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摘要:竞技武术技术的异化、传统武术练法的遗失是武术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文化是现今武术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武术具有的文化使命和“文化立国”战略的指引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文化立国”战略;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1-0081-05
Cultural choice for Wushu development
XIE Rong-hua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 The dissimilation of technologies of competitive Wushu and the loss of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Wushu are realistic dilemmas faced by Wushu development. Culture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Wushu development today, mainly because of the cultural mission of Chinese Wushu, the guidance of strategies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culture”, and the orienta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Wushu;strategies for “culture orientated national development”;cultural industry
回溯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技击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随着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突显,如何从文化的视角对武术发展的路径进行探索,也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1武术发展的文化需求
武术的名称在历史上各不相同,夏商周时期称为“拳勇”、“手搏”、“角力”或“斗勇”;春秋战国时期称为“技击”、“相搏”或“手战”;秦汉三国时期称为“武艺”、“角抵”或“手格”等;两晋南北朝时期称为“讲武”、“武艺”、“相扑”或“拳法”等;隋唐时期除了上述名称以外,又出现了“拳捷”、“试扑”的名称;宋元时期又出现了“摔跤”和“打套子”的名称;明清时期又增加了“白打”、“使拳”、“使艺”、“拳法”、“把式”、“对力”或“对拳”的名称;自近代以来才称为“国术”、“武术”、“国技”、“把式”或“功夫”。纵观不同时期的武术名称,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共性就是人们十分重视武术的“使用价值”,充其量只是将武术作为人们搏斗的工具,很难从中悟出武术内在的文化意蕴,近代将这一独特的中华民族身体展演方式命名为“武术”,显然与这一思想一脉相承,因为“术”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术,邑中道也”。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1],技击作为武术的本质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但是技击显然不是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技击表现方式,如巴西的柔术、日本的相扑、韩国的跆拳道等。但蕴含在中国武术中的传统文化是特有的,中国古代哲学和各种传统文化是武术各流派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传统武德与民族精神成为体现中国武术文化属性的重要方面。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武术的技击功能总体上趋于弱化,随着文化价值、软实力等概念话语的勃兴,武术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众多学者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行其道的当下。“一切文化的竞争,其胜负主要决定于形式和规格的转换是否切合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决定于规格是否有利于其生存和发展”[2]。“通过中国传统武术的学习体现了中国人对于‘道’的追求……是习练者通过练习武术而获得的一种超越性生命体验和人生价值,以及对天道自然、宇宙万物生化之理的体悟和体验,是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良好载体”[3]。由此看来,中国武术的发展应该需要具有开拓的思维,只有大力开拓武术内在的文化属性,为人类的武术消费活动贴上文化的内涵才能为武术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为仅仅持有技击和健身这一实用价值并不能使武术具有必选的价值,只有文化的不可代替性才能使武术发展长盛不衰。
2武术发展的现实困境
2.1武术技术的异化
近年来,我国竞技武术运动发展较快,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高速发展下的技术发展发生偏离。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4]。攻防技击性也就成为中国武术的典型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武术动作规格的基本依据,武术的力法讲究刚柔相济同样也是由其技击特点决定的[5],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武术体育属性的增强,武术的攻防技击价值有一定的淡化,但技击仍然将作为武术技术的基本特点而长期存在[6]。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在攻防技击上的特点日益淡化,表演化的倾向日益严重,许多舞蹈、体操的动作时常出现在现代竞技武术套路中。另外在一些套路中还出现门户大开的“直立大开步”等与攻防技击原理相违背的技术动作;腾空摆莲单脚起跳逐渐变化为双脚起跳;为了达到难度动作稳定性的要求,许多运动员全然不顾太极拳中基本的“尾闾中正”要求,“低头猫腰”动作时常出现在赛场。散打技术动作也逐渐脱离了传统武术的本质,与西方搏击类项目愈发接近,成为一项西方搏击与中国式摔跤相结合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内在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则很难有所体现,这些不得不使我们重新审视竞技武术技术发展的合理性。“体育技术化模式的发展使人类原来建构的东西:体现人类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超越自我的理念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是以人们将体育价值目标转向为超越人体运动极限,并最终转向为打破量化的记录和获得优胜为基本内涵的价值目标,从而使得体育越来越注重对功利性结果的追求,而忽视或遗忘其原本承载的价值。所以,技术化的发展使得体育价值体系与其本意产生了严重的背离现象,并最终使其自身陷入了种种的人文困境之中”[6]。竞技武术的技术体系对“精神气力功”的追求演变为高度、角度、速度等的追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异化产物,如果武术技术失去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传统文化的浸润,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本质将进一步褪化,最终将使武术失去其存在的传统理论基石。
2.2传统武术练法的遗失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体系庞杂,其间形成了众多的门派与流派,区分各门各派的依据除了外在的表现形式,还有内在的练习方法。这些练习方法是伴随着中国武术逐渐“适应”和成长而凝聚下来的精华。而现在这些传统的练习方法逐渐无人问津,难寻踪影。习练大枪的人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了外在的“形”,而忽略了内在的“功”,这是中国武术发展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现在的武术教学和训练中,往往过于注重外在的“形”的练习,而忽视了内在的“法”的练习,造成的后果就是练习方法的“大一统”,“南拳长练”将成为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概括了中国武术练习的基本要求,而这看似简单的10个字,实则包含了中国武术由外练到内练的质的转化,而这一转化也正是其功力逐渐长进的变化过程,是感悟中国文化的渐进的过程,是“得道”的必然阶段。外练主要是对现代人体解剖学所说的骨骼、关节、肌肉的锻炼,而内练常涉及到精、气、神的问题,传统武术中精、气、神的体现正是中国武术的魅力之源。现今武术发展侧重外练,旨在锻炼人体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并不断地把这些素质推向极至,而传统武术内练的练习方法,如桩功、练气等方法在武术竞技化大潮中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2.3武术习练重“术”轻“文”
武术技术动作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由“术”及“道”是中国武术历来的追求,但是现代武术教学与训练仅仅注重“术”的教导、感悟,习练者往往习练多年,也不知其历史渊源与文化意蕴,仅仅是师父教导“就这样练”。缺少传者主动积极的诱导,受传者往往处于被动、消极甚至无助的局面,这一做法除了会增加武术的神秘感,也会加重武术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其文化内涵。
2.4武术消费环境的制约
“拳打卧牛之地”用来形容习练武术不需要较高的场地设施条件,随便找一个空地就可以舞刀弄枪,如此的习练环境反映了武术的民间性、普遍性,但同时也可能致使武术不能登“大雅之堂”。我们知道西方的大众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离不开传媒与资本,也离不开一定的消费环境,如马术需要良好的马匹和外在的习练场所,高尔夫需要齐整的装备和漂亮的场地,即使同为东方文化的印度瑜珈在流行全球后仍然需要良好的瑜珈馆,瑜伽习练的环境较为幽雅、宁静、舒适,为的是给予消费者以文化体验和身心修整,而不是中国武术所宣称的“不限场地,适应性强”。瑜伽远非只是一项来自印度的简单的健身项目,其对印度文化的传播与输出显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瑜伽与武术的消费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因为“卧牛之地”无法进行文化上的整体塑造,只能凭借习练者自己的悟性从中体会、品味武术的文化属性,这种体验、感悟往往是片段式的,难以逃脱“盲人摸象”的尴尬境遇。
3文化语境下的武术发展路径
3.1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
“文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更是民族的精神价值、心灵依托的所在。文化要走出去,固然要紧紧伴随政治、经济的强大力量,更重要的是依靠这种文化自身的内在品格、内在活力、内在积累”[7]。20世纪90年代,国人在反思中国现代化进程时深切地感受到了文化“失语”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迫切希望中国文化能够走出去,与西方文化实现平等对话。到了21世纪初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不仅要“引进来”,而且要“走出去”。中国当代文化不能总是依赖别人,靠知识输血过日子,也要有自己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藉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巨大逆差中走出来,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8]。
如果说中国体育文
[1][2]下一页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