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 1986、1996 和 2000 年三期 TM 遥感图像,得到海口市 1986~1996 和 1996~2000 年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海口市的土地变化规律表现为耕地、林地、滩涂及未利用地转化为城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通过分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口市林地、水体等自然景观随着人类的干扰,分维度降低;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分维数降低;城镇扩大,斑块数量减小,用地趋于集中;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增加,用地趋于分散,复杂度增加。海口市土地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城镇面积的扩大,其次是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的扩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农村用地扩大,海口市土地结构表现为利用程度逐渐深化的趋势。
关键词:海口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转移矩阵;分维度;驱动力
中图分类号:TP79;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01)06-0543-04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揭示其空间变化规律,建立引起其变化的驱动力模型,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开展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的最新趋势[1]。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使对土地利用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应用 TM、MSS 等遥感图像,可以很快获得地面矢量或栅格数据,为监测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提供方便。
改革开放以来,海口市经济快速增长,建成区面积扩大很快。1986 年海口市国内生产总值为 48.03 亿元,1998 年增长为 438.92 亿元,年均增长 20%。1986 年海口市人口为 30.03 万,1998 年达到 52.79 万,年均增长率为 4.8%,其中农村人口由 8.22 万增长为 8.96 万人,年均增长 0.72%;城市人口由 21.8 万增长为 43.83 万,年均增长 5.99%。城市化水平由 72.59% 上升到 83.03%[2]。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城市占地大量增加,从而引起了土地利用结构的急剧变化。
1 数据来源
按照国家土地利用类型标准将海口市土地利用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农村、工矿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 8 种土地类型。采用 Landsat TM(地面分辨率为 30m×30m) 三期遥感图像,时间分别是 1986-11-01、1996-10-01 和 2000-04-30,天气状况均为良好。以 1996 年海口市 1∶10 万的地形图为基准,采用三次多项式方法,利用 MGE 软件对 1996 年 TM 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对 1996 年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到 1996 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以 1996 年的现状图为基础,解译 1986 和 2000 年的 TM 图像,如果土地类型没有变化,则保持原先的状态;如果发生变化,则进行标记,如耕地转变为城镇用地,则标记为 10051。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ARC/INFO 提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图。
2 海口市 1986~2000 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海口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很大。从 1986 到 1996 年,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大量减少,而城镇、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大量增加。1996~2000 年耕地有一定恢复增长,工矿建设用地增长,林地面积大量减少,未利用地几乎都被利用。从 1986 年到 2000 年,耕地面积减少 37.87%,年均减少 3.34% 林地面积减少 8% 水域面积减少 84%,年均减少 12.4%;城镇用地增长 211%,年均增长 8.43%;农村居民点面积增长 94.76%,年均增长 4.87%;独立工矿建设用地增长 51.95%,年均增长 3%。可见,海口市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扩展较快,尤其是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幅度较大。
表 1 海口市 1986~2000 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
Table.1 The land use structure and dynamic change in Haikou in 1986,1996,2000
(单位:hm2) | ||||||||||||||||||||||||||||||||||||||||||||||||||||||||||||||||||||||||||||||||||||||||||||||||||||
|
3 海口市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数据进行迭加,求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矩阵,进而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1]。我们在解译 TM 图像时即进行了动态编码,利用 ARC/INFO 提取动态变化矩阵,该矩阵的面积依赖于矢量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由表 2 可以看出各种土地类型的转移趋向,表中列为 i 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行是 i+1 年的土地利用类型。1986~1996 年耕地主要转变为城镇用地、工矿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林地转变为工矿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和耕地。水体主要转变为城镇用地,在这里水体主要指海滩、海涂被改造成城镇用地。工矿建设用地主要转变为城镇用地,而未利用地主要转变为林地和耕地,在此时期,围海造陆增加了海口市的面积。1996~2000 年土地利用转化主要表现为林地转变为工矿用地、耕地,水体转为林地,未利用地转变为林地。城镇用地主要来源于耕地和海滩、海涂;农村居民点主要占用林地;工矿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林地和耕地。 表 2 海口市 1986~2000 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
(单位:hm2) | ||||||||||||||||||||||||||||||||||||||||||||||||||||||||||||||||||||||||||||||||
|
4 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特征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主要取决于经济、技术、社会以及政治的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景观的变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扰能力越来越强,因而导致景观异质性不断变化。Turner 提出了景观分析的度量标准,包括斑块面积和周长、景观类型比、分维度等概念[3]。人类对自然景观的作用表现为景观破碎程度增大,斑块平均面积减小,斑块数量增加,形状指数增加[4];城市等人为景观面积扩大和斑块整合。 分形几何已广泛地应用于景观结构分析[5、6]。面积—周长指数 D( 即分维度 ) 描述了研究区周长随着面积变化而呈指数增长时,景观的复杂度增加。面积—周长的分维关系出现在大量的生态研究领域。 面积 A 与周长 P 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P=A0.5D (1) 式中,D 表示景观类型的分维数,P 是斑块的周长,A 是斑块的面积。 转化为对数形式为 ln P=ln c+0.5D ln A+e (2) 式 (2) 描述了周长与面积的分维关系。如果斑块边界比较平滑,分维度 D 将趋于 1;如果边界特别复杂,分维度将趋于 2。因此,分维度指数为 1<D≤2。D 值越大,说明斑块的复杂度越大;D 值越小,斑块复杂度越小。 表 3 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特征 |
年代 |
1986 年 | 2000 年 | ||||||
---|---|---|---|---|---|---|---|---|
土地利用类型 | 面积 (hm2) | 斑块数(块) | 平均面积 (hm2) | 分维度 | 面积 (hm2) | 斑块数(块) | 平均面积 (hm2) | 分维度 |
耕地 | 817886 | 30 | 273 | 1.302 | 5081.91 | 33 | 154 | 1.298 |
林地 | 6474.92 | 43 | 151 | 1.328 | 5955.12 | 49 | 122 | 1.252 |
草地 | 377.41 | 13 | 29 | 1.394 | 377.41 | 13 | 29 | 1.386 |
水体 | 2479.07 | 17 | 146 | 1.326 | 389.59 | 18 | 22 | 1.258 |
城镇用地 | 2805.21 | 19 | 148 | 1.296 | 8719.26 | 6 | 1453 | 1.212 |
农村居民点 | 253.31 | 19 | 13 | 1.273 | 493.34 | 23 | 21 | 1.285 |
矿建设用地 | 1155.08 | 19 | 61 | 1.326 | 1755.14 | 20 | 88 | 1.390 |
未利用地 | 950.92 | 5 | 190 | 1.258 |
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度。1986~2000 年耕地、林地总面积减少,斑块数增加,斑块平均面积减小;草地基本保持不变;水体总面积减小,斑块数量稍微增加,平均面积减小。与此相反,城镇用地总面积急剧增加,斑块数量减少,城镇斑块逐渐合并,建成区面积增大。农村居民点面积增加一倍,数量稍微增加,斑块平均面积增加。工矿建设用地总面积增加,斑块数量稍微增加,斑块平均面积增加。城镇、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在逐渐扩大,并趋向集中;而耕地、林地、水体则在不断转化为城镇、农村等建设用地,斑块平均面积在缩小,趋向分散。 从景观的分维数可以看出,林地分维度减小,复杂性降低。由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可以看出,大量的林地转移成为耕地、城镇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现有林地主要是未利用地转移的人工林;人工林边缘相对平滑,复杂度降低。耕地分维度也在减小,因为大量耕地转化为工矿建设用地,而又有大量林地、未利用地改造为耕地,使耕地边缘复杂度降低。水体面积在不断缩小,复杂度也在降低。城镇用地破碎程度减小,斑块趋于合并,斑块形状逐渐规整,分维度降低。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规模在扩大,斑块数量增加,用地分散,分维度在增加。 5 海口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1) 城镇用地扩张是海口市用地变化的主要因素。1988 年海南设立省一级行政机构,实行更优惠的特区政策。建省之初,房地产超高速发展,大量行政事业单位在海口市建立。房地产业的发展促使城镇用地急剧扩大,房地产投资大起大落。1991 年至 1998 年房地产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 156.8%、168%、49.7%、-72.8%、126.2%、-59.6%、-51.6% 和 67.9%;商品房施工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 39.6%、87.8%、20.7%、12%、-18.9%、-26.5%、-13.2% 和 -8.6%。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 1992 年曾达 50%[2],城镇用地在 1986 至 2000 年期间增长 192%,年均增长 7.95% 城镇用地增长占总用地增长的 84.7%,因此,城镇用地的快速扩张成为海口市用地增长的主导因素。 (2) 工矿建设和农村居民点占地增加较快。工矿建设占地增加占海口市用地增加的 9.7%,由于海口市国际机场的建设使交通用地在 1996 至 2000 年增长较快。农村人口增长较少,但农村居民点占地却增加一倍;农村人均居住占地由 30m2 增加到 55m2,因此农村居住用地增加较快。农村居民点占地主要由林地转移,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海口市城市人口的增加主要是外来迁移人口的增加,而周围农村人口迁入相对较少。 (3) 海口市土地利用有逐渐深化的趋势。大量耕地、林地转化为工矿建设用地、城镇用地,未利用地转化为林地,林地转化为耕地。海口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造成自然景观的减少和人为景观的增加,林地、水体等自然景观由于被转移为耕地及建设用地,复杂度降低。城镇用地斑块逐渐扩大,用地趋于集中,复杂度也在降低;农村居民点用地较为分散,复杂度增加。因此,必须在注重城镇用地节约的同时,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管理。随着海口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外来人口的迁入,将会导致城镇用地的增加,从而使大量林地和耕地进一步转移为城镇用地。为此,必须节约土地资源,实行集约式开发,提高土地效益。 参考文献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上一篇文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型研究 下一篇文章:基于遗传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玉米估产研究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