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是我国滨海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理区域。该区三角洲以辽河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为主,湿地总面积为 648284hm2。其中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总湿地面积为 333427hm2,占黄河三角洲总面积的 42.7%;辽河三角洲(盘锦市)湿地总面积为 314857hm2,占全市总面积的 79.5%。两三角洲均以天然湿地占优势,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辽河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水文条件的差异,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其湿地在空间分布结构、资源类型、生态功能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点。论文在系统研究湿地分类基础上,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两三角洲湿地类型、资源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前人科研成果对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生态功能特征等进行分析评价,最后提出区域资源开发与湿地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三角洲;湿地;资源
中图分类号 P9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1)02-0101-06
1 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类型划分
环渤海地区介于东经 117°31′~123°31′,北纬 36°55′~41°27′之间,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该区有海岸线约 3000km。海岸带主要为冲积、海积平原海岸和三角洲海岸,潮下带 (0~6m) 比较宽广,面积约为 119.13×104hm2,占滨海湿地面积的 63.6%[1],是我国滨海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理区域,并以辽河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最为著名。
河流三角洲地带为海陆交界、淡咸水交汇,受海洋和陆地交互作用,复杂动力机制造就了丰富独特的湿地类型和生态环境[2]。由于三角洲地带地势低平,易发洪涝,河道变动频繁,人类生产活动活跃,经济与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城镇密集,是众多产业分布的积聚地,因此,湿地在形成、分布和类型特征及受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表现出独特性。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以东营市代表黄河三角洲,盘锦市代表辽河三角洲,以湿地形成和人类活动影响因子为主导,在借鉴国内外湿地分类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河流三角洲的特点,综合考虑湿地的水文、生态及植物优势群落等要素,坚持科学、实用的原则,将湿地划分为三级系统。第一级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天然湿地指景观中诸要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要素没有受到或受人类活动干扰很小,景观中的能流和物质流动关系仍属自然生态系统,或人类只是从某种程度上对天然生态系统加以改造和管理,而没有改变其系统类型和景观类型,如人工管理的苇田等。人工湿地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景观。在人工湿地景观中,许多景观要素被人为改变,由人控制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人类需向该系统中投入大量能量并从中获取产品,如水田、水库等。第二级按湿地水文状况(积水状况)和景观类型划分;第三级形成综合分类系统(表 1)。
表 1 三角洲湿地分类系统
Table 1 Wetl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Deltas
一级分类 | 二级分类 | 三级分类 |
---|---|---|
天然湿地 | 1 河流湿地 | 河流 |
古河道及河口湖 | ||
2 河口湿地 | 潮间带河口水域 | |
3 草甸湿地 | 潮上带重盐碱化湿地 | |
湿草甸 | ||
4 沼泽湿地 | 芦苇沼泽 | |
其它沼泽 | ||
5 疏林湿地 | 低平地疏林 | |
6 灌丛湿地 | 灌丛 | |
7 滨海湿地 | 潮下带浅海水域(低潮线水深) | |
潮间带湿地(滩涂) | ||
人工湿地 | 8 人工水域 | 水库 |
水渠 | ||
坑塘 | ||
9 人工 | 虾、蟹池 | |
盐池 | ||
10 稻田湿地 | 稻田 |
2 三角洲湿地资源与分布
2.1 湿地分布现状
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是环渤海地区最大的两个三角洲,由于该区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使该区蕴藏丰富的湿地资源。平坦的地形、海陆交界的湿生环境、不稳定的气候和水文以及多风暴潮的海洋活动,促进了多种多样的湿地类型在低平洼地地区的广泛发育。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 |
图 1 辽河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分布图
Fig.1 Natural wetlands distribution in Liaohe and huanghe Deltas
![]() |
图 2 辽河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的人工湿地分布图
Fig.2 Artificial wetlands distribution in Liaohe and Huanghe Deltas
黄河三角洲湿地主要分布于临海区域,以滩涂湿地为主,分布于三角洲扇型边缘地带,形成一个宽广的扇带。其它类型湿地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古河道、河漫滩、洼地和阶地上,其中以水库、坑塘占优势。该区河流、沟渠纵横交织,形成明显的网状结构;其它湿地景观成斑块状分布于三角洲中。
辽河三角洲湿地主要分布于辽东湾北岸,集中于大凌河与双台河之间,以芦苇沼泽和稻田为主。此外,在大凌河河口、双台子河与大辽河河口之间主要分布虾蟹池、滩涂及河口水域等湿地类型,湿地分布比较零散,景观结构较复杂;沟渠纵横交织成网状结构;其他湿地景观成斑块状分布。
2.2 湿地资源现状与类型的多样性
黄河和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各类型湿地所占比重不同。
从三角洲土地类型构成看,湿地在三角洲形成及经济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该区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总湿地面积为 333427hm2,占三角洲总面积的 42.7%。其中,天然湿地占比重较大,为 229329hm2,占总湿地面积的 68.4%;人工湿地面积为 104098 hm2,占总湿地面积的 31.6%(表 2)。
表 2 黄河三角洲、辽河三角洲湿地类型与面积
Table 2 Wetland types and size in Huanghe and Liaohe Deltas
湿地类型 | 黄河三角洲 | 辽河三角洲 | |||
---|---|---|---|---|---|
面积 (hm2) | 所占比例 (%) | 面积 (hm2) | 所占比例 (%) | ||
天 然 湿 地 |
河流 | 10033 | 3.01 | 3760 | 1.19 |
古河道及河口湖 | 4907 | 1.47 | 1422 | 0.45 | |
潮间带河口水域 | 8425 | 2.53 | 10674 | 3.39 | |
潮上带重盐碱化湿地 | 22893 | 6.87 | 5118 | 1.63 | |
芦苇沼泽 | 24382 | 7.31 | 66383 | 21.08 | |
其它沼泽 | 17602 | 5.28 | 2985 | 0.85 | |
疏林湿地 | 7734 | 2.32 | 835 | 0.27 | |
灌丛湿地 | 15328 | 4.6 | 722 | 0.23 | |
湿草甸 | 16111 | 4.83 | 7620 | 2.42 | |
滩涂湿地 | 101914 | 30.57 | 60400 | 19.18 | |
人 工 湿 地 |
水渠 | 26790 | 8.03 | 16697 | 5.30 |
水库 | 14410 | 4.32 | 4133 | 1.31 | |
虾、蟹池 | 21228 | 6.37 | 8689 | 2.76 | |
水稻田 | 19103 | 5.73 | 118783 | 37.74 | |
坑塘 | 18846 | 5.65 | 5882 | 1.87 | |
盐场 | 3721 | 1.12 | 754 | 0.24 | |
总计 | 333427 | 314857 |
辽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为 314857hm2,占全市总面积的 79.5%,在整个地区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资源丰富。天然和人工湿地相对集中分布(表 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 159919hm2,占总湿地面积的 50. 8%;人工湿地面积为 154938hm2,占总湿地面积的 49.2%。人工湿地中,苇田占总湿地面积的 21.08%,水田占总湿地面积的 37.74%,它们构成该区湿地的主体部分,也决定了该区湿地的主要结构、功能和分布特征。
3 湿地资源特点
3.1 湿地资源结构的差异
从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构成来看,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湿地均以天然湿地为主,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 68.4%, 辽河三角洲天然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 50.8%。在天然湿地中,不同生态系统其结构亦不同。黄河三角洲中,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占天然湿地总面积的 6.51%, 陆地生态系统(湿草甸、灌丛、蔬林、芦苇、盐碱化湿地)占 45. 37%,海陆交替系统(河口,滩涂)占 48.12%;辽河三角洲中,淡水生态系统占天然湿地总面积的 3.24%, 陆地生态系统占 52.32%, 海陆交替系统占 44.44%。说明辽河三角洲天然湿地构成中以陆地生态系统为主,而黄河三角洲中以海陆交替系统占优势。在人工湿地构成中,黄河三角洲以坑塘,水库为主,占该区人工湿地的 57.69%;辽河三角洲水稻田占绝对优势,约占 76.66%。所以,辽河三角洲以农业为主,该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3.2 湿地水文条件的差异
湿地水文条件创造了独特的物化环境,积水状况是反映湿地水文条件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湿地类型和分布状况以及湿地中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初级生产力和面积。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湿地积水状况存在很大差异。黄河三角洲中,常年积水湿地(河流、湖泊、河口水域、坑塘、水库、水渠、盐池和虾、蟹池和滩涂)面积为 210274hm2,占总湿地面积的 63.06%;季节性积水湿地(潮上带重盐碱化湿地、芦苇沼泽、其它沼泽、蔬林湿地、灌丛湿地、湿草甸和水稻田)面积为 123153hm2,占总湿地面积的 36.94%。辽河三角洲中,常年积水湿地面积为 112400hm2,占总湿地面积的 35.70%;季节性积水湿地面积为 202457hm2,占总湿地面积的 64.3%。表明黄河三角洲以常年积水湿地为主,且滩涂湿地占优势地位,占常年积水湿地总面积的 48.47%,其次为坑塘和水库、水渠,占 28.56%;辽河三角洲则以季节性积水湿地为主,而以水稻田占优势,其面积为季节性积水湿地总面积的 58.67%,其次为芦苇沼泽,占 32.79%。
3.3 湿地生产力的差异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其湿地生产力主要表现为渔业生产力,该区有 500km 长的海岸线和 101914hm2 的泥质滩涂,占总湿地面积的 30.57%, 占天然湿地面积的 48.12%,海岸带和浅海环境条件优越,初级生产力较高。据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所知,本区水体平均日初级生产力为 358mg/(m2.d),年初级生产量为 102×104t 干有机碳。黄河口附近和莱州湾西部渔业初级生产力很高,总资源量可达 10000t。黄河三角洲的泥质滩涂滩面宽阔平缓,潮间带及浅海区的地质和水质均好,潮间带生物平均生物量为 155g/m2,经济贝类主要有毛蚶、文蛤等,资源量共约 34.5×104t[3],每年可采捕 8.6×104t。另外,该区淡水渔业生产力较高,有河流水面 10033hm2,坑塘、水库、水渠 60046hm2,占该区人工湿地的 57.69%。1991 年淡水渔业总产量为 16503t,是国家主要商品鱼基地。
辽河三角洲以农业(生产水稻)和芦苇为主,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世界第二大芦苇生产基地。该区共有水稻田 118783hm2,占湿地总面积的 37.74%,占人工湿地面积的 76.68%,年产水稻 63.6×104t,占粮豆比重的 91.6%;沼泽以芦苇、碱蓬等植物群落为主。据辽河口湿地调查资料,芦苇群落初级生产力平均为 14150(8300~20000)kg/hm2·a,低杂草甸群落平均为 2778(1050~4504)kg/hm2·a,碱蓬群落平均为 3700(3400~4000)kg/hm2·a。芦苇产量由于土壤和灌水等管理情况不同而有区别,平均为 5.7t/hm2,在芦苇群落中以咸淡混合水即中盐水补给的群落产量最粗壮,单产可达 10t/hm2 以上[4]。该区苇田面积为 66383hm2,占湿地总面积的 21.08%,占天然湿地面积的 41.51%,年产芦苇 34.7×104t。
3.4 湿地动态消长特征的差异
湿地动态消长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黄河三角洲以自然因素为主,表现为不断增长的趋势。由于黄河每年由黄土高原携带约 10.5×108t 泥沙输入河口地区,大约 2/3 淤积在三角洲和滨海地带,1/3 运送到内海,巨量的泥沙致使黄河尾闾遵循“淤积—延伸—抬高—摆动—改道”的规律进行演变,流路的不断变迁造就了扇型的三角洲。自 1855 年以来,黄河尾闾决口、改道 50 多次。此间,黄河尾闾河段始终处于冲淤交替,以淤为主的状态。在水沙、河道边界条件及海岸动力要素的综合作用下,三角洲海岸线年均向海推进 0.16km。河口海岸线平均每年向海推进 1.8km, 平均每年形成 21.3km2 的新海涂。1855~1984 年,总造陆
2535.15km2[3]。黄河尾闾摆动形成三角洲中岗、平、洼相间的空间分布规律,发育不同类型的湿地,在潮间带和潮下带区域,湿地消长受黄河入海口位置控制,河口泥沙补给使岸线迅速向海淤进,一旦河流改道,泥沙来源中断,岸线受冲刷而后退,这样长期改造的结果,形成相对稳定、平坦宽广的潮滩。
辽河三角洲是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冲积而成的冲积海积平原,有大辽河、双台子河、绕阳河等大小河流 21 条,辽河三角洲湿地的动态消长以人类活动影响为主要因素,表现为不断减少的趋势。自 1980 年代以来,该区受到经济发展的强烈冲击,湿地面积、结构都发生巨大变化。据调查,1984 年该区湿地面积为
366000hm2,到 1997 年,该区湿地面积为 314857hm2,减少了 51143hm2,占原湿地面积的 14%。其中“八五”石油开发占去区域湿地面积 31850hm2,开发苇田 13334hm2,受人为设施影响的面积亦不断扩大。随着区域综合开发的发展,湿地结构亦发生很大变化。农业资源第三期开发,计开发新水田 43334hm2、苇田 13334hm2、虾田 867hm2[5],加上油田开发活动,修路建井,大大地改变了湿地原有的面貌,使湿地景观更加破碎化。
海洋活动也是制约该区湿地消长的又一主要水文动力。海水对河流的顶托作用是促进泥沙沉积的重要条件,海浪、潮汐、洋流的运动状况直接影响到三角洲地区湿地资源的变化[6]。这里是风暴潮的多发区,海潮可向陆地侵入十几公里,形成滨海大面积滩涂湿地。
4 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
4.1 湿地动态变化
(1) 湿地面积的变化 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变化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黄河的造陆作用使潮间带面积逐渐增长。另外,由于区域开发活动也使该区芦苇湿地面积缩小,水库、坑塘和盐田面积不断增加,水田面积由增加转为递减(表 3)。
表 3 黄河三角洲部分湿地类型面积 (hm2) 变化
Table 3 Changes in wetland aeras of Huanghe Delta
湿地类型 | 1981 | 1990 | 1998 |
---|---|---|---|
水田 | 4763.6 | 25409 | 19103 |
苇田 | 69223.9 | 32721.0 | 24382 |
潮间带(滩涂) | 80000.4 | 86068 | 101914 |
盐场 | 335.2 | 2627.5 | 3721 |
水库 | 1954.1 | 12831.6 | 14410 |
坑塘 | 3000 | 12945.7 | 18846 |
辽河三角洲湿地面积的变化主要是区域开发造成的,特别是 80 年代,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原有湿地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表现为天然湿地面积逐渐减少,人工湿地面积逐渐增加的趋势。水田面积波动变化,1980 年,该区水田面积为 69624hm2,1990 年增为 77052hm2,1994 年下降为 74957hm2(主要为石油开发占用),1998 年增为 118783hm2(水田开发占用天然湿地,主要是苇田、沼泽)。海水养殖面积逐渐增加,1985 年为 10635hm2,1994 年为 22541hm2,年均递增 8.7%。淡水养殖面积由 1985 年的 5360hm2 增到 1994 年的 14219hm2,年均递增 3.3%。“八五”石油开发占自然湿地面积 31850hm2。1977 年至 1986 年间,农田、村庄、道路及油井占地由 4.1% 增加到 8.4%,天然湿地面积每年以 0.43% 速度减少。区域综合开发使自然湿地面积减少 37850hm2, 占原天然湿地面积的 10.3%。
(2) 湿地生物产量的变化 湿地植物产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人类活动导致湿地退化,从而导致湿地生物生产力变化。如芦苇沼泽退化为芦苇草甸时,其生产力不断下降,两者在物质产量上相差 2.4~8 倍。农业和石油开发对湿地植被产量影响很大,主要影响是灌溉水源不足。在辽河三角洲,过去有 1/2 的苇田能够适时灌水,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水田,连年干旱,上游灌溉供水不足,能适时灌水的苇田已不足 1/2,加之在各潮沟设闸拦水,又切断了潮水的补给,使苇田沼泽退化严重。另外,石油污染也是影响该区芦苇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在水源充足又没有石油污染的区域,芦苇产量每公顷可达 6.5t,而在水源不足石油污染严重区域,每公顷芦苇只有 5t 左右。
湿地动物生物量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期以来,农业和石油开发对在此停歇、栖息繁殖的湿地动物产生巨大影响。比如湿地鸟类,1985 年以前,在鸟类迁徙季节常见到 3000~5000 只燕鸭类种群,1990 年调查见到的最大燕鸭种群只有 300~500 只,且只见到一次,现在则很难见到。由于在河流上和潮沟上修建河闸及拦潮闸,阻断动物洄游路径,减少了上游淡水供应量,造成水土盐分变化,加之石油污染,使沿河或沿潮沟上溯洄游的动物数量大量减少,如中华戎蟹、天津厚蟹;因捕捞和环境污染,也导致动物数量减少。
4.2 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
随着天然湿地面积的减少,景观斑块的破碎化,湿地能纳洪蓄水的面积也不断减少,其蓄水调洪能力亦不断下降,从而造成湿地生态功能的变化。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对该区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区域资源开发对河口及近海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农业开发过程中农药、化肥对其污染影响以及油田开发对河流、湖泊、沼泽的水质影响;油田开发对芦苇湿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油污染、油管破裂、泄漏原油及井喷等事故造成芦苇水体污染和产量质量的下降。研究证明,湿地虽然具有排污、降污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7]。区域资源开发,尤其是油田开发对稻田、虾、蟹池,坑塘,水库等人工生态系统的影响严重:根据调查,在大雨季节,因积水过多,将携带的油污漫溢到附近的稻田,虾、蟹池和坑塘水库而污染植株和水体,经逐年积累,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参考文献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