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源自政治科 教学内容如何由封闭走向开放?
地理教学内容要基于教材,但要向教材以外适度拓宽"教学内容的主体是教材"传统教学观认为,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忠于教材”,不能“脱离教材”和“超越教材”。这种把教学内容绝对教材化的观念,陷入了“本本主义”的泥潭。笔者认为应以教材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教材。换言之,教学内容突破教材(而非突破大纲)的限制,向教材以外适度拓宽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内容向教材以外拓宽的方向有三:一是在重难点上拓宽。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适当补充一些地理材料和地理细节,以更好地说明,论证、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二是在信息上拓宽。教师要适时引入最新地理学信息和重大科研成果,使学生及时了解地理学动态。教师要成为最新地理学信息的获得者和传播者。三是在学科间拓宽,教师要加强地理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联系。仅从“3+X”综合科目高考这个视角来看,地理教学也必须打破学科内容的自我封闭,走向开放。
例1:如何开放教学?
建阳市第一中学高二年段文科班的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实地参观考察后,曾以两班学生代表队为正方和另两班学生代表队为反方,举行“建阳塔下工业园区布局是否合理”的辩论会。他们将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紧密地联系起来,唇枪舌剑,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但在辩论的过程中,对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的认识却更深刻了,整个过程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十分精彩,令人折服。这样,教学形式在灵活、多样和变化中显现出更大的开放性,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使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更有生机。
例2:笔者曾经结合春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考察从学校到附近的风景名胜庵山一带的土地利用状况,并绘制在相应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要求他们既要分工合作又要分别独立完成一份填图作业"这项教学实践活动引起了学生(特别是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有的识图能力强,能快速准确地将实地地理事物的位置与图中位置对应地找出来;有的图例设计得很美观;有的体力好,不停地跑到具体位置落实边界问题;有的协调组织能力强,,教师在对他们的成果的考核评价中,分别抓住各自的闪光点,给予高度的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这说明开放性考核评价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若与闭卷考核评价体系有机地相结合,就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意识,并且能更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