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先进
教育思想和
教育理念的引入,境外
教育资本的涌入和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引进,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等,将为职业
教育创造有利的运行和发展环境;同时,“开放
教育市场”也将对我国现有
教育观念、
教育体制、
教育模式、
教育内容等形成强烈冲击。
职业
教育作为可持续
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审时度势,加大改革力度,才能从容应对挑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观念与时俱进 真正重视职业
教育
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必将带动劳动力结构调整。目前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低和劳动力素质差的现状,正严重制约
国民经济的发展,职业
教育的改革应以加入WTO为契机,尽快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去。
职业
教育是我国现代化
教育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构建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还需要构建知识传播和应用系统;不仅需要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创新人才,更需要职业
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社会发展实践证明,职业
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劳动力大军的素质水平,而劳动力大军的素质水平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国民经济生产和服务的总体水平,决定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竞争力;劳动力结构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国民经济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职业
教育的状况和水平应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新的办学
管理体制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WTO
管理重点将逐步从边境措施转向国内立法与政策,政府应尽快转变职能,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主要做好职业
教育的宏观
管理和调控、提供经费、制定规则和标准、提供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功能,理顺内部职能,简政放权,克服管得过多、管得过死的弊端;创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良好的办学环境,扩
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为学校创造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灵活空间;建立健全
法律法规体系,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增加
管理透明度;政府行政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多渠道筹资办学的
教育资本投入机制,优化
教育资源结构,实现办学主体社会化、多元化。
办学主体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 职业
教育产业化、集团化、品牌化
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框架内,职业
教育主体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
教育的特点,根据厂商、行业或产业岗位群对人才规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设定专业培养方向、能力素质标准、
教育内容、
教育模式、教学手段,提供优质的
教育、培训、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
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要把职业
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提高经费
投资效益,以求在
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劳动力素质和资源输出等方面获得“最大回报”;改变规模小、效益低、资源分散、竞争力弱的局面,通过结构布局调整和资源重组,盘活现有
教育资产,打造一批职业
教育的精品品牌,进行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利用规模优势和办学特色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适应市场复杂多变的能力。
推进终身
教育 建立灵活的学习制度
为适应加入WTO后新形势对职业
教育发展的需要,应树立大
教育观,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际化的现代
教育制度,构建终身
教育体系,把职业
教育作为终身
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职业
教育与普通
教育、成人
教育、高等
教育等各类
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互为补充的灵活的现代
教育体系,修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作为终身
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
教育要改变长期以来学制单一,教学
计划、大纲、教材缺乏灵活性,教学方法、手段简单,学生选择性差的局面,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灵活的学习制度,满足学习社会化、终身化、个性化的需要。
完善
教育功能
教育、培训、服务一体化
必须开拓完善职业
教育的功能,创新
教育培训模式,融职业
教育、职业培训、社区
教育服务为一体,实现职业
教育、培训、服务一体化。
实现职业
教育、培训、服务功能的一体化,并不是将各种功能简单相加,而是把他们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资源优势,多方面满足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职业
教育内部和外部需要紧密配合,一方面政府和行业有关
管理部门要科学制定社会培训
计划、培训标准及有关政策法规,建立就业准入制度,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在经费、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创造有利于职业
教育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职业
教育和培训机构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能力,合理调整培训
计划、师资、设备和课程内容安排,并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紧密结合生产、经营、
管理等
社会实践活动,注意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内容,实现最佳办学效果。
融合网络技术 实现职业
教育信息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职业
教育的技术和手段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职业
教育必须登上信息网络技术的快车,尽快实现职业
教育信息化。
职业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职业
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一个全新的
教育体系。职业
教育信息化不是
计算机、网络、职业
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
教育、教学、
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
教育思想、
教育内容、
教育组织、
教育模式、技术手段、
教育评价的动态系统。应进行总体规划、科学设计,以校园网建设和总体网建设为依托,建立电子政务、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远程
教育等为主体功能的信息网络化平台,服务于学校、学生和社会,并面向世界,为职业
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更新教学内容 接轨国际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对社会职业岗位体系造成的变化,围绕社会所需职业岗位能力,并充分考虑未来职业需求,来设定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应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建立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行业、产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形成良性互动,使社会生产、经营、
管理、服务实际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内容中。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满足加入WTO后人才竞争国际化和外资企业对我国人才需求本土化的需要。
作者:不详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上一篇文章:“入世”之后,职业教育要尽早做好准备 下一篇文章:论职业教育面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