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要求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党见事物的显著特征。"这里的显著特征是一个个自然物体的外部特征、表面现象,都是以感觉器官或借助简单仪器(如放大镜)直接感知的,而不是经过大脑的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害思维活动形成的。如教学《茎的共同特征》一课,就是通过指导学生先观察、比较几种植物的茎,然后根据观察结果来认识萎的显著特征。如柳树、蓖麻等植物的茎比较明显,节也比较明显,再观察南瓜、玉米、高梁等多种植物的茎,发现它们的茎上边都有节,于是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没有看到没有节的茎,由此可以推断:各种植物的茎都有节。这样,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来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要求是"用感官进行观察",这类观察属于定性观察。凭借感官直接对事物进行感知,也就是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用眼辨别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用耳瓣别物体的声啻,用鼻辨别物体的气味,用舌辨别物体的味道,用手辨别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如教学《水》一课,在指导学生认识水的物理性质的,应当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用眼看到水是无色透明的,用鼻子闻到水是无气味的,用舌尝到水是无味道的。最后经过归纳概括得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的科学结论。
低年级学生实验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在实验课上,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使他们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从而检验和加深他们对现象的理解。如在教学《溶解》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溶解,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教师宿导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食盐、白糖、细砂进行厚解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砂与食盐、白糖不同,无论怎样搅拌,砂粒仍然沉在水底,不会化在水里。通过一比较,使学生加深对溶解的印象。
低年级自然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在教学《土壤的成份》一课时,首先指自学生进行实验,认识什么是土壤,并进一步分析土壤的成份;然后归纳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地体,而是由砂、粘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同时指导学生认识到土壤各种成份比例不同对值物的影响,进一步引自学生理解环境的重要及如何保护环境。通过这样的一步步引导,由浅入深,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