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自3edu教育网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纪,本世纪最大特点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竞争异常激烈。我国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创造型的新一代应当成为现代教学的主旋律。如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1 实验前设疑,培养创新意识
谈到创新,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其实,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加以引导,就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创新意识。如介绍种子萌发时,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种子萌发时是否需要光和氧气?萌发时是先发芽,还是先出根?学生平时并没有注意这些现象,不清楚,便争论起来,谁也不服输。我趁热打铁,要学生回去设置几个种子萌发的对比实验,亲自动手做,并观察做好记录。看谁设置的实验最合理,结果最准确。学生都想争做最好,肯动脑筋,积极思考。上课时,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验设置和方法后,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方法产生的探索结果,评定出设置最佳者。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实验中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做无定法,但做可择法,亦可创法。教师应勇于抛弃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改革;学生也可以对书本的实验操作过程提出问题,进行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把书本上的方法、步骤、结论先教给学生,然后学生顺着老师讲的路子去做。这样,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实验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实验方法没有改进,知识没有创新,培养的学生应变能力差。
2.1 实验中鼓励质疑,培养创新品质
发现问题,大胆怀疑,探奇索引,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品质。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多发问,让他们敢想、敢怀疑、敢问。即使某些问题是可笑的,某些发现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不要挖苦讽刺,而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分析错误、失败的原因,使学生产生的创造火苗得以燃烧和发展,养成创造型人才的思维品质。
在做初中生物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时,就有学生提出:甲试管没有吹入任何气体,所以没有变化,而乙试管吹入CO2气体,肯定变混浊。我马上肯定这个学生的问题提得很好,并说明在这个试验中,甲试管是用来做对照的,但没有对比性,应当改进。如何改进呢?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出,可用打气针或注射器向甲试管中反复注入空气。
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有学生提出:我带的蚯蚓没有环带,难道是个怪种?我表扬这个学生观察仔细,善于发现问题,并要求全体学生仔细观察,是否是幼小的蚯蚓没有环带,而大的蚯蚓有呢?最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成熟的蚯蚓才有环带。
这样,在实验中鼓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不仅提高了实验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观察能力,培养了创新品质。
2.2 打破定势,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一般可分为技能型、验证型、探索型。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型的,而探索型实验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上实验课时,可改验证型实验为探索型实验。如讲茎的输导作用时,教材上是先讲“水分和无机盐是由导管由下向上运输的”,然后用一个演示实验进行验证。我是这样做的,课前布置学生剪取一些小段树枝,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分别对自己的材料作不同处理:
(1)将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
(2)将环割部分树皮的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
(3)将除去叶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4)将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
上课时,让学生先对比观察不同处理枝条的外观,并切开茎观察茎内部颜色变化,提出启发性问题:(1)茎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位置?(2)正常枝条、环割枝条、除去叶的枝条、倒插枝条现象是否相同?分析产生原因的可能因素。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并通过对亲自动手制作的实验材料观察到的现象,各抒己见,提出问题,在讨论和争议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教师只要稍做归纳,就能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3 实验后解疑,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结束后,学生往往会得出一些与书本上不同的结果。而多数学生一般都会对此置之不理,而把书本上的正确结论写上实验报告。教师应鼓励学生针对实验结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想一想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实验失败的原因,是否有改进的方法。并且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要耐心细致的帮助分析解答,不要指责学生操作方法上的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论。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时,有的学生将洗净浮色的根放入蒸馏水和CaCl2溶液中,蒸馏水和CaCl2,溶液都变蓝,有的看上去都不变蓝色。我细心解释:按理讲,放入洗净浮色的根,蒸馏水不变为蓝色,CaCl2溶液变蓝色。而实验中,蒸馏水中变蓝色是根表面的浮色未洗净。二者都不变蓝色,是因为亚甲基蓝离子被钙离子交换后,因数量少,溶液变蓝色很难辩认,可在盛溶液的培养皿下放一白纸,增强显色效果,以便区别。
实验中,只有不断“设疑--动手--观察--结论--质疑--讨论--解疑--归纳”,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