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来源于 883edu88 解读2007年和去年多套高考历史卷,无论是全国文综卷,还是各省X科历史卷(特别是2007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新高考的历史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在试题命制中都以文明史观为主基调及命题着眼点,兼顾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同时也没有完全抛弃或排斥传统的革命史范式。因此,学生在进行历史复习时有必要了解和应用四种史学观(或称史学范式)。
一、“农活”早知:四种史学范式的基本内容
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多种版本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让命题专家和学生在解读和诠释历史时,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上看下看,内看外看,左看右看,任何一“看”的加深,都有助于对整个历史进程认识的加深。多元并存,相互争鸣,彼此宽容,不仅是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考命题的最佳视点。
1.革命史范式
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该范式具有强烈的政治取向,在研究目标、分析框架方面充满着纯粹政治维度的解释。新课改前的中学历史教材基本上都是按阶级斗争——革命史范式来编写的,依据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为发展的主线。以阶级分析法来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地区)的主要阶级矛盾及其转化等。如对中国近代变革过程的分析,即突出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参照物。
2.文明史范式
文明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物质文明史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史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史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可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等。不同的方面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如物质文明史又可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几个阶段。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他们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由低级走向高级,所有文明均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应得到承认和尊重。
3.全球史范式
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他们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该史观冲破了西方以兰克为代表的西欧中心论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它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方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重在阐述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历史的联系与影响。如在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时特别重视抓住关键时段进行整体分析:一是1500年前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二是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迅猛。
全球史观对中学生来讲,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重点把握两点,一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4.现代化范式
现代化范式就是把现代化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转变过程,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的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从文明演进的角度讲,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其主要观点:一是现代化首先从西欧开始,随之通过殖民化弥散到美洲、澳洲、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所以现代化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欧化、西化或工业化。二是现代化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工艺技术的进步,它也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接受文明结构的现代史观: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其中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是核心。三是现代化范式认为1500年以来的人类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层面在内的全方位转型。
近年来,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文明史范式等一些新的史学范式不断涌现,打破了阶级斗争史(革命史)范式一统史坛的局面,并逐步取代旧范式成为高考历史命题的“新宠”。 2007年广东省历史试题,新旧范式再次“共领风骚”,许多选择题即是新范式理论的体现。非选择题第29题就明确考学生对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理解和运用,高考历史试题也因此更具时代感和启迪性。因为多重史学范式的共存交融或转换,不仅在于打开了历史高考命题专家们的历史思维空间,进一步活化和拓宽多元化观察历史的视角。其更大的价值和意义是命题的精彩点往往就在不同范式的解读与转换中产生了,让高考从更宽更广的视角去考查学生观察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二、一山飞峙:文明史观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史观
当代史学研究的范式、史学理论的发展,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当代史学功能的变化、从教科书到教学理念、从史学观点到学习历史方法目的,都必然会反映到中学历史教学和历史高考试题中。在上述四种史学观成为当前我国史学研究主要范式的现实情况下,这些新范式尤其是文明史范式(高考命题的核心史观)在近几年特别是今年新课改的高考试题中靓丽炫目。因为于高考命题专家而言,考查的新课标和知识点大多是“年年岁岁花相似”;而“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是命题专家用什么样的视角去审视、诠释、解读历史,用哪一种史学范式去指导试题的设计和命制,这往往也是每年命题最出彩的地方。
1.选择文明史观的原因
从实质上来说,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演进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专家们之所以选择文明史范式为命题的核心史观,估计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现实社会的迫切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让考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和所创造的重要成果,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将来更好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祖国。
二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深受文明史范式影响。新课标、历史教材大都是以“文明史观”来编纂的,三大必修模块实质是讲述政治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六个选修课模块也主要是对文明史重要问题的展开和深化。高中历史新课标所呈现的文明史观直接制约历史高考,改革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必然会以最直接的方式是把文明史观融入高考命题中。
三是文明史范式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用文明史范式指导高考历史试题的设计和命制,能更好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本质和真谛。广义的文明,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史体系具有最大的包容量,既可贯通古今,又可联系中外,既有自身的特点,又可吸纳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的核心内容。其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决定它必然会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产生较大影响,必然会成为高考命题的主导范式和首选内容。
四是高考命题专家都是学术界的名流大家。他们往往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的成果渗透在高考命题中。近几年史学界广泛流行的文明史范式、近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等新思想、新思维、新观念等都程度不同地反映在高考试题中,成为耳目一新的新亮点。因为新范式为他们命题提供了新主题和新材料,新问题又需要新范式来作出正确的解答。如文明史范式中的传承、交流、融合,现代化范式中的工业化、民主化、法制化、城市化,整体史范式中的交往、联系、全球化、集团化等。
2.构建文明史知识体系
近几年高考各套文科综合卷或历史卷,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人类文明史。不仅考查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也考查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各种文明的冲突与融会。走进文明史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新走向,这就要求学生在历史复习中以文明史观为核心,重新构建文明史知识体系,及时应对高考的新变化。
首先,学生应初步了解文明史基本概念的含义,如知道什么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等,理解文明史的结构主要由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三大部分构成。学会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释读历史。如复习辛亥革命,在认识了它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后,
[1][2][3]下一页
文 章来源于 883edu88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