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们对中国教育又一次议论纷纷。民办教育陷入困境,"诺贝尔奖擦身而过",素质教育成绩不彰,如此等等。
中国教育有病!病在何方?综合各方意见,可以确诊为患了严重的公平缺乏症和自由恐惧症。
在反复折腾、吃尽苦头后,把平等视为平均的人恐怕非常稀罕了;但中国人有权要求起点尽可能公平。人生的重要起跑线是学校教育。可是就在这里不公平现象比比皆是。为什么在全国统考制度下,靠中央财政"重点"投入的大学,全国录取分数线不是一视同仁,而要按省市分配名额并把很大一部分留给北京?几年前山东考生已经为此提出宪法诉讼,只落得个不了了之的结果,情况却至今没有多大变化。农民工子弟的义务教育说要跟当地居民同等待遇,多数城市依然画饼充饥。
受教育者如此,有志办教育的国人也得不到平等待遇。只要你的学校不是官办的,各种名堂或明或暗的歧视屡见不鲜。有些公立学校甚至乘优质教育不足之机牟利;甚至乘人之危,伺机兼并民办学校。
21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文明、自由、民主的现代化的大国。这是已经延误了一百多年的必须偿还的历史欠债。为此,中国人不但应该受到九年乃至十二年的义务教育,还应让大部分年青人受到高等教育。这是由政府包办无法完成的任务。正如任靖玺先生所说:"在当代富裕的发达国家,私立学校学生总数也仍然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即便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私立学校学生数也超过一半以上......按照发达国家的特点,私立学校,尤其是私立的高等学校,是教育供给的主要力量。"反差巨大的是:"直到今天,我国民办小学仅占全国小学在校生的1.83%,民办普通中学在校生仅占全国普通中学在校生的4.63%,民办高校在校生仅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的2.19%。"由于政府投入不足,中国法定的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要收费,义务教育名实不符。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开通民间资金进入教育的无障碍通道。
不幸,教育行政当局却反其道而行之,为民间资金注入教育领域设置了重重障碍。由于得不到应有的支持,民办学校频频关门,已经成为近年各省市颇为普遍的现象。
如果就事论事,有些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可以举出他们自己制定的这样那样的条例、规定,振振有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有人说症结在利益!是耶,非耶?争议最大的是近年风起云涌的现象:利用公办学校的无形资产办私立(民办)学校,而一些政府机关乃至政府官员染指其间,从中分利。如果说这类办校方式是利用了法律的灰色地带的话,政府机关、政府官员和公办学校负责人从中分利甚至占有"股权"(非法分利长期化)则毫无疑义是违法行为。 
即使只就教育部门制定的条例、规定之类而言,这里也有两个问题:一是有些规定是否符合当前的实际?二是执行这些规定是否公平?有些长期从事民办教育的人士说:"公平是民办学校要求得到的最大优惠。"举例来说吧: "民办学校评等级,标准设置比同级公校更高。广州市某区的一级学校评估公立学校的跑道标准是一百米,民办学校则是两百米。" "广州市有一所外来工学校,开办两年才拿到证书,教育局的理由是‘学校占地面积达不到一万平方米',不够办学标准。这种标准,其实有三分之一的公立学校也达不到。"至于民办学校不能拿自己的房产去取得抵押贷款用以发展教育,更是司空见惯。面对诸如此类现象,人们当然有权问:这是为什么?
 2002年12月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公平就是要把这个方针真正兑现。
人们都说:公民的素质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未来,中国教育应该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但几年来素质教育起色不大,关键在于整个教育架构都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框框设置的。转轨难,难在官员中弥漫着自由恐惧症。
请从最近的一宗笑话说起。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04年度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以肯定他们在夸克粒子理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消息传来,有的媒体炒作说:"中国人与诺贝尔奖擦身而过"!其中最起劲的是何祚庥。隔行如隔山,此人何德何能,笔者不甚了了,无从置喙。有关报道是这样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何祚庥直言,得知美国科学家获得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感觉‘非常之遗憾'。因为,‘我们曾与美国科学家一样在国际前沿工作,取得了非常有意义的成果,发展势头非常好'。我国在1965年率先提出了夸克模型(在我国也叫做"层子模型")这一量子色动力学中的关键理论,而且,当时提出的关于颜色的概念已经很接近最后的结果。‘这个成果就算不一定是最原始、最根本的结果,但也已经是次原始的了'。......按时间推算,这次获奖科学家的论文发表在1973年,主要的研究时间在1967年—1969年,而在该课题的研究中,中国所取得的重大阶段成果是在1965年,在1965年—1966年期间,中国科学家还在继续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当时稍稍早于美国等一些国家。'何祚庥说。但是,随之而来的‘文革'使所有的科研工作被迫停止......领导‘层子模型'这一工作的朱洪元院士(已故)等和所有的研究组成员,全都被迫停顿下来,丢失了一次‘冲刺'诺贝尔奖的机会。‘这样一来,最重大的发现已经让人家发现了'。"
对何祚庥的上述说法,有人立即指出:"夸克模型是在1964年由Gell-Mann等人提出的,并不是今年获奖人的主要工作。中国科学家不可能在1965年还‘率先'提出夸克模型。" "当时的中国科学家们和世界上大部分科学家一样,并没有完全接受夸克模型,认为层子模型可以在夸克模型之外成立甚或取代夸克模型。......在尘埃落定的今天,却理所当然地把层子模型直接称为夸克模型,是很不严肃的。" 
文革罪行罄竹难书,早有定论。除了把"层子模型"冒充"夸克模型"的不端行为外,是不是文革导致"层子模型"研究工作停顿,而使中国人与诺贝尔奖擦身而过呢?物理学泰斗杨振宁有另外一个说法:"那个时候,大家都在研究强子结构,中国提出了层子模型的想法。但后来的发展在另外一个方向上,所以层子模型后来也没有人讲了。"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韩荣典详细解释了当年我们所做的工作:"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进行‘层子模型'的研究。但相比美国这三位科学家,我们的理论比较粗糙。后来当夸克理论被世界广泛提及的时候,层子模型就不怎么提了。"
杨振宁为什么要说夸克模型与层子模型不同,是"在另外一个方向上"呢?话中有话,需要了解当时的有关背景才能领会其中奥妙。为此要读一读毛主席的书。1964年8月24日毛泽东找北大校长周培源、中宣部科学处处长于光远等人谈日本科学家坂田昌一的文章。他说:"坂田说基本粒子不是不可分的,电子是可分的。他这样说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的。""宇宙从大的方面看来是无限的。宇宙从小的方面看来也是无限的。不但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分,电子也可以分,而且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 中国科学院闻风而动,专门抽调人力物力研究这个课题,中心是论证物质无限可分即"一分为二"的正确性。于是,以毛泽东的谈话为指导思想的所谓"层子模型"应运而生。
参加这个课题研究的人员中有些是很优秀的科学家,但他们无法抗拒来自"伟大导师"的指示。说到底,它的方向就是论证领袖思想正确;这样产生的成果,又怎么可能不"粗造"呢?有的文章还指出,今年获奖的主要成果之一"夸克在近距离尺度上是自由的概念是Feynman等人在1969年间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总结上提出的。" 这种严肃的科学研究走的当然是和所谓层子模型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方向"。正如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今年在广州中山大学一次谈话中所说:"科学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中国人提出的"层子模型",即使没有文革,也无法逃脱在世界科学发展的洪流冲刷下泡沫化并被人遗忘和抛弃的命运。
在中国这一类政治干扰学术的事例比比皆是。进一步想一想,这个个案体现了一个带普遍性的现象:缺乏思想自由,不但是中国科学研究的致命伤,也是教育工作的致命伤。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柏林在题为《20世纪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艰难历程》中尖锐地指出:"不恰当的‘管理',正在妨碍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根本进步。应当撤销一批管理和评估机构,解放生产力。特别要让大批年轻有为的学者‘沉'下去做事,而不是‘浮'起来当‘官',去妨碍别人安心钻研。" "提法不断更新,实质上总不敢在基础研究领域旗帜鲜明地放开步伐的科学政策,已经使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自然科学的研究尚且如此,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就更为严重了。从申请经费开始,就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层层把关,而其中所谓正确性的标准,不过是那些审查者自以为是的往往非常陈腐的观念。何祚庥先生就曾作为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组评审成员之一,以"不符合马列主义"为名,压制他所不喜欢的科学哲学有关课题的研究。他的标准似乎还停留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的水平上。科学在飞速发展,能够用一百多年前的片言只语去判断是非吗?何况恩格斯自己就说过,对19世纪的科学,他不过是刚"脱毛"的小鸟;现在的《自然辩证法》一书,是后人把他不打算公开发表的笔记编辑出版的;而列宁对马赫学说理解不准确,则早已是许多学者的共识。
现代教育就是公民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国民的现代公民的权利观念和做人、做事的能力,使之成为维护自由、法治、民主并掌握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公民。换句话说,就是培养推动自由社会发展的自由公民。确认这个核心观念,就会明白,这绝对不是在技术层面打主意,多学几种技所能了事。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公民自由(权利),首要条件也是自由的环境。
想办好一间学校吗?凡是有现代教育常识的人都知道,学术自由是现代教育的生命线。1919年,蔡元培在《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中说:"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专制的国家,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风气,请了几个比较的有点新思想的人 ,提倡点新的学理,发布点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还算是半新的。在新的一方面偶有点儿沾沾自喜的,我还觉得好笑。那知道旧的一方面,看了这点半新的,就算‘洪水猛兽'一样了。又不能用正当的辨论法来辩论,鬼鬼祟祟,想借着强权来干涉。于是教育部来干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世界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么?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的校长么?"85年过去了,情况有没有改变,众所周知,不必词费。
不是说要恢复创新能力吗?不是朝思暮想,冀图在中国本土冒出诺贝尔学术奖得主吗?如果不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使中国人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让自己的思维自由飞翔,这个愿望只能一再落空。
不是信誓旦旦要在多少年内让多少间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吗?离开从小学到大学,从招生到教材、教法乃至教学内容、学术研究自由竞争,恐怕难以逃脱南辕北辙的宿命。当年实行统一招生制度曾经有力地回击了利用权势走后门的歪风。到了市场经济时代,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荒唐,为什么不能在接受舆论严格监督的前提下,实行不少国家行之有效的考、招分离,学校自主招生呢?
"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其中奥妙何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科尔韦尔的回答是:"人们总将提出疑问,并朝着新领域迈出下一步。可是,许多国家存在一种传统的倾向,不敢打破现状,对长者或上司总是表现得毕恭毕敬。我敢说,美国科学家并不特别顺从于一些过时的想法。" "假如其他条件相同,如果你在洛杉矶或什里夫波特上学,你成才的概率就会比你在湖南省上学的概率要大。" 面对如此直率的言词,中国人要不要认真反思?特别是那些勇于剥夺学术和思想自由的官员们应该扪心自问:你们把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究竟摆在什么位置?
我们的文化教育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阶段。可是,有关人士仍然沾沾自喜,不敢正视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甚至一些深受其害的学校和个人也讳莫如深,生怕自己一不小心,不知那句话触犯了主管官员,带来难以想像的后果。这种万马齐喑的局面是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
任何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都有接受公民监督的义务,如何对待逆耳诤言是考验官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人间没有全知全能的上帝,任何人的认识都会有缺陷。对待正确、不正确乃至错误的批评不外有三种态度:合格的公仆坦诚地倾听来自公民的声音,即使对不那么全面的意见在作出必要的说明的同时也反求诸己,举一反三,认真改正;猥琐小人文过饰非,依然故我;等而下之的则认为批评有碍自己的仕途,怀恨在心,伺机打击报复,与最凶险的专制统治者毫无二致。但愿有关人士交出的是一份合格的答卷,从而为教育大改革清除第一道障碍。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