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1]
(一九五八年八月)
一
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2]的有教无类,孟子[3]的民贵君轻,荀子[4]的人定胜天,屈原[5]的批判君恶,司马迁[6]的颂扬反抗,王充、范缜、柳宗元、张载、王夫之[7]的古代唯物论,关汉卿、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8]的民主文学,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诸人情况不同,许多人并无教育专著,然而上举那些,不能不影响对人民的教育,谈中国教育史,应当提到他们。但是就教育史的主要侧面说来,几千年来的教育,确是剥削阶级手中的工具,而社会主义教育乃是工人阶级手中的工具。
二
儿童时期需要发展身体,这种发展要是健全的。儿童时期需要发展共产主义的情操、风格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概,就是我们时代的德育。这二者同智育是连结一道的。二者都同从事劳动有关,所以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总结以上所说,我们所主张的全面发展,是要使学生得到比较完全的和比较广博的知识,发展健全的身体,发展共产主义的道德。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在审阅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文教小组组长陆定一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文时加写的两段文字。陆定一的这篇文章后来发表在一九五八年九月一日出版的《红旗》杂志第七期。
[2]孔子,见本卷第84页注[12]。
[3]孟子(约公元前三七二——前二八九),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
[4]荀子(约公元前三二五——前二三八),名况,字卿,战国末期哲学家、教育家。
[5]屈原(约公元前三三九——约前二七八),名平,字原,战国时期诗人、政治家。
[6]司马迁(公元前一四五或公元前一三五——?),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7]王充(二七——约九七),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时期哲学家。范缜(约四五○——约五一五),字子真,南阳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人,南朝齐、梁时期无神论思想家。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张载(一○二○——一○七七),字子厚,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北宋哲学家。王夫之(一六一九 一六九二),字而农,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哲学家。
[8]关汉卿(约一二二○——约一三○○),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剧作家。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吴承恩(约一五○○——约一五八二),字汝忠,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曹雪芹(一七一五——一七六三),名霑,字梦阮,满洲正白旗人,清代小说家。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