投入。净产值未能扣去劳动成本,尤其在劳动文化素质、管理和经营水平较高的地区,资源利用效果(反映在净产值中)趋高。其次,科技投入各地区也有差别,也影响资源利用效果。同时,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之间,就资源价值而言,还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第三,净产值只能体现当年投入的资源。虽然在中国投入利用的总是农业资源的绝大部分,但多少总有一些未投入利用的资源未能得到反映。综上所述,以净产值反映资源价值的方法,只是为了求得一个综合可比的农业资源丰度,而大体合理(也存在不少问题)及勉强可行(因目前尚无其他方法取代)的方法。
1.2 中国主要农业资源丰度的估算结果
农业资源的主体是可再生资源,在可持续利用条件下,它们都可根据不同的研究要求进行长期估价。本文目的在于求得全国和各地区相对的、可比的农业资源丰度,并不是为求得资源的绝对价值,故而只估算了一个年度的基数值。为减少自然和社会偶发性因素的影响,也为消除对资源利用的一些短期行为的后果,以 1993~1995 年平均净产值作为估算年度的基数值。
中国是一个农牧结合的国家,虽然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净产值可以在统计上按省区分开,但两者在资源利用上却难以划清界限。因为全国大约 95% 的畜牧业产值出自农区,在这里主要利用农作物的主副产品作为畜禽饲料,也利用邻近草地放牧部分牲畜。至于大约占畜牧业产值 5% 的广大牧区,只能在县乡两级统计中得以反映。由于其比重很小而工作量甚大,并且资料来源也较困难,故本文以农牧业净产值混合表示农牧两类资源。
渔业净产值表示水产资源。因为本文只估算陆地农业资源的丰度,故只列了淡水产品净产值。
作为特殊情况的森林资源,本文以 1993~1995 年各地区木材平均年产量乘以 2( 含计划内外采伐量 ),再乘以 1.5( 资源消耗量系数 ),又乘以 300 元/m3 的资源单价表示用材林资源量。以 1 500元/hm2、750 元/hm2 及 150 元/hm2 的单价分别乘以各地区的经济林和竹林地、其他有林地以及全部有林地面积林下资源,表示用材林以外的森林资源量。估算结果见表 1。
表1中国各地区主要农业资源年度基数值及其丰度估算
(1)
Table 1 The annual base of the main agricural resources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and the estimation of their abundance
地区 | 1993~1995 年平均年度基数值(亿元) | 土地面积 (万 km2) |
按年度基数值 估算的平均资 源丰度值 (万元/km2) |
平均丰度比 (地区平均丰 度值/全国平 均丰度值) |
农业资源 有效面积 (万 km2) | |||
---|---|---|---|---|---|---|---|---|
农牧资源 | 森林资源 (2) | 渔业资源 | 合计 | |||||
全国 | 8192.09 | 1176.65 | 396.38 | 9765.12 | 954.798 | 10.227 | 1.00 | 954.80 |
北京 | 65.46 | 2.55 | 2.64 | 70.65 | 1.735 | 40.71 | 3.98 | 6.90 |
天津 | 44.47 | 0.75 | 2.62 | 47.84 | 1.115 | 42.89 | 4.19 | 4.67 |
河北 | 440.04 | 21.80 | 3.74 | 465.58 | 18.498 | 25.17 | 2.46 | 45.50 |
山西 | 112.18 | 7.29 | 0.48 | 129.95 | 15.612 | 8.32 | 0.81 | 12.64 |
内蒙古 | 188.41 | 88.26 | 1.84 | 278.51 | 115.774 | 2.41 | 0.24 | 27.32 |
辽宁 | 274.55 | 37.89 | 5.57 | 318.01 | 14.439 | 22.03 | 2.15 | 31.04 |
吉林 | 232.23 | 67.70 | 3.57 | 303.50 | 18.817 | 16.13 | 1.58 | 29.73 |
黑龙江 | 290.47 | 142.67 | 5.24 | 438.38 | 45.332 | 9.67 | 0.95 | 43.06 |
上海 | 42.13 | 0.12 | 4.31 | 46.65 | 0.561 | 83.05 | 8.12 | 4.54 |
江苏 | 583.08 | 9.72 | 52.50 | 645.30 | 10.145 | 63.61 | 6.22 | 63.10 |
浙江 | 327.99 | 45.24 | 13.80 | 387.03 | 10.085 | 38.38 | 3.75 | 37.81 |
安徽 | 411.03 | 31.34 | 27.01 | 469.38 | 13.767 | 34.09 | 3.33 | 45.83 |
福建 | 247.23 | 79.18 | 33.23 | 359.64 | 12.115 | 29.69 | 2.90 | 35.13 |
江西 | 247.32 | 59.64 | 28.49 | 335.45 | 16.639 | 20.16 | 1.97 | 32.77 |
山东 | 627.06 | 29.11 | 14.89 | 671.06 | 15.109 | 44.41 | 4.34 | 65.55 |
河南 | 535.61 | 27.06 | 5.12 | 567.79 | 16.617 | 34.17 | 3.34 | 55.50 |
湖北 | 435.41 | 35.71 | 45.94 | 517.06 | 18.487 | 27.97 | 2.73 | 50.46 |
湖南 | 480.22 | 86.88 | 33.58 | 600.68 | 21.114 | 28.45 | 2.78 | 58.69 |
广东 | 542.77 | 48.95 | 71.44 | 663.16 | 17.563 | 37.76 | 3.69 | 64.80 |
广西 | 319.21 | 61.36 | 11.44 | 392.01 | 23.714 | 16.53 | 1.62 | 38.41 |
海南 | 64.94 | 11.41 | 2.70 | 79.05 | 3.400 | 23.25 | 2.27 | 7.71 |
四川及 重庆 |
731.24 | 100.15 | 17.75 | 849.14 | 56.529 | 15.02 | 1.47 | 83.09 |
贵州 | 168.93 | 17.05 | 1.47 | 187.45 | 17.623 | 10.64 | 1.07 | 18.32 |
云南 | 216.32 | 79.96 | 3.56 | 299.84 | 38.239 | 7.84 | 0.77 | 29.43 |
西藏 | 21.19 | 15.31 | 0.02 | 36.52 | 122.844 | 0.30 | 0.03 | 3.69 |
陕西 | 175.12 | 33.89 | 1.08 | 210.09 | 20.559 | 10.22 | 1.00 | 20.55 |
甘肃 | 122.28 | 16.20 | 0.48 | 138.96 | 44.934 | 3.09 | 0.30 | 13.48 |
青海 | 30.06 | 2.75 | 0.07 | 32.88 | 72.143 | 0.46 | 0.05 | 3.24 |
宁夏 | 27.53 | 1.65 | 0.58 | 27.79 | 6.630 | 4.49 | 0.44 | 2.91 |
新疆 | 177.61 | 15.03 | 1.22 | 193.86 | 164.661 | 1.18 | 0.12 | 18.93 |
注:(1) 农、牧、渔业记净产值和木材产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年鉴》(1994~1996)。 (2) 土地面积和用材林以外的森林面积根据林业部 1984~1988 年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在土地满积中已扣除城市建成区面积 由表 1 估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各地区平均农业资源丰度的总趋势:沿海高于内地,南方高于北方,平原高于山地,浅山地区高于深山地区,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基本上符合中国农业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 2 农业资源有效空间 资源有效空间是由资源丰度引伸的概念。意指不同地区平均资源丰度比对各地区原有土地面积的倍量。也就是说,不同地区由于平均资源丰度比值大小的区别,表现为在单位土地面积上资源有效性的差异。凡是资源环境条件优越的地区,其资源有效空间较原实际面积大,反之亦然。为了取得可比的计算结果,本文以全国单位面积平均农业资源丰度值为 1,按以下公式计算各地区的农业资源有效面积: 农业资源有效面积 = 各地区实际土地面积×地区平均农业资源丰度值/全国平均农业资源丰度值 农业资源有效空间可以作为农业资源利用效果的一种评估方法。平均丰度比值越高,资源利用效果越大。换句话说,资源利用效果越高,其资源有效性也就越大。例如,江苏平均资源丰度比值为 6.22,为内蒙古 0.24 的 26 倍,这是就全省区范围内综合效果而言。如果以每公顷耕地平均净产值比较,江苏仅为内蒙古的 9.2 倍,因为不论在哪个地区,耕地都是农业土地利用中最集约的方式,它们之间的差别就没有全省区各种利用方式综合起来那样明显。 中国辽阔的西部地区主要为蒙新、青藏和黄土三大高原所占据,其中仅蒙宁甘青新藏等 6 省区的土地面积就占全国的 55%,只在局部有水利保证的河谷与绿洲地区,农业土地利用较为集约,而在其他广大的干旱或高寒地区,利用极为粗放。因之,不仅全国地均农业资源丰度,而且土地利用效果都向西部倾斜,按单位面积计算的平均值只相当于贵州和陕西的水平。 据表 1 估算的结果,可将各地区的基本情况归纳为以下四类(图 1、表 2)。 图 1 中国各地区主要农业资源丰度分类 表 2 中国各地主要农业资源平均丰度及有效空间分类
|
类别 | 地区 (按平均丰度比值大小排序) |
土地面积 | 平均丰度值 (万元/km |
平均丰度比 (以全国平 均值为 1) |
有效面积 | ||
---|---|---|---|---|---|---|---|
(万 km |
(占全国 %) | (万 km |
(占全国 %) | ||||
Ⅰ | 上海、江苏、山东、天津、北京、 浙江、广东、河南、安徽 |
86.7 | 9.1 | 41.16 | 4.02 | 348.5 | 36.5 |
Ⅱ | 福建、湖南、湖北、海南、河北、 辽宁、江西、广西、吉林、四川 |
203.7 | 21.3 | 20.72 | 2.03 | 413.5 | 43.4 |
Ⅲ | 贵州、陕西、黑龙江、山西、云南、 | 137.4 | 14.4 | 9.21 | 0.90 | 123.6 | 12.9 |
Ⅳ | 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 青海、西藏 |
527.0 | 55.2 | 1.35 | 0.13 | 69.2 | 7.2 |
Ⅰ类为高丰度地区,其平均丰度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 4 倍。其中河南与安徽,由于平原辽阔,热量和水分条件适中而平均丰度比分别达到 3.34 和 3.33,高过福建、湖南和湖北。Ⅱ类为中丰度地区,其平均丰度值相当于全国的 2 倍。其中,福建主要由于多山,四川由于盆周山地和川西高原占该省土地面积的 65% 而降低了平均丰度值。Ⅲ类为平丰度地区,其平均丰度值相当于全国的 90%。其中,黑龙江虽地形平缓、土壤大多肥沃且有广阔的森林,但因气候条件差、复种指数低,又有大面积沼泽,其平均丰度值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Ⅳ类为低丰度地区。这里是蒙新和青藏高原所在,有水利保证的局部河谷和绿洲地区土地生产力较高,蒙藏有较多的森林资源,但绝大多数地区或为利用效益不高的天然草场,或为沙漠、戈壁、高山、冰川所占据。6 省区可利用天然草场 23 268万 hm2 ①,占全国总面积的 24%,但大部分草地生产力极低。以西藏为例,1995 年全藏平均每公顷可利用天然草地净产值仅为 20 元,为当年耕地的 1/288。1974 年作者在西藏考察时,这一比例大约为 1/120,说明 20 余年来西藏耕地生产力已大大提高,而草地生产力变化不大。因此,为了提高西部地区农业资源利用效益,必须加快天然草地的改良,改进牧畜饲养管理,大力推行畜牧业集约化经营。 由表 1 可见,属于Ⅰ、Ⅱ类丰度的 19 个省、市、自治区,只占全国土地总面积 3/10,但按平均丰度比换算的有效面积却占全国的 4/5;而属于Ⅲ、Ⅳ类丰度的 11 个省、区,虽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7/10,但有效面积只占全国的 1/5。 以净产值为基础而估算的农业资源丰度值,既然含有活劳动与科技的投入,因而它最终就要受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如以山东与河南比较,两者农业资源规模和环境条件相差不大,但河南单位面积平均资源丰度值只有山东的 77%;江苏与安徽比较,后者平均资源丰度值只有前者的 54%;江西的平原和耕地规模都远大于福建,但江西的平均资源丰度值只有福建的 70%。资源丰度值较高的一方,在经济发展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可见按净产值估算的各地区农业资源平均丰度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相应变化着的数值。虽然如此,由于农业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体现农业资源价值的净产值有了很大增长,但各地区平均丰度值的相互比例关系并无明显变化。例如,1995 年同 1985 年比较,全国农牧业净产值 ( 按当年价格计算 ) 虽然增长了 5 倍,而各地区之间农牧资源平均丰度比的格局仍然大体相似。 本文旨在对多种资源进行可比的与综合的估算方法探讨,对不同自然资源价值进行可比与综合估算,对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的制定,资源与经济、资源与环境增长关系的探索,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是后者各个方面的基础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上一篇文章: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文章: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联合国93’SNA与SEEA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