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883edu88 1.问题提出
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生物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可是,不懂不学不用生物学的保守思想和习惯势力随处可见。不少县市区初中学校普遍不重视生物课,未开齐生物课程,部颁教学计划不落实 ,长期处于“不中考-不开课-无教师-不中考”的怪圈中。生物专业、专职和兼职生物教师寥寥无几,搭有生物课的教师大多数缺乏系统的生物知识。生物课程改革无法进行,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没有保障。初中生普遍缺乏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对生产、生态、生活、保健与自诊等相关的生物知识一无所有,对环境治理也不利。由于生物学无知而至命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时有发生,生物学教学不能开展的原因很多,我们必须重视并负起责任加以研究,找出根本原因所在,解决 “忽视生物课”的教育问题。
2 理论依据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和《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开必修课是教育改革之本 , 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生物课 ,从美、英、澳、韩、日和新加坡等国有关课程标准和教材可以看出,在科学课程中,生物学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例如,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规定,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2个年级,都安排有生物学的教学内容。英国《科学课大纲》确定了4个目标,第2个目标就是“生命与生命过程”。澳大利亚新南威乐士州的高中生物课授课时数为240学时,实践课为80学时。各国不仅重视中学生物课的教学,而且在中学生物课程中做了许多重大改革,采取了果断措施,特别是标准化评价力度较大。《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美)林(Linn,R.L)(美)格朗伦德(Gronlud,N.E)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项目组译):“问责的要求,州、国家和国际评价项目,全国性的内容和表现标准,以及全球竟争,都促进了人们对测验和评价需求的增加。测评和评价作为教育改革工具,人们对他的依赖性增加。教育测评和评价是教育改革的杠杆,评价又是教育改革的温度计。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教育目标、学科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相应趋于新的合理抉择、调整和改善。改革的目标就是促使学生通过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目标,这里包括着生物课并未例外。相应改革的工具和温度计也应完整,没有完整评价结构的工具,就不会有完整的教育结构改革。建立、健全、完善并科学应用教育评价工具,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措施。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