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垦荒,挠力河流域湿地生态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大量湿地被垦殖,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湿地资源的破坏,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大降低;土地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灾害性气候发生频率增加;动植物等多样性资源急剧减少。挠力河流域作为“北大荒”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也就很具有代表性了。伴随着新千年“北大荒”停止一切垦殖湿地、草地和林地的措施出台,挠力河流域也迎来了退耕还林、还牧、还湿的调整时期。
关键词 湿地;生态特征;挠力河流域;三江平原
中图分类号 P9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1)02-0107-08
挠力河流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腹地。地处东经 131°31′~
134°10′,北纬 45°43′~47°35′。流域总面积为 24863km2,其中山区面积为 8320km2,占总面积的 3 3.5%;丘陵面积为 1197km2,占总面积的 4.8%;平原面积为 15346km2,占总面积的 61.7%(图 1)。挠力河为乌苏里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完达山脉勃利县境内的七里嘎山,自西南流向东北,在宝清镇北 15km 的国营渔亮子处,分为大、小挠力河两段水流,行 50km 至板庙亮子汇合,形成一个橄榄形的“夹心岛”,在饶河县东安镇入乌苏里江,全长 596km。
![]() |
图 1 挠力河流域示意图
Fig.1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Naolihe Drainage Basin
挠力河流域在行政区上包括宝清县全部,富锦、友谊、集贤、双鸭山、饶河 5 县市部分和国营农场总局的建三江、红兴隆 2 个国营农场管理局所属五九七、八五二、八五三、红旗岭、大兴、红卫、胜利、八五九等共 17 个大型农场。该流域面积占三江平原总面积近 1/4, 而其湿地面积要占三江平原湿地总面积的 1/4 强。目前流域中的 4 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在保护三江平原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方面极具代表性。由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垦荒,挠力河流域湿地生态特征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1~3]。探讨其湿地发展的过程及趋势,可以更好地保护湿地,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 湿地面积的急剧减少
经过近 40 年的开垦,挠力河流域湿地面积仅剩 52.26万hm2,包括天然湿地 45.80万hm2 和人工湿地 6.46万hm2。开发规模较大的时期在 1960~1980 年代。就宝清县域而言,1960 年代前,宝清县的东北部有大片荒原(七星河下游右岸和大、小挠力河之间),俗称东大荒。从 1960 年代起,有青原和十八里两乡的部分村屯,分别先后到毛家窝棚、小老等窝、黄菠萝岗、黑林子岗、狼洞窝等地建立开荒远征点。1973 年凉水乡的聚宝山村也挤进此地开荒建点。1975 年十八里乡报国村,远征到七星河东方的五棵树一带开荒建点。1979 年至 1981 年,经县统一规划,经政府批准,在东大荒先后建立起 16 个机械化开荒点,两个行政乡,即东升乡和建平乡(表 1)。
表 1 1980年代宝清两个新建乡的开发垦荒情况
Table 1 Reclamation conditions of the two newly built townships in Baoqing county in the 1980s
单位 | 项目 | ||||
---|---|---|---|---|---|
开荒播种情况 | 人口情况 | ||||
面积 (hm2) | 单产 (kg/km2) | 人口 | 户数 | 劳力 | |
合计 | 12725 | 1710 | 6766 | 1585 | 1826 |
东升乡 | 5122 | 1560 | 2366 | 625 | 729 |
建平乡 | 5839 | 1980 | 3267 | 679 | 787 |
青原点 | 1764 | 3210 | 1133 | 261 | 310 |
同时,从 1956 年开始,10 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先后在宝清县境内外建起国营农场群。在县境内有 4 个国营农场,其中八五二农场场部设在南横林子,在境内开荒约 10万hm2,八五三农场场部设在小清河,在境内开荒 7万hm2,五九七农场场部设在双柳河,境内开荒 6万hm2,龙头农场场部设在龙头乡,在县境内开荒 1万hm2。合计县内国营农场开荒共约 24万hm2。另外,县外的国营农场也进入县境抢开了大量荒地(表 2)。
表 2 县域外农场在县境内开荒数
Table 2 The reclaimed aera of land in Baoqing county from the outside farms
县外农场名 | 在县内开荒数 (hm2) |
---|---|
红旗岭农场 | 20000 |
八五四农场 | 1000 |
八五一一农场 | 8000 |
八五五农场 | 3000 |
北兴农场 | 6000 |
双鸦山农场 | 3000 |
友谊农场 | 4000 |
合计 | 45000 |
在挠力河流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也存在着以上这种情况。到 1980 年代初期,挠力河流域中宝清站和保安站以上的沼泽率分别降到 20% 和 17%,宝清站至莱咀子站间的沼泽率为 43%。到 1990 年代末,挠力河上游的沼泽率已不足 10%,中下游已降至 17.1%。图 2 是 1965 年(97.46万hm2)、1981 年(68.2万hm2)、1989 年(59.60万hm2)、1996 年(52.26万hm2)四个年代挠力河流域湿地面积的状况,从中可以看出,1960~1980 年代,湿地面积变化非常明显,1980 年代以来,变化比较缓和,这主要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 |
图 2 挠力河流域湿地面积变化
Fig.2 The changes in wetland area in Naolihe Drainage Basin
湿地面积的减少,使湿地生态功能发生明显变化,首先是蓄水调洪功能下降,需要附加人为工程来弥补;自然湿地面积的缩小,使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特别是鸟类迁徙停歇站和栖息繁殖地面积的缩小,极大地影响着生物物种的存在和繁衍。比如湿地植物绶草 (Spiranthes amoena)和湿地珍禽冠麻鸭 (Tadorna cristata) 已成为濒危和稀有物种。按岛屿生物地理理论推测,湿地面积减少 1/2 之后,生物种类将减少 25%,据此推测,挠力河流域湿地现存的生物种类不及原来物种数的 75%。
2 湿地水状况的改变
挠力河流域湿地水状况变化的驱动机制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包括水库、堤坝,排水沟,特别是农田灌溉,强烈地改变着水的再分配。
2.1 山丘区水库建设影响着湿地水状况
过去,挠力河流域洪涝灾害十分严重,尤其是干流宝清以下及支流七星河两岸地区,河谷开阔,地势平缓,河槽弯曲,水草密集,滞流严重,极易受洪涝灾害。为了下游的生态安全,1950 年至今,已在挠力河各主要支流上修建了大中小型水库数十座(表 3),大大减轻了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威胁。与此同时,天然湿地面积伴随着大规模开发相继减少,水深、水周期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目前正在挠力河上游修建的龙头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顾发电、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根治挠力河洪涝灾害、发展高产稳产农业、保障下游城乡工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控制骨干工程,水库建成后,可使挠力河中下游的防洪标准由现在的 10 年一遇,提高到 20 年一遇,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 4.24万hm2。
表 3 挠力河主要支流特征及相应水库
Table 3 The characters of the main tributaries and their reservoirs on Naolihe Drainage Basin
河流 | 流域面积 (km2) |
河流实长 (km) |
弯曲 系数 |
水库 |
---|---|---|---|---|
泥鳅河 | 234 | 34.8 | 1.73 | |
大、下色金别河 | 491 | 45 | 1.41 | 大、小色金别水库 |
宝石河 | 900 | 67.8 | 1.27 | 太平沟水库 |
宝清河 | 451 | 30.6 | 1.51 | 清河水库 |
大索伦河 | 451 | 99.4 | 1.29 | 大索伦河水库 |
小索伦河 | 368 | 24.6 | 1.40 | 小索伦河水库 |
蛤蚂通河 | 1235 | 150.3 | 1.80 | 蛤蚂通水库 |
七里沁河 | 1287 | 64 | 1.45 | 七里沁河水库 |
大佳河 | 208 | 35 | 1.20 | |
半截河 | 94 | 17 | 1.10 | |
小佳河 | 330 | 43.8 | 1.07 | 小佳河水库 |
内七星河 | 3985 | 241 | 1.75 | 金沙河水库、巨宝山水库 |
外七星河 | 6520 | 174.6 | 1.96 | |
宝密河 | 207 | 43 | 1.41 | 37.74 |
珠山河 | 146 | 25.2 | 1.26 | |
大主河 | 170 | 37 | 1.35 |
从 1970 年代初和 1990 年代初水库供水与灌溉需水量就很容易看出水量平衡的变化 ( 表 4)。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水库工程的不断修建,灌溉面积及需水量也在增加,水库在不能满足灌溉需水时,不足部分需要用井水和引水来补充,这便在时空分布上改变了湿地的水状况。
表 4 水库与灌溉需水量平衡变化
Table 4 The balance change of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s and reservoirs
年代 | 流域 | 净来水量 (亿 m3) |
灌溉面积 (万 hm2) |
灌溉需水量 (亿 m3) |
水量平衡 (亿 m3) |
---|---|---|---|---|---|
1970 年代 | 内七星河 | 1.75 | 2.1 | 0.79 | +0.96 |
外七星河 | 0.10 | 4.2 | 0.69 | -0.59 | |
挠力河干流 | 4.56 | 4.5 | 2.94 | +1.62 | |
1990 年代 | 内七星河 | 1.79 | 5.81 | 2.45 | -0.66 |
外七星河 | 0.10 | 11.5 | 2.29 | -2.19 | |
挠力河干流 | 6.27 | 14.8 | 6.27 | 0 |
2.2 堤防工程阻断了湿地水体的连续性
为防止洪水漫溢淹没农田,挠力河干流及各支流均修筑了防洪堤,保护了耕地和人民生命财产,同时,使湿地紧缩、零星分割,到 1995 年,挠力河堤防长度已达 200 多 km,保护耕地近 10万hm2,七星河堤防长度也达 47.4km,保护耕地区 2万hm2,其它支流的堤防长度总计达 224km,表 5 列出了截止 1995 年宝清县堤防情况。堤防的修建,曾为挠力河流域的开荒建设起到了重要贡献,时至今日,堤防在洪水期仍然保护着一方百姓。从另一方面而言,堤防使湿地的水状况发生了物理改变和重组,同时相应改变了湿地的其它特性。
表 5 1995年宝清县河流堤防长度
Table 5 The length of river dikes in Bapqing county
名称 | 长度 (km) |
---|---|
总堤防长度 | 339 |
七星河 | 48 |
大挠力河 | 139 |
小挠力河 | 64 |
宝石河 | 34 |
金沙河 | 31 |
色金别河 | 17 |
梨树河 | 3 |
宝清河 | 3 |
2.3 河道治理与排水渠干改变了湿地水状况格局
挠力河及其支流进入平原后,均变为沼泽性河流,河道弯曲泄流不畅,每逢汛期造成大量洪水漫溢,形成天然滞洪区。在大规模开垦年代,严重地影响了河两岸耕地的排水和进一步开垦。为进一步发挥治涝工程的作用和效益,保证耕地稳产高产和有计划地扩大垦荒面积,曾对内、外七星河及挠力河干流进行了治理,通过开挖河道,降低水位,加大泄流能力。同时筑堤束水,防止泛滥。
另一方面,依照挠力河流域淹水受害情况,以及开垦计划,在本区开挖了许多排干,纵横交错,以宝清至大、小挠力河交汇处为例,在面积近 1215km2 的区域,有 22 条排干,总长达 186km,这种水路网,在挠力河流域分布很广泛,极大地改变着本区的水流特性,影响着天然湿地的生态特征。
3 湿地水质变化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的大规模开发,废水排放、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施用,引起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不断加剧,湿地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在河流、水库、沼泽的不同反应上[4]。根据部分统计,仅宝清县年排污量就达 1056.63万t,污染物总量达 15364.85t,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等。这些污染物主要进入了河流(表 6)。
表 6 宝清县 1995 年废水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
Table 6 The wastewater discharge and the main pollutants of Bapqing county in 1995
排污流向 | 废水排放量 (万 t) |
主要污染物 (t) | 小计 | ||
---|---|---|---|---|---|
SS | COD | BOD | |||
大索伦河 | 157.29 | 3341.92 | 2861.19 | 82.61 | 6285.72 |
幸福干渠 | 28.11 | 8.75 | 12.49 | 12.32 | 33.56 |
梨树河 | 391.70 | 7968.49 | 7968.49 | ||
岚峰河 | 48.96 | 955.21 | 955.21 | ||
小清河 | 21.27 | 16.88 | 1.34 | 2.25 | 20.47 |
双柳河 | 21.23 | 101.40 | 101.40 | ||
七星河 | 388.14 | ||||
合计 | 1056.63 | 15364.85 |
另据 1995 年统计,宝清县域农用化肥施用量达 18552t,农药使用量 579t(表 7)。施肥种类主要为尿素、磷酸氢二铵、三料磷肥、钾肥和少量稀土微肥、过磷酸钙等。从 1970 年到 1990 年平均每年用肥量增加 11.5%,1990 年代初到现在每年平均增加 16.9%。从化肥利用率来看,平均每公顷施化肥量 85kg(折纯量),氮肥利用率为 40%~50%,磷肥为 10%~20%,钾肥为 30%~40%。以氮肥为例,其中作物根系吸收利用 30%~50%,残留在土壤中 20%,固定反硝化作用 15%,挥发 10%,地表径流带走 15%,淋溶 10%。从农药利用率来讲,目前各类农作物所施的农药均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每种农药利用率为 30%~40%,60%~70% 被挥发、淋溶、土壤胶体吸附、生物固定等。农药施用后,分布在农作物和土壤表层,并通过风吹、雨淋、灌溉等转移到大气和水中。
表 7 1995年宝清县化肥、农药施用量统计
Table 7 A statistics the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applied in Baoqing county in 1995
名称 | 总计 (t) | 县属 | 佳市原种场 | 国营农场 |
---|---|---|---|---|
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 | 18552 | 9330 | 86 | 9136 |
氮肥施用量 | 6730 | 3315 | 20 | 3395 |
磷肥施用量 | 2185 | 216 | 1969 | |
钾肥施用量 | 304 | 99 | 205 | |
复合肥施用量 | 9333 | 5700 | 66 | 3567 |
农药施用量 | 579 | 190 | 388 |
通过对几个典型湿地区的水质特征进行分析(采样来自内、外七星河及挠力河支流几座水库),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级和Ⅳ级标准)、地表水质分级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i=Ci/Si,式中,Pi 为污染物指数值,Ci 为污染物测试值,Si 为污染物标准值。pH 指数计算采用 Pi=Ci-Csi/Cmax-Csi,式中,Csi 为标准值最大值与最小值平均值,Ci 为 pH 测试值,Cmax 为标准值的最大值。DO 指数计算采用 Pi=Cmax-Ci/Cmax-Csi,式中,Ci 为 DO 测试值,Csi 为 DO 标准值,Cmax 为水溶液饱和值 Cmax=15.0。
结果显示,七星河的氨态氮含量在 0.02~0.06mg/L(国标值 0.02mg/L),超过国标 1~2 倍(表 8)。说明施用化肥对地表水有一定的影响。从几座水库的水质来看,超标污染物有 SS、CODcr、Hg 等。其中,八五二电厂水库中的 SS、CODcr 超标 4 倍以上,主要为发电厂废水所致,清河、新鲜河水库中的 Hg 量超过 3~4 倍。
表 8 挠力河流域超标污染物与临界污染物评价结论表
Table 8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excessive discharge and critical pollutants from Naolihe Drainage Basin
水源地 | 评价 | ||
---|---|---|---|
超标污染物 | 临界污染物 | ||
名称 | 倍数 | ||
外七星河上游 | NH3-N | 0.5 | DO |
外七星河中游 | NH3-N | 1 | DO |
外七星河下游 | NH3-N | 1 | DO |
内七星河上游 | NH3-N | 1 | CODcr, DO |
内七星河中游 | NH3-N | 1 | pH, DO |
内七星河下游 | pH | 0.2 | DO, NH3-N |
八五二电厂水库 | SS | 4.44 | DO |
CODcr | 4.27 | ||
新鲜河水库 | pH | 0.3 | CODcr |
Hg | 4 | ||
清河水库 | pH | 0.3 | CODcr |
Hg | 3 | ||
蛤蟆通水库 | CODcr, DO, NH3-N |
对挠力河上游龙头桥水库库区的几条河流平水期、丰水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仍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中Ⅲ类水域水质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方法采用单项和综合污染指数法,采用单项指数进行评价,选择其中污染等级最高者作为该断面的评价等级,各断面结果均为Ⅳ级或Ⅴ级,主要影响因素为高锰酸盐指数、凯氏氮、总磷,说明库区水体以有机污染为主,这和污染源调查结果是一致的。综合评价结果各断面为Ⅱ级水体。从水期变化而言,平水期水质好于丰水期,支流水质好于干流水质。
4 湿地产品质量和数量的丧失
挠力河流域湿地产品主要有动物产品和植物产品。自然湿地分布有纤维植物、饲用植物、药用植物、蜜源植物等资源。纤维植物有芦苇、小叶樟、大叶樟及各种苔草;饲用植物以小叶樟牧草为主;药用植物有香蒲、驴蹄草等;蜜源植物有毛水苏等。由于近年来的湿地开垦,这些资源植物在数量和质量上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芦苇表现得最为直观。
1998 年夏秋对七星河芦苇自然保护区的芦苇进行了采样调查。共设样点 20 个,其中东西方向上布点 15 个 (A, B,…M, N, T),其中有一点 T 为水塘,南北方向布点 5 个 (O, P, Q, R, S),每隔 20m 采一个样。调查结果如表 9 所示,通过与有史资料[1](表 10)的比较研究得出:一级芦苇及三级芦苇有下降趋势,二级芦苇比例相对提高,这是由于缺水及人为活动,一级芦苇退化,三级芦苇部分被开垦所致。
表 9 芦苇生态特征调查表
Table 9 The ec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reeds from Qixinghe reserve
地点 | 项目 | ||||
---|---|---|---|---|---|
株数 (株/m2) |
高度 (m) |
基粗 (cm) |
干重 (kg/m2) |
产量 (kg/m2) | |
A | 102 | 1.30 | 0.40 | 0.045 | 450 |
B | 98 | 1.48 | 0.30 | 0.052 | 520 |
C | 120 | 1.36 | 0.42 | 0.058 | 580 |
D | 141 | 1.83 | 0.47 | 0.36 | 3600 |
E | 155 | 1.67 | 0.38 | 0.36 | 3600 |
F | 160 | 1.80 | 0.39 | 0.41 | 4100 |
G | 158 | 1.92 | 0.44 | 0.38 | 3800 |
H | 172 | 2.02 | 0.52 | 0.46 | 4600 |
I | 154 | 2.31 | 0.48 | 0.52 | 5200 |
J | 162 | 2.26 | 0.56 | 0.58 | 5800 |
K | 152 | 1.90 | 0.37 | 0.44 | 4400 |
L | 121 | 1.58 | 0.42 | 0.12 | 1200 |
M | 178 | 1.61 | 0.34 | 0.34 | 3400 |
N | 181 | 1.20 | 0.42 | 0.39 | 3900 |
O | 160 | 1.90 | 0.51 | 0.18 | 1800 |
P | 172 | 2.10 | 0.40 | 0.16 | 1600 |
Q | 154 | 2.40 | 0.33 | 0.14 | 1400 |
R | 122 | 1.41 | 0.46 | 0.06 | 600 |
S | 145 | 1.50 | 0.36 | 0.08 | 800 |
表 10 芦苇资源等级划分指标及面积比例
Table 10 The classsification indicators and area proportion of reed resources grades
等级 | 指标 | |||||
---|---|---|---|---|---|---|
高度 (m) |
茎粗 (cm) |
盖度 (%) |
干重 (kg/m2) |
产量 (kg/m2) |
占芦苇资源 总面积 (%) | |
I | >2.3 | >0.6 | >70 | >0.6 | >6000 | 4 |
II | 1.5~2.3 | 0.4~0.6 | 50~70 | 0.3~0.6 | 3000~6000 | 17.8 |
III | <1.5 | <0.4 | 30~50 | 0.06~0.3 | 600~3000 | 78.2 |
芦苇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但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极不稳定,面积、长势及产量波动很大,这与自然条件变化、特别是人类经济活动有密切关系。经研究,三江平原大体存在着 20 年为一个周期的干湿交替变化规律,多雨期地表湿润积水,芦苇生长较好,面积扩大,干旱少雨期,地表缺水干燥,芦苇长势变差;人类大量毁苇开荒造田,面积缩小。据统计,在七星河芦苇区,每年只能收割 5000t 芦苇,占收割面积的 25%,近 75% 的芦苇被第一年春天一把火烧掉,每年损失芦苇近 1.5万t,折合人民币 375 万元。不仅如此,由于管理不善,每年都有私自进入苇塘进行乱捕、滥猎,对水禽栖息地和鱼类资源影响极其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春季,仅附近居民进塘拾出的鸟蛋就有上万枚,影响了鸟类的繁殖,使整个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受到威胁。
挠力河流域湿地的鱼类资源也在衰退。由于人口增加,过度捕捞、捕杀亲鱼和酷捕幼鱼,加上水域环境不同程度的污染,某些河段的捕鱼量明显下降,鱼类群体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中低龄鱼增加,高龄鱼减少。就小挠力河而言,由于乱捕乱捞,毒、炸、河水减少等原因,鱼的繁衍和产量大大削弱和下降,图 3 可以看出,从 1950 年代到 1960 年代,鱼的捕捞量不断增加,1970 年代河水急剧减少,捕鱼量也急转直下,1980 年代有所回升,进入 1990 年代,随着人工养鱼技术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加强,鱼的捕捞量开始趋于稳定。
![]() |
图 3 小挠力河不同时期捕鱼量
Fig.3 Amount of fishing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small Naolihe Drainage Basin
5 挠力河流域典型区域湿地生态特征的趋势分析
以上分析了挠力河流域湿地生态特征的近年来的变化,实际上,变化的特征类型很多,有微观的,也有宏观的,由于多种原因,这里不再列举。随着新千年的新举措,沼泽湿地已被严禁开垦,但一些水利工程建设仍可能对现有湿地产生影响。以下就龙头桥水库对挠力河流域湿地的影响及其一些政策导向对湿地保护与建设所起的作用给以简单分析。
5.1 挠力河龙头桥水库水质预测
水库水质预测采用类比分析法,类比水库为同一流域中的蛤蟆通水库,选择较重要的、敏感的和超过Ⅱ类水质标准的项目进行。而对一些次要的,远远小于Ⅱ类标准的项目则不做预测,主要以有机物为主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如表 11 所示。
表 11 龙头桥水库坝前水质预测表
Table 11 Forecast of the water quality prior to dam construction in Longtouqiao reservir
序号 | 项目 | 平水期 (mg/l) | 丰水期 (mg/l) |
---|---|---|---|
1 | 溶解氧 | 7.85 | 8.20 |
2 | 高锰酸盐指数 | 7.30 | 5.00 |
3 | 生化需氧量 | 1.20 | 1.50 |
4 | 凯氏氮 | 0.30 | 0.28 |
5 | 非离子氨 | 0.001 | 0.002 |
6 | 硝酸盐 | 0.15 | 0.9 |
7 | 总磷 | 0.008 | 0.05 |
由表 11 可以看出,水库本身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天然来水经过水库拦蓄、沉淀、降解等一系列过程,各项指标都将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可达到地面水Ⅱ类或Ⅲ类水域标准。
5.2 龙头桥水库工程对下游湿地的影响
挠力河中游沿岸地表由于长期积水,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和沼泽化湿地,面积达 4万hm2,一部分零星分布在河的两岸属河漫滩地,另一部分则分布在挠力河和内七星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即长林岛自然保护区和七星河芦苇保护区,同时还有与长林岛自然保护区相望以挠力河相隔的雁窝岛自然保护区。
挠力河两岸河滩泛滥地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形成了以水为主导因子,以沼泽湿地为特征的沼泽生态系统。龙头桥水库位于挠力河上游,其下游区间流域面积达 23133km2。水库建成后,可调节水量 2.13亿m3,改变了坝下水量的时空分配,由于水库的削峰滞洪作用,20 年一遇洪水得以控制,减少了下游的洪涝灾害,因此也减少了两岸河滩泛滥地的面积。尽管水库可灌溉水田面积 2万hm2,同时相应增加了水面的覆盖面积,保持了空气的湿度,但从有利于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平衡的角度看,水田远不及天然湿地的原有功效。
5.3 龙头桥水库工程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就七星河芦苇自然保护区而言,它位于内七星河流域下游,其水源来自内七星河,与挠力河无关,因此,龙头桥水库的兴建对七星河芦苇保护区不产生任何影响。
就长林岛自然保护区而言,它位于挠力河与内七星河交汇形成的三角地带,地貌类型属挠力河及支流内七星河冲积、洪积的低湿平原。区内分布有大片沼泽湿地,其水源补给是靠大气降水、耕地坡水和河水补给。目前,挠力河干流堤防和内七星河堤防均已修建完工,10 年一遇洪水不会漫溢出堤。水库和上述工程未修建前,挠力河的来水量只占长林岛保护区来水量的 30%,内七星河来水量占 40%,其余 30% 来自大气降水和耕地坡水。从集水面积来看,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 1730km2,只占全流域面积的 6.4%,占保护区以上流域面积 15.8%。从水量上来看,内七星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3.98亿m3,自然保护区以上挠力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11.96亿m3,兴建水库后,扣除用于灌溉的水量 2.84亿m3,考虑 20% 的回归水 0.568 亿,流经保护区控制断面的水量(不包括内七星河)仍达 9.68亿m3,因此,兴建水库对保护区供水量而言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就雁窝岛自然保护区而言,其水资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雨、中上游地区河流和地表水径流汇集三部分。其中,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径流汇集占来水量的 60%,河流来水量占 40%,主要来自挠力河和蛤蟆通河,蛤蟆通河汇入小挠力河后又与大挠力河汇合,共同补给保护区水源,正常情况下,小挠力河占保护区来水量仅为 15%,与大挠力河汇合后,也仅占保护区来水量的 20%,因此,龙头桥水库兴建后,对雁窝岛自然保护区湿地的影响并不大,基本可保持原有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从以上分析可知,尽管从全年来水量上来看对保护区的影响不大,但由于水量的时空分配发生了变化,将会对湿地中敏感动、植物种的生态分布及特征产生影响,也可能会影响到湿地动植物的健康。因此,为了保持长林岛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应在三环泡滞洪区下游修建进水闸一座,以调节长林岛水量。雁窝岛自然保护区也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防止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病变。
5.4 政策导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政策导向这里主要指政策或法规对湿地的关注程度以及实施的具体方案,特别是对于保护区湿地而言,尽管有明文规定,对划定范围加以保护,但由于资金和具体方案未加落实,仍会出现湿地被扰、生态特征恶化现象。七星河芦苇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1991 年被划为县级自然保护区后,对宝清县芦苇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人力、物力不足,乱割、乱捕、滥猎现象极为严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很大。目前,该保护区已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配置将会得以加强,对保护好芦苇资源和以苇塘湿地为栖息环境的鸟类和鱼类资源将起到积极作用,湿地生态特征将会趋于好转。
在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对湿地生态系统实施可持续性管理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涉及到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的复杂关系,既要保证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又要照顾到生态平衡,因而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政策法规,提高全民意识,使生态、社会和经济相协调。一切在临近湿地过度带从事开发或水利、道路以及其它工程建设,都要采取必要的避让和补救措施,并必须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