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辽河三角洲是我国四大河流(长江、黄河、珠江、辽河)三角洲之一。其所处的核心位置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既有平坦的土地资源,地下还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还有面积广阔的芦苇、湿地和滩涂资源,具有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论文对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实地调查了土地利用优化结构的有关参数,应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辽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在模型中,设置了以水田、旱地、芦苇、油田、盐田、养虾池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为变量,写出了近期和远期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线性不等式。通过在计算机上选优计算,得出了辽河三角洲现状、近期和远期土地利用优化构成,并得出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优化结构的目标函数值(最大经济效益)。最后提出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持续利用的 12 项对策,并对每项对策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持续利用;辽河三角洲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1)02-0115-06
1 问题的提出
辽河三角洲是我国四大河流(长江、珠江、黄河、辽河)三角洲之一。由辽河流至辽宁省境内六间房后,经人工改造作用分成两股,一股为大辽河,一股为双台子河,均南流入渤海辽东湾。由大辽河、双台子河、大凌河等冲积而成的平原,三角洲的顶端在六间房,此处大致是外辽河流入大辽河在浑太河交汇处所在。西界在大凌河口以东,东界在长大铁路以西、盖州市大清河以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辽宁省的盘锦市和营口市市区、郊区以及营口县的西部平原地区,而三角洲的核心所在则是盘锦市。
辽河三角洲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条件,发展外向型经济潜力很大。新中国成立以来,被称为东北“南大荒”的辽河三角洲,已逐步改造成为辽宁省重要的商品稻谷生产基地。20 世纪 70 年代辽河油田在此开发,已建成为石油化工城。目前辽河三角洲已被国家列为重点原油开采、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和国务院重点农业开发区。
土地是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程度,反映了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辽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丰富,通过研究摸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类型、利用方式以及结构与功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进行优化,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制定土地利用开发规划以及为农业生产发展与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地资源利用特点与产出水平
2.1 土地资源利用特点
(1) 是一个典型的以湿地利用为主的三角洲
辽河三角洲共有湿地面积约 38.89万hm2,占辽河三角洲土地总面积的 75% 左右(表 1)。在一个地区具有如此高比重的湿地为全国少有,成为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中一大特点。
表 1 辽河三角洲湿地类型面积表
Table 1 Wetland type of Liaohe Delta
湿地类型 | 面积 (hm2) | 占总土地面积比重 (%) | |
---|---|---|---|
土地总面积 | 520766 | 100.0 | |
湿地总面积 | 388869 | 74.8 | |
其 中 |
水田 | 145441 | 27.9 |
芦苇 | 82140 | 15.7 | |
淡水水域 | 73705 | 14.2 | |
滩涂 | 64723 | 12.8 | |
海盐田 | 20859 | 4.0 | |
其他 | 2001 | 0.2 |
(2) 以农业生产用地为主,成为参与优化的主要用地
辽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利用中,以农业用地为主,共有农业用地 41.97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80.7%,其中耕地占 32.5%,水域占 42.8%,草地占 4.0%。尤其水田比重高,占耕地比重的 85%。
(3) 在工业用地中,盐田和石油开采用地占有较大比重
随着辽河三角洲的开发,尤其 20 世纪 70 年代辽河油田开发,城镇、工业和交通用地逐年扩大。而在工业用地中以盐田和为石油工业服务的用地为主,前者占土地面积的 4.0%,后者占土地总面积的 1.6%,为了方便勘探,除了区内正常的公路交通网外,还修了近 2000km 的油田路。这种具有特色的工业用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 6% 左右,远高于其他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中工业用地的比重。尤其盐田有海盐田和利用地下卤水的盐田两种类型。
(4) 随着海岸不断向海推进,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呈动态增长,海岸土地利用特征明显,滩涂利用类型多样
辽河三角洲海岸不断向海推进,滩涂不断向海扩展,随着海岸造地,土地后备资源得到增加,成为土地呈动态增长的地区。近 30 年来成陆面积 150km2,其中双台子河口脱离潮水作用所成陆面积近 100km2[1]。为了扩大土地资源利用面积,开辟水田、苇田,筑养虾池,修平原水库等。由此辽河三角洲利用滩涂面积逐年扩大,在海岸地区利用滩涂发展的用地约占 85% 左右。
2.2 土地利用的产出水平高
辽河三角洲土地生产具有较高的水平,土地产出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较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原油、天然气、芦苇、海盐和水稻等成为我国及辽宁省重要的产品(表 2)。辽河油田的原油产量达 1200万t 以上,成为我国第三大油田;滨海芦苇面积达 7.33万hm2,占世界第二位、亚洲第一位。6.67万hm2 的水稻田成为辽宁省重要的商品稻谷生产基地。营口盐场则是我国纬度最北的海盐场,海盐产量解决东北经济区工农业及人民生活用盐之需。
表 2 辽河三角洲主要产品占全省比重
Table 2 Proportion of primary products in Liaohe Delta to that in Liaoning Province
项目 | 辽河三角洲 | 占营口、盘锦二市比重 (%) | 占全省比重 (%) |
---|---|---|---|
土地面积 (104hm2) | 52.1 | 60.0 | 3.6 |
水稻产量 (104t) | 87.9 | 95.2 | 25.8 |
芦苇产量 (104t) | 35.4 | 100.0 | 80.5 |
原油产量 (104t) | 1258.0 | 100.0 | 99.2 |
天然气产量 (108m3) | 16.4 | 100.0 | 84.3 |
海盐产量 (104t) | 59.5 | 100.0 | 29.0 |
海水养殖面积 (hm2) | 269.5 | 75.4 | 4.1 |
海水养殖产量 (t) | 5989.0 | 92.6 | 1.4 |
从表 2 看出,土地面积仅占辽宁省的 3.6%,而土地的产出量在辽宁省占有较大比重,成为辽宁省稻、苇、油、盐等重要生产基地。
3 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
3.1 线性规划方法与优化模型的建立
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土地是我国的国策。辽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利用,应从综合开发利用的目的出发,做到既利用了资源,又发展了经济,同时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此,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定量分析方法,正确处理好系统复杂的空间结构(土地合理利用构成),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则是优化问题中的目标函数,采用的方法则是线性规划。线性规划对用于多项资源的有效分配或从有限资源中设计若干方案,从中选定最优方案[2]要求在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线性规划模型,就是求解一组变量
X=(X1, X2, X3,…,XN)T
满足约束条件
![]() |
并使目标函数
![]() |
式中,Xj 为决策变量,即所需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aij 为经济利益系数或资源消耗系数;bi 为资源限制量(右端项),即各类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水资源等;cj 价格系数;m 为约束条件(方程)个数;n 为决策变量个数;Xj≥0 为非负约束。
根据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特点与发展方向,选择参与优化的变量 xi(xi=13,见表 3 所列),并对变量的系数和资源限额等进行确定。近期采用实际调查数,远期采用回归、GM(1.1) 等方法进行预测确定,从而写出近、远期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略)。
表 3 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优化构成 (%)
Table 3 Optimization structure of land use in Liaohe Delta
土地利用类型 | 现状 | 近期 | 远期 |
---|---|---|---|
X1 水田面积 | 33.7 | 37.2 | 39.7 |
X2 旱粮面积 | 4.8 | 4.7 | 4.4 |
X3 油料面积 | … | … | … |
X4 蔬菜面积 | 0.6 | 0.8 | 1.0 |
X5 芦苇面积 | 19.0 | 21.4 | 21.5 |
X6 对虾养殖面积 | 1.6 | 3.4 | 3.4 |
X7 贝类养殖面积 | 2.2 | 3.7 | 3.7 |
X8 淡水水域 | 1.6 | 2.4 | 2.7 |
X9 园地 | 0.4 | 0.4 | 0.5 |
X10 林地 | 1.2 | 1.6 | 1.9 |
X11 草地 | 4.9 | 4.9 | 4.9 |
X12 海盐场 | 5.0 | 5.0 | 5.0 |
X13 矿盐场 | 0.1 | 0.6 | 1.1 |
小计 | 75.1 | 86.1 | 89.8 |
未利用地 | 24.9 | 13.9 | 10.2 |
总计 | 100.0 | 100.0 | 100.0 |
3.2 优化结果分析
根据写出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通过线性规划优化计算,得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优化构成(表 3)。辽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因而参加优化的土地面积也在增加。但参加优化的面积中,可利用部分是随着利用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如滩涂发展养虾、养贝等也只能利用可养部分,有一部分土地暂时利用不上。从表 3 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由当前的 75.1% 提高到远期的 90% 左右。
通过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发展的优化计算,土地产出得到增长,近期和远期的目标函数(最大的经济效益)达到 18.73 亿元和 26.20 亿元,年平均递增速度近期为 6% 左右,远期为 7.0% 左右。土地产出率,参加优化的土地,现状为 3219 元/hm2,近期为 4338 元/hm2,远期为 6067.5 元/hm2(表 4)。
表 4 辽河三角洲土地优化的目标函数与产出
Table 4 Output of product and objective qunetion of land use optimization in Liaohe Delta
项目 | 现状 | 近期 | 远期 |
---|---|---|---|
目标函数(亿元) | 13.9 | 18.73 | 26.2 |
水稻产量 (104t) | 87.9 | 120.0 | 150.0 |
芦苇产量 (104t) | 38.2 | 52.2 | 73.0 |
对虾产量 (t) | 5208 | 16350.0 | 21800 |
贝类产量 (t) | 1750 | 3000 | 3600 |
淡水鱼蟹产量 (t) | 9264 | 12320 | 17400 |
盐产量 (104t) | 58.65 | 70.0 | 130.0 |
森林覆盖率 (%) | 2.395 | 3.0 | 3.53 |
被优化土地产出值(元/hm2) | 3219 | 4338 | 6067.5 |
4 对策与措施
要达到以上的优化结构、目标函数和土地产出,并使土地持续利用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4.1 进一步围海造地,增加土地面积,扩大耕地(水田),提高单产,向国家提交更多的商品稻谷
国家要求辽河三角洲提交更多的粮食,为此,除采取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原有水田的单产外,要扩大水田面积。由此,辽河三角洲每年可增加 10~12万t 粮食。如果按人均消费粮食 400 kg计算,可满足 50~60 万人的粮食需求。
4.2 改造低产苇田,充分发挥芦苇的生产和生态作用
目前,辽河三角洲每公顷能产 12000~15000kg 的高产苇田仅占 11% 左右,7500~12000kg 的中产苇田占 25% 左右,而 60% 以上的苇田,单产在 7500kg 以下,其面积约 4~4.67万hm2。为此,将采取灌溉、施肥、加强管理等措施提高单产。除了重视芦苇的生产作用外,尚需重视芦苇的生态作用。双台子河口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是黑嘴鸥、丹顶鹤等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初步划出 3万hm2 范围,作为保护濒临灭绝候鸟的地区,而且还可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科研基地以及旅游景区。
4.3 扩大盐田面积,提高和稳定海盐单产水平,发展盐田生态系统
营口盐场是辽河三角洲主要海盐生产地区,海盐生产受气候因素波动,历年产量不稳定,最高年产量达 80万t,一般年产 60万t,最低年产量不足 30万t,为了稳定产量,需要进行盐田改造,并采取塑料苫盖等措施,以提高单产水平,满足工农业用盐需求。
在盐田中长有盐藻和卤虫等生物资源,利用盐田的各级蒸发池,发展盐田生态系统。一级蒸发池海水盐度 20‰~35‰,可兼养对虾,2~4 级蒸发池内长有盐藻,到 3 级蒸发池,盐藻可大量生长,到 5 级蒸发池,形成卤虫的聚集地,卤虫是对虾良好的饵料。盐藻—卤虫—对虾的食物链,是一个生态系统,盐藻可加工成胡萝卜素,卤虫含蛋白 60% 以上,可以深加工,二者均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4.4 充分利用滩涂资源和淡水水面,发展对虾、贝类及淡水鱼蟹的养殖
辽河三角洲可发展对虾养殖的面积约 2.33万hm2,目前仅利用了 6753.8hm2,尚不足 30%,目前养殖虾的单产水平低、平均仅 51.4kg,而全省高产虾池可达 400kg,大有潜力可挖。辽河三角洲蛤蜊岗(为一大沙洲)的文蛤资源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由于采捕管理不当,资源量有所下降。为此需要加强管理,实行定期采捕,使其维持生态平衡,并在其它滩涂上增加文蛤的座苗,从而提供更多的商品文蛤,以满足出口需求。
辽河三角洲有大面积淡水水面,可继续发展淡水养殖,采取稻田养鱼、苇圹养鱼、水库养鱼等方式。同时利用河口的蟹苗资源(中华绒螯蟹)发展河蟹养殖,使之成为北方蟹苗基地。
4.5 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发展草食畜牧业
辽河三角洲的草场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畜牧业生产以舍饲的养猪业为主,草食的大牲畜比重仅占 1/5,而绝大部从事劳役。对本区的石山种畜场,用灰色系统中的 GM(1.4) 模型[3]进行研究,其模型为:
![]() |
经计算得出:
![]() |
由上式可以看出,在方程的右边,x3 为负值,说明石山种畜场的草场资源几乎没有对畜牧业作贡献。石山种畜场的草场资源是辽河三角洲分布较为集中、草质较好的草场。从计算的现实状况,更谈不到对石山种畜场以外地区草场资源的利用。为此,需对现有草场进行改良,提高引进优质牧草的比重,并建立人工草场,扩大单位面积产草量,满足发展草食牲畜饲料的要求。
4.6 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为河口与近海水域提供丰富的有机碎屑,使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禽鸟类与西太平洋斑海豹得以生存。同时,三角洲的沼泽芦苇地的发育,有利于滞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使环境质量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能产生出很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由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转化为湿地经济生态系统,使其充分发挥功能。
4.7 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海防林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增加绿色植物的覆盖度
辽河三角洲发展林业有一定难度,一则土地盐碱重,植树成活率低,二则湿地面积大,可供造林的地方主要是沟渠、河流两岸、道路两侧,而这些场所虽有水源好、土壤脱盐程度高、植树成活率高的优点,但面积小。要提高本区森林覆盖率,必须采取:
(1) 在三角洲东、北、西边缘地势较高地带,建速生丰产林基地;
(2) 在海堤上种植耐盐碱灌乔木树种,如沙枣、枸杞、柽柳等,在海堤内坡种植耐盐碱的芦茎头、马绊草、碱草和芦苇等植物,既保护坡堤,又绿化环境;
(3) 在河滩地上栽培灌木柳,这是一种适应性强的植物,一次栽培多年受益,同时又是柳编制品的原料,具有经济效益。
4.8 防止原油污染土地,尽量减少落地原油量
辽河三角洲随着石油开采及相应的炼油等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工业“三废”排放量有所增加。而对土地来说,主要是油污染,落地原油在地表的散失和聚集,引起土地及周围环境的污染。一般来讲,落地原油占开采量的 0.5% 左右。5% 则通过各种形式污染土地、河流、海域等环境,有的直接污染稻田、苇田等。近年来重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落地原油量明显减少。
4.9 进一步搞好城市规划,严格控制城市用地扩张
目前辽河三角洲主要城市有营口市区、盘锦市的兴隆台区和双台子区。随着城市发展,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如营口市的建成区,在 1980 年为 27.2km2,1988 年达 31.5km2,规划到“六五”期末,总用地控制在 30km2,实际上 1985 年已达 30.6km2,超控 0.6km2。盘锦市为新建城市,也同样存在类似情况。通过人口预测,到 2000 年辽河三角洲人口达到 213.4 万人,城市用地达到 107.06km2。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的扩展将成为必然,为此要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严格控制发展速度,尽量少占用生产用地。通过新一轮土地规划,城市用地有潜力可挖。
4.10 处理好油田开发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尽量减少土地占用
石油资源的开采,虽然取之地下,但地面生产设施必然占用一部分土地。从油田开发至今,历年累计占地已达 8370hm2,主要占用了草场、耕地和苇地。辽河油田尚在进一步勘探发展,尤其在海外河地区(大洼县南部),有进一步开采的可能。为此,在开采过程中,尽可能少占耕地和苇地,并尽量减少对土地的污染。
4.11 完善和修建水利设施,积极开辟新水源,解决用水不足问题
目前辽河三角洲用水量大于供水量,特别是旱年,水的需求矛盾更为突出。农业用水主要靠大辽河、辽河中游水库水及绕阳河自然径流供给。三角洲内部自身的水源主要起调节和补充作用。今后随着新开水田、苇田、以及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供水将成为主要矛盾。为此将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1) 开辟新水源。在境外河流上游新修大型水库解决部分用水不足,如太子河上游的观音阁水库建成后,可分配给辽河三角洲 2.3亿m3 的水量,从东部解决三角洲的农田缺水。在大凌河上游修白石水库,从三角洲西部调剂部分用水,解决芦苇的灌溉用水;
(2) 新建和扩建三角洲上的平原水库,起到调剂用水的作用;
(3) 合理开发地下水,解决城市及工业用水。
取三角洲的深层地下淡水,打一部分井群满足城市(包括人口)及工业用水。此外修建地下水源工程:其一为石山水源工程。从大凌河左岸的河流冲积洪积扇前缘开采地下水,工程总供水能力为 5万t/日;其二为高升水源工程,在盘锦东北部开采地下水,日取水能力也为 5万t。以上工程完成后,可基本解决三角洲工农业发展的用水需求。
4.12 海平面上升对辽河三角洲可能的影响
全球性气候变化及海平面上升也会影响到辽河三角洲土地的开发利用。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影响可能最为严重。在我国现代黄河三角洲海拔 2m 以下面积 2000km2,废黄河以南的苏北平原海拔 2m 以下面积 5000km2,天津附近的老黄河三角洲海拔 4m 以下的面积约 7000km2。这些地区在将来海平面上升时将会受到严重危害[4]。同样,邻近这些地区的辽河三角洲也将会面临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港口、城市、盐田、海堤、自然保护区、农田水利设施等的安全。目前国内外已在重视海平面上升问题的研究,如荷兰已完成了三角洲计划,进行了三角洲防护研究。我国也将面临这一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研究的重要性。除了在理论上加以研究外,要研究并采取防治措施,以减轻灾害影响的程度。
参考文献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