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从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分析了本区农业地域资源优势,进而对地域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如下结论:①黄土高原丘陵山地及沟壑区甚少现代环境污染,生产环境洁净,发挥这一地域资源优势,组建绿色食品农业基地,应是本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良好抉择;②紫花苜蓿在黄土高原旱区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稳定的生产力,又是高蛋白优质饲草,以扩大苜蓿种植面积为突破口,组建苜蓿草业基地,是发展本区效益型农业的基础。
关键词 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化;黄土高原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0)01-0051-05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黄河中游地区,西起日月山,东讫太行山,北衔于长城一线,南抵秦岭,包括陕、甘、宁、青、晋、豫等 6 省区的 232 个县市,土地总面积
62万hm2,1996 年全区人口 8504.5 万,耕地统计面积 909.1万hm2[1],普查面积约 1900万hm2。该地区具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广泛分布的深厚疏松的黄土和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小麦、玉米、苹果、烤烟的优良适生区,具有发展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和实施粮食规模经营的潜在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制约这些优势发挥的劣势因素,致使黄土高原农业增产的潜力尚未发挥出来。应该说,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关键在于自然生态条件是否与农业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及其工程措施的要求相匹配。对黄土高原而言,就需要更好地发挥当地的特殊资源优势,并努力将其转化为商品优势。因此,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对不利因素的研究,力争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着手组建富有地域特色与市场竞争能力的新型产业等,将是今后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战略问题。
1 地域资源优势概念的理解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气候条件为依据,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大的产业带,如玉米种植带和小麦种植带。70 年代后期,在我国农业与资源区划中,也将果树生产划分为 8 个果树带。产业带,实际上就是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利用的最早配置形式。近年来,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地域资源优势的概念被明确提出,并逐渐完善。王青认为[2],地域资源优势即具有相对集中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且覆盖面积大,在一个区域中能使多数农民致富。陈国阶认为[3],区域优势资源是指那些具有特殊地位,具有开发价值,又具备开发条件的自然资源。可见,地域资源优势就是指地域资源中那些在数量、质量、开发价值和开发条件上具有区际和区内优势的资源,它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同时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从概念上理解,优势资源应具有 3 个基本特征:一是综合性,优势资源不仅指资源的质和量的优劣及多少,还包括人类的需求情况和技术条件,既包括现状的优势资源,也包括未来潜在的优势资源,因而要综合考虑。在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资源优势的选择要有大商品、大市场观念;二是主导性,优势资源不仅是资源优势,而且相对于资源优势中的其它资源来讲,它是优先开发的资源。优势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动态性,即优势资源随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 黄土高原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剖析
2.1 洁净的生产环境——黄土高原丘陵山地、沟壑区特有的地域资源优势
黄土高原地貌复杂,地势高亢,从西向东分布有日月山、陇山、六盘山、子午岭、黄龙山、吕梁山、太岳山和太行山,多为南北走向,构成了本区地形的基本骨架。全区土地面积 90% 左右为丘陵山地和丘陵沟壑,其中,0~5°的平地仅占 10%,6~15°的坡地占 58%,25°以上的陡坡地占 32%。特别是在丘陵沟壑区,地面坡度一般为 15~30°,地面支离破碎,坡陡沟深,这是长期水土流失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水土流失使有限的降水连同土壤养分化为径流非目标性输出,付诸东流,成为“地瘠民贫”之区,这是丘陵山地、沟壑区贫困症结所在。然而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年复一年的土壤侵蚀造成山地、高原农区沃土损失的同时,无可避免地使土壤中毒害性物质连同径流不停顿地向沿河、沿湖、沿海的平原、盆地区聚集。加之传统的自给性生产方式,区域经济落后,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甚少使用农用化学物质,又远离工矿和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尚末形成现代环境污染源。从而使丘陵山地、沟壑区及条件类似的山旱地区成为现代社会环境污染困扰之外的一片净土,具有诸多不利因素中的有利因素,呈现出贫困山区特有的地域资源优势[4]。
我们对宁南山区的研究表明,本区大气、水、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 0.73、0.80、0.84,明显低于宁夏黄河灌区,处于尚清洁水平。其中水质悬浮物含量由清水河河源,经由清水河中段到清水河与黄河交汇口,从 61.63mg/L 变化到 703.43mg/L,呈规律性增加[5]。黄河水中毒害性物质氨态氮、硝态氮、氯化物、砷、铅以及总磷量均高过清水河。农产品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 0.44,处于清洁水平;综合环境质量指数为 0.68,处于尚清洁水平。
2.2 紫花苜蓿——黄土高原旱区高度耐旱的高蛋白豆科牧草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系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原产中亚,喜冷凉耐酷暑,更耐干旱。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引种长安。经过 2 千多年风土驯化和人工选择,苜蓿在黄土高原已经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和稳定生产力,成为西北众多优良畜禽品种上好的营养物质基础,并有力地推动了高原农区的农牧结合。
研究表明[6],苜蓿可以充分利用全年降水及一年生作物难以利用的一次性小于 5mm 的无效降水,加之苜蓿的收获对象为无性的绿色体而不是对水分敏感的有性器官,从而使苜蓿成为旱区高度耐旱型栽培植物。宁南山区 1982、1987、1992、1995 年遭遇 4 个严酷干旱气候,许多旱作农田禾苗枯蔫,而苜蓿依然青枝绿叶傲视旱魔。
据研究[7],紫花苜蓿在黄土高原最适宜生态区为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区,适宜区为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适应区为中温带半干旱、干旱气候区(表 1)。王立祥等多年持续定位试验与定点调查表明[6],在黄土高原范围内,苜蓿现实生产力水平大致为 6750~9750kg/hm2(干草产量),可望实现的降水生产潜力值为 1.35~1.65万kg/hm2(干草产量)(表 2)。这种潜力值在磷的投入量增加和已有的旱作技术条件下,将能得到有效地开发。按干草 18% 粗蛋白质含量计算,该区没有任何其他饲草的蛋白质产出量可以赶上苜蓿。此乃黄土高原旱区又一地域资源优势所在。宁南固原县陶庄 14 年持续稳定增产的关键在于 25% 耕地种植苜蓿形成的“草—畜—肥—粮”结构体系。
表 1 黄土高原紫花苜蓿适宜生态类型区的划分
[
7]
Table 1 Suitable ecological regions and their indicators for Medicago Sativa in the Loess Plateau
类型区 | 年降水量 (mm) |
≥10℃积温 (℃) |
初级生产量 (kg/(mm·hm2) |
水分利用率 [kg/(mm·hm2)] |
栽种地区 |
---|---|---|---|---|---|
最适宜区 | >500 | >3000 | >11250 | >22.50 | 关中、晋东南、晋中、延安、陇东、天水、豫西 |
适宜区 | >400 | >2500 | >6750 | >16.50 | 榆林、晋北、陇中、宁南 |
适应区 | >275 | >2200 | >1500 | >12.00 | 宁中、海东 |
表 2 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苜蓿生产力
[
6]
Table 2 Field productivity of alfalfa on dryland of the Loess Plateau
气候区 | 年降水量 (mm) |
现实生产力 (kg/hm2) | 降水生产潜力 | ||
---|---|---|---|---|---|
耗水系数 [mm/(kg·hm2)] |
干草产量 (kg/hm2) |
蛋白质产出量 (kg/hm2) | |||
半干旱偏旱区 | 200~300 | 4500~5250 | 0.037 | 6300~8400 | 1125~1500 |
半干旱区 | 300~450 | 5250~9750 | 0.033 | 9000~13650 | 1620~2400 |
半湿润偏旱区 | 450~550 | 9750~12750 | 0.030 | 14250~18000 | 2550~3150 |
半湿润区 | 550~600 | 12750~15000 | 0.027 | 19500~24750 | 3450~4350 |
3 黄土高原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利用与产业化
地域资源优势只是一种潜在优势,能否通过产业化转化为经济优势,则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8]:①资源能否变成区域独有或独特的产品;②与其它区域的同类产品相比,产品数量是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③产品质量、成本是否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力。只有具备这些条件,通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才能真正完成地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3.1 绿色食品农业基地组建与产业化
安全无污染、优质富营养利健康类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绿色食品决不应局限于少量的现在超级市场上展现的特高价的绿色标志的食物精品,还应考虑富裕起来的广大人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的洁净的“粮—豆—油”、“瓜—果—菜”、“肉—奶—蛋”。既应是无污染物质的干净食物,同时在价格上也应是广大消费者可以承受得了的。当然,为了满足高收入阶层的需求,高档次的绿色精致食品也是必要的。至于大众化的绿色食品农业原料来自何处,正是我们工作所致力的方面。洁净的生态环境和安全无污染的生产过程是绿色食品的基本保证。前已述及,黄土高原丘陵山地、沟壑区独具洁净的生产环境,依照“土壤—植物—动物”物质系统规律,其生产的农产品是无污染、干净的绿色食品。
本区所产的“粮豆油、肉奶蛋、瓜果菜”,将能成为经济发达、但深受环境污染困扰之苦地区的人们返朴归真、追逐时尚的绿色食品原料源。主要包括马铃薯、荞麦、谷糜、燕麦、豌豆、扁豆、蚕豆、胡麻、枸杞、苹果、牛羊驴肉及蕨菜、沙棘、发菜等。以宁南山区为例,年可提供的杂粮及制成品约 3~4亿kg,杂豆及制成品约 0.8~1.3亿kg,胡麻约 0.5~0.8亿kg,枸杞约 200万kg,肉类 1300~2300万kg。清水河流域所产的胡麻、荞麦、蚕豆、豌豆、扁豆成为城市消费者的抢手货。南华山、月亮山、云雾山天然草场的菜牛、肉羊品位之高为周围产区所不及。野生蕨菜由于抑癌作用,受韩国、日本客商青睐。独特的苦水灌溉所产的枸杞,素有“宁南枸杞甲天下”的美誉。据此,发挥黄土高原这一地域资源优势,组建绿色食品农业基地,发展杂粮、杂豆及甘草、枸杞等名特药材生产,将是增加区域经济活力,实现脱贫致富的良好出路,有希望成为本区农业的新兴产业。
对于绿色食品需求将盛行于 21 世纪初。由于山旱之区生产水平低下,组建后的绿色食品农业基地的产品数量远不能满足社会与日俱增的需求,这种供不应求的态势将长期持续下去,依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山区产品则具有强大的价格竞争优势。据此,加速山区绿色食品农业基地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实施多层次加工,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变农业资源优势为现实的农业经济优势,将是黄土高原丘陵山地、沟壑区农业产品跻身国内外市场,确立效益型农业的一种新模式。
3.2 苜蓿草业基地组建与产业化
苜蓿在黄土高原旱区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稳定的生产力,其蛋白质产出量为本区其他任一饲草或粮食作物所望尘莫及,在当今国内外饲料工业急速发展,欠缺植物蛋白质的情况下,苜蓿是不可多得的北方旱区饲草作物,更是旱区农牧结合,控制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植物种群。据此,以扩大苜蓿种植面积为突破口,促进畜牧业发展。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强化农牧结合与土地用养结合,使农业系统中有限而宝贵的降水资源化为系统生产力,以利农业持续能力增进并奠定效益型农业发展基础。
在苜蓿草业基地组建同时,促进产业化,多种渠道拓宽国内外市场,使富含蛋白质的苜蓿及其制成品(草捆、草粉、草块、草颗粒及叶蛋白等)独树一帜,跻身国内外市场,以补饲料工业蛋白源之不足。在苜蓿草业产业基础上,组建优质畜禽商品基地。这样集资源、技术、资金于一身,融高产值、高效率、高效益于一体,把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和扩大市场空间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规模优势和群体优势,从而使苜蓿产业产生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综上,在黄土高原山旱之区,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化不利为有利,突破传统生产方式与经营思想,组建新型农业产业,将能有效地发挥本区水、土资源的生产潜力;把握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经济战略西移这一机遇,确立富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效益型农业建设方针,将是加速黄土高原区域经济发展和增进农业持续能力之所在。
4 讨论
黄土高原农业虽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但纵向比较取得的显著成就并不能弥补横向比较存在的巨大差距。自然条件差,经济区位空间不佳的客观制约难以改变,而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层次低,加工环节少且落后的实际,又进一步增加了优化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的难度。在绿色食品农业基地及苜蓿草业基地组建与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基地组建形式、市场开拓、资金筹措、产品贮运及营销活动等方面有难度,关键在于期货加工、贮运需要资金,市场开拓需要魄力。而且,随着本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确定,能源开发与绿色食品农业基地建设互相矛盾。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政府倡导,积极引进外部资金,扩大开放,给予优惠政策。国家、企业、地方一起上,国内外结合,并将高原范围内诸如“三西”扶贫资金,陕北老区建设专项资金等已有国家财政支持,部分地转向上述两个前景看好的新兴产业,可以起到“启动”之功效。这种投入不是耗用,而是周转增值,既利于农民增收,也有助于地方财税改善,利国利民。不仅如此,要因地制宜把能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食品农业基地放在同等位置。建设大能源项目的系统和单位要拿出环境保护的措施,还要投入一定资金。如若组织有识之士,组建绿色食品集团及苜蓿草业集团,依托科技进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搞好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将能使黄土高原农产品及草业产品跻身国内外市场,为高原效益型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参考文献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