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已进行的如火如荼,作为站在改革前沿的一名历史教师,已感触万千,反思颇多。我们知道,教育的智慧来源于善良的心灵,深刻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热情,而深刻的反思来源于对以往经历的批判性、选择性和深刻反思。通过反思总结以往所经历的事件的成功之处,寻找失败或不足之处的原因,以观念、意识、策略、流程多方面要求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引导和指导以后的实践。
课程改革需要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向前走,决不能幻想一蹴而就。正如夸美纽斯所言:“种子先得撒下去,然后才能逐渐成长。”我们作一个撒种的人感到光荣和快乐。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念,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反思我们的实施过程,这些反思无论对已参与或即将参与的新课改实践者们都十分必要。反思,必将成为新课改的助推器。
一、新课改以反思教育观念为指导
参与新课改的大部分历史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熏陶下成长,虽然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指导学生学习经验并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力求使自己的教育行为适应时代改革的步伐,但在他们的潜意识和思维的实践中,都保留着一些“师德尊严”等传统观念的印迹。教师的天职是“教书”等一些与新课改理念相抵触的思想和行为根深蒂固。在参与新课改之前,有必要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反思,以指导新课改。意识决定行为,有什么意识就会指导什么行为。学校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健全人品人格,锻炼意志品质的一个主要场所。学校中所发生的一切行为和过程却应以指导“学”为中心,古代把学校称为“学堂”即是这一思想的极好体现。但不知从何时起,学校成为教育工作者“教”的主要场所,一切围绕着“教”而进行──教师、教室、教科书等这些词的使用实际上是人们意识的一个反映,这些意识指导着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围绕着“教”进行。学生围绕着教师“教”而学,教师在学生面前是学科知识,人生体验,人格表现的权威,学生则是“教”的接受着,始终处于被“教”的地位,新课改中,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了彻底反思,使其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者,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以此贯彻新的课改理念,促进新课改的深化和发展。
二、新课改以反思教学行为为助力
新一轮历史教育改革的课程体系,设计了领域、科目、模块三位一体的主体结构,倡导专家、基础教育工作者、学生共同创建学习内容,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不再是只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观念,善于反思,乐于合作的探究者。如本人教学《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课时是这样进行的:让学生自主探究都江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动手设计出示意图,以在课堂上展示。通过探究其工作原理和至今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去体验课题《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的主旨。课后,首先引导学生去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需探究的问题及本节课得与失。同时自己也反思这种教学行为:即把本课知识放给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回顾课堂情形,学生兴趣盎然,了解教学效果,学生获益匪浅。通过反思教学行为,也恰恰体现新课改倡导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书本走向教师,倡导给“学生以动力”和“扶着学生走”的理念。
与学生相比,教师是高一步,在一些知识领域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比学生略胜一筹,但决不能“以知识权威”自居,座谈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搭建一个相互促进的知识平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的沟通,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神秘感”和“恐惧感”给学生以学习动力,和学生共同分享学习过程和人生的精彩。老师在导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地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诊断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不断进行信息交换,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使课堂成为信息交换的平台,成为学生向教师挑战的主阵地,教师由“挑战者”变成“应战者”。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反思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是“一桶水”,学生是“一杯水”教师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教师是信息输出的“主机”,学生是接受信息的路端等诸如此类的说法。通过反思,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以使自己成为“生生不息的大河”,同时要引导学生去“探泉挖眼”,通过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推进新课改。
三、新课改以反思实施过程为突破
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始终对自己的教育导学行为如何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自我反思,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调整自己的导学计划,以求全面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的反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以求突破。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每次导学总有些成功之处,创新之处,或是导学中对一些突发事件应变处理的产生的灵感和火花,或是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在教学运用中的感触和完善等。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性的归纳、整理、提升形成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指导以后的导学实践和供他人参考、借鉴。经过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并不断改进,完善和推陈出新,提升自己的导学能力,开创自己独特的导学风格,推进新课改向纵深突破发展。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每次教学,即使教师准备得十分充分、细密,但总会出现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同时,由于我们所面对的是具有个性且存在一定基础差异的学生,而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需求又有所不同,因而,“意外”可能随时出现。每次意外,有经验也有教训,对此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汲取教训,弥补不足,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导学水平的宏观需要,有利新课改向纵深发展。
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这里的疑指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疑点。疑点可能在课上也可能在课下,而解疑可能在课上也可能在课下,甚至在下几节课上。教师把所疑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探究透彻,有利于今后的助学和复习,有利于新课中取得突破性成果。
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在课堂中,对教学难点的突破至关整个导学过程的成败。在导学前要想方设法,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在导学中时刻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随机应变地把握和调整学的方法和进程,在导学后要对自己的处理方法和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成败得失,寻求突破难点的最佳途径,寻找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成功的导学是一个经验加反思的过程,导学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导学行为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导学中的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导学过程有效地进行;导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导学经验理论化,理论化成果有突破。
总之,善于反思,习惯反思是历史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先决条件。历史教师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年轻的活跃状态,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才能在充满好奇,渴望探索的学生面前引导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乐趣,激发心中求知的愿望,促进个性的凸现和发展,才能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通过反思这一助推器使我们的历史新课改的伟大实践走向成功。
<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